太上说轮转五道宿命因缘经

经名: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左玄真人等说宿命因缘。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

尔时,太上老君在迦维罗卫国精舍中,与诸天仙、地仙、仙童、玉女等一千二百五十人俱。九月长斋,一时讫,竟从神舍中出,往到舍卫国祇树下给孤独园。二国中间,有一大树名尸俱类,高一千八百六十里,枝叶方圆覆六百三十里。其树上有子数千万石,食之甘香,其味如蜜。甘果熟落,人民食之,众病自愈,耳目精明。吾坐树下,是诸仙等取果食之。

左玄真人告诸仙等,吾观天地万物,各有宿命因缘。诸仙等即前作礼,长跪白天尊言曰:何等宿命因缘,此诸弟子愿闻也。唯具演说,开化未闻。真人答曰:善哉,若有乐闻者,一心谛听。

道言:夫人作福亦如此树,小小渐大,收子无限。人今生在世,豪贵为帝王国主,诸侯方伯,此人先身从礼拜三宝中来。今身为人大富,财物无量者,此人先身从布施中来。今身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者,此人先身从持戒中来。今身为人端正,颜色洁白,晖容第一,手足柔奕,众人见之,皆各喜悦,视之无厌者,此人先身从忍辱中来。今身为人精进,无有懈怠者,此人先身从福德精进中来。今身为人安详,言行审谛者,此人先身从精思中来。今身为人聪明,达解经法,赞扬妙法,开悟愚蒙,人闻其言,莫不谘受宣明为珍者,此人先身从智慧中来。今身为人音声清澈者,此人先身从歌咏三宝中来。今身为人洁净,无有疾病者,此人先身从慈心中来。

诸仙等上白天尊曰:云何为慈心。左玄真人答曰:一慈念众生如母爱子。二慈念世间一切众生各得自在。三解道意,心常欢喜。四为一切不犯众恶。此是为慈心也。

道言:今身为人姝美者,此人先身恭敬人故。今身为人丑陋者,此人先身喜嗔恚故。今身为人无所知者,此人先身不学问故。今身为人颛愚暗塞者,此人先身不教人故。今身为人喑痖者,此人先身无辜谤毁人故。今身为人聋盲者,此人先身不喜看经,不肯听经故。今身为人奴婢者,此人先身负债不偿,亦不礼三宝故。今身为人丑黑者,此人先身遮翳光明故。今身生在裸国人中者,此人先身轻衣裸露唐突精舍故。今身生在马蹄人国中者,此人先身布施作福还悔惜心故。今身生獐麂鹿中者,此人先身意惊恐人故。今身堕在龙中者,此人先身喜相调戏故。今身生恶疮癞疾难瘥,医药不治,苦毒难言者,此人先身无辜鞭打众生故。今身为人所僧,人不欲见,见不欢悦者,此人先身见人不欢喜故。今身为人,人见欢喜敬念者,此人先身见人喜悦故。今身为人,数遭县官击闭牢狱,节核其身,枷锁在体者,此人先身无辜笼罩系缚众生不得纵意故。今身为人兔缺者,此人先身坐钓鱼口缺故。如此之罪,不可不慎也。

道言:今世愚人,闻人好言善语,心不乐闻,於中两舌乱人非是者,此人后世当作龛音答耳狗。若世人闻经,心不听采者,后生当堕驴中。若世人悭贪独食者,后生堕饿鬼之中,得生出世,或为独身,或为人贫穷饥饿,衣不盖形,食不供口。若世人好食,自啖恶食施人者,后死当作猪豚蜣螂之中。若世人劫夺人财物,生剥脱人衣服者,后死当堕羊中,人还生剥其皮,偿其宿罪。若世人喜杀,一生捕鱼者,后死为水上蜉蝣之虫,朝生暮死。若世人无辜盗取人财物者,后死出世,当生奴婢牛马之中。若世人喜淫人妇女,不避三光者,死径入地狱之中,男抱铜柱,女卧铁床。后得出世,必生鸡鸭之中。若世人好妄语,传人善事以作恶言者,死径入地狱,洋铜灌口,拔出其舌,以牛犁之。后得生世,当作鸱枭恶鸟,人闻其声,莫不惊怖,皆言变怪,众口咒之,必令其死。若世人喜酒耽醉者,犯三十六失,死堕泥犁之中。后生出世,愚痴甚无所知。若世人夫妇不相和顺,数共斗争,更相驱遣者,后生堕鸠鸽之中。若世人贪人力者,后生当作象形。

道言:若世人为州郡令长者,禀食於官,奉於禄爵,或私侵於民,鞭打捶杖,逼强输送,告诉无所考劾,击录不得宽纵。此人罪重,死径入地狱之中,神经百痛数千万劫,罪毕出世,当作水牛,贯穿其鼻,牵车挽重,大棒打之,偿其宿罪。

道言:今身为人不沐浴者,此人先身从猪豚蜣螂中来。今身为人悭贪,不让讥辞多声者,此人先身从恶狗中来。今身为人狠戾自用意者,此人先身从羊中来。今身为人言不安详,不能忍事者,此人先身从猕猴中来。今身为人身体腥臭者,此人先身从鱼鳖中来。今身为人趋恶行毒心者,此人先身从蝮蛇中来。今身为人好作美食,杀害众生,无有慈心者,此人先身从豺狼虎豹中来。今身生在边方六夷国中者,此人先身不信道法故。今身为人背伛者,此人先身礼拜三宝不申背故。今身为人疾病多有针灸者,此人先身作大医师,为人针灸,或瘥或剧,而无功效,便取他物直之故。

道言:今身为人安序文身,直理多智,开畅妙义,人所尊贵者,此人先身宣通真义,从诸天中来。今身为人学问清彻,聪明不贪者,此人先身积福无量劫中来。今身为人洁白,花色了了者,此人先身常喜持旛华奉上三宝中来。今身为人身体口气香洁者,此人先身行无有过,口无有恶,今故如此也。今身为人被烧死者,此人先身常喜放火,烧杀众生之故。今身为人溺水死者,此人先身无辜以众生投掷水中故。今身为人自缢死者,此人先身无辜以绳索系众生故。今身为人被遭恶虎毒蛇死者,此人先身无辜受贷杀人故。今身为人被天雷霹雳死者,此人先身为行多恶,欺骂长者,陵慢父母,污秽三光故。今身为人孤独至老,无有儿子者,此人先身常阴怀恶憎,忌他人儿孙故。今身为人生而短命,胞胎伤堕,出世未已而早夭终,在三涂数千万劫可得出也。

道言:今身为人眼目眇者,此人先身常不喜看经文,收拭老人眼目中来。今身为人巧匠,兴造观治工巧者,此人先身从诸天宫殿中来。今身为人明彻解了妙音者,此人先身常喜听受经法教人中来。今身为人盲聋,六根不具者,此人常好狎人及众生故。今身为人早失父母孤独者,此人先身杀人父母故。生於分离,各异乡土,为人下贱,奴婢驱使者,此人先身常好作劫贼,或破人家,或要路断道,捉人打拍缚束转卖,使人父母懊恼,肝心寸绝,至死无益。今偿宿罪,如此之故。

左玄真人曰:吾见宿世以来,罪福如此,明可慎之。

道言:凡人作功德者,皆应身自行香福食及以转经,不请人食,而不尽愿者。如借人食,岂自得饱者乎。善思作福为惠也。

左玄真人曰:烧香行道,斋戒诵经,然灯续明,尽愿以为常法布施。得福并达智慧,无所挂碍,诸神将接,万恶皆消,众魔不敢复当。懈怠之人,无有精进心者,一朝疾病,无有吉利,方欲烧香,便云作福,诸恶以降,众魔守前,竞来作诸变怪。以是之故,常当精进。罪福随人如影响也。

道言:植种福田,如尸俱类树,本种几根也。诸仙等即前作礼上白太上言:本一根,小小渐大,收子无限。

太上语诸仙曰:施一得万倍,言岂虚也。道乃颂曰:

贤者好布施,天神自扶将。施一得万倍,安乐寿命长。今日施善人,其福不可量。皆当得仙道,度脱诸十方。

太上告诸仙人等:世人无智,生死肉眼,不知罪福。吾以道眼睹无数劫来,至于今日。罪福报应,由如掌中视宝珠瑠璃,内外无有狐疑。诸天仙人等即起,整顿衣服,作礼上白太上曰:演说斯义,未能解悟,愿赐开谕。

太上曰:此名为《五道轮转宿命因缘报应经》,若善男子善女人能诵咏宣传者,功德无量。

是时,左玄真人与诸天仙人等,世闻人民闻说是经,皆大欢喜,因缘各起,围绕三匝,稽首作礼而退。

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

老子说罪福大报应经(敦煌本)

经名:老子说罪福大报应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唐代。原本卷数不详,现仅存第七卷。《正统道藏》未收。底本出处:敦煌P・2818号写本。

老子说罪福大报应经第七

罪有十不善之报,

福有十信行之报。

尒时众中有一真人,名曰惠通,整顿威仪,上白之曰:每闻愚聋众生,行十不善之恶业者,今所未详,愿具示之,令众得知,将为教戒之矣。

于是高上老子又告之曰:第一行不善之恶业者,此间南方弃贤世界秽土之中,乃有女之人,生性悭贪,藏举畜积,不肯施散,营建功德〔名〕望1。以是业缘,命终之后,生于饿鬼道中,饥渴惆慞,归趣无所,饥则食炭,渴饮火精,饥渴之火,焚烧其身,无福可拔,难以2得出。万劫之后,忽还人中之者,则贫穷孤露,减笇促年,三寿不终。若欲灭斯第一行不善,悭贪不肯营建之大罪者,唯唱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元始无上尊者,方可以得免此受报之贫穷,并去减笇之促年。

第二行不善之恶业者,乃有众生受化寄物,抵拒不还,违心不臣。如此之人,命过之后,亦落饿鬼道中,饥渴惆慞,归趣无所,饥则食炭,渴饮火精,饥渴之火,焚烧其身,负他财物,难以得出。万劫之后,若还人中之者,则生身瘘瘘音漏疮,医所不救,常被人枉,屈滞无申。若欲灭斯第二行不善,违心受寄之大罪者,唯唱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元始无上尊者,方可以得免此受报之瘘疮,并去屈滞之无申。

第三行不善之恶业者,乃有众生自行手煞,又以财物雇人,令煞人之命。恶业既深,命过之后,亦落饿鬼道中,饥渴惆慞,归趣无所,饥则食炭,渴饮火精,饥渴之火,焚烧其身,负他之命,难以得出。万劫之后,忽生人中之者,家遭疫病,断后灭门,无人祭祀。若欲灭斯第三行不善,煞人之大罪者,唯唱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元始无上尊者,方可以得免此受报之疫病,并去灭门无祭祀。

第四行不善之恶业者,乃有妇人私避夫婿,亦避女男,烹肥宰腻,独食偷餐。以是恶缘,命过之后,亦落饿鬼道中,饥渴惆慞,归趣无所,饥则食炭,渴饮火精,饥渴之火,焚烧其身,苦痛楚毒,难以得岀。万劫之后,忽以受生,生作护食之狗,乃无母子之情,逢食而相龁互绞反。若欲灭斯第四行不善,偷食之大罪者,唯唱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元始无上尊者,方可以得免此受报独食之狗身,并去狗无母子之重情。

第五行不善之恶业者,乃有众生心不殷勤,斋供不洁,用以供师。此人命终,亦落饿鬼道中,饥渴惆慞,流转无趣,饥则食炭,渴饮火精,饥渴之火,焚烧其身,苦痛楚毒,难以得出。万劫之后,忽生受报,报作狗身,食人不净,常致腥臊。若欲灭斯第五行不善,作斋食不净之大罪者,唯唱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元始无上尊者,方可以得免此受报狗食人之不净,并去狗之常有腥臊。

第六行不善之恶业者,乃有众生狂誙3良善,引入幽牢,断其水火,禁以资粮,使命终将为快己。此人命过之后,亦落饿鬼道中,被闭惆慞,常见饥渴,饥则食炭,渴饮火精,饥渴之火,焚烧其身,苦痛楚毒,难以得出。万劫之后,忽还人中之者,常遭横事,羁系囹圄,用报宿冤。若欲灭斯第六行不善,枉诬良善之大罪者,唯唱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元始无上尊者,方可以得免此受报常遭横事,并去于宿冤。

第七行不善之恶业者,乃有丈夫作人独食,不赈妻儿,甘肥息营反具,狼藉座笾。妻子但闻其香,不知其味,何况戚属,岂簉同餐。此人命终,亦落饿鬼道中,饥渴惆慞,流转无从,饥则食炭,渴饮火精,饥渴之火,焚烧其身,苦毒楚痛,难以得出。万劫之后,忽生人中之者,孤独乞食,衣弊履穿,命不肯终。若欲灭斯第七行不善,不赈妻儿饮食之大罪者,唯唱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元始无上尊者,方可以得免此受报孤穷乞食,并去衣之弊穿。

第八行不善之恶业者,乃有众生贪利太深,当炉酤酒,加水增灰,或内蚯蚓,出色令甘,以诳百姓,自作教他,行之不已。此人命终,亦落饿鬼道中,饥渴惆慞,轮转无从,饥则食炭,渴饮火精,〔饥渴之火,焚〕4烧其身,苦毒楚痛,难以得出。万劫之后,忽生人中之者,身遭水瘇钟勇反,行步炁喘,颜色痿黄。若欲灭斯第八行不善,酤酤为去声也酒加水之大罪者,唯唱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元始无上尊者,方可以得免此受报身之水瘇,并去颜色之痿黄。

第九行不善之恶业者,乃有众生心性凶犷瓜猛切,调伏见难,教计自由,不用他言。此人命终,亦落饿鬼道中,饥渴惆慞,轮转无从,饥则食炭,渴饮火精,饥渴之火,焚烧其身,苦毒楚痛,难以得出。万劫之后,忽以托生之者,常作水牛,为性狼唳,而难调伏,遂使5鼻穴。若欲灭斯第九行不善,心性凶犷之大罪者,唯唱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元始无上尊者,方可以得免此受报身作水牛,并去穴鼻之苦。

第十行不善之恶业者,乃有众生音商估诸香,取他贵值,付以恶香,贪利诳惑谓愆。此人命过,亦落饿鬼道中,常闻臭炁入鼻颡间,饥渴惆慞,归趣无所,饥则食炭,渴饮火精,饥渴之火,焚烧其身,苦毒楚痛,难以得出。万劫之后,忽以受生,报作蛣蜣,转以粪丸,用为甘食。若欲灭斯第十行不善,卖香诳惑之大罪者,唯唱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元始无上尊者,方可以得免此受报蛣蜣之身,并去不净之转丸。

于是高上老子又告惠通真人曰:彼之东方难胜净土之中,乃有善女人,第一修信善行之者,敬信尊像,他自共修,营造供养,功用非◇6,后身受报,得生贵人之家,常为人尊,世世荣乐,胤祚豪强。

第二修信善行之者,敬信经法,听读不亏,宗奉供养,劝诵更加。后生人中,世世欣庆,门族荣华,仕官不絶。

第三修信善行之者,敬信法师,施7以法服,助以香油,饴以斋中,功感诸天。后生人中,身无疾病,资貌絶伟,冠善蝉联。

第四修信善行之者,常行慈念,不煞放生,广救一切含血众生。后之受报,三寿不夭,世世康强,不遭横祸。

第五修信善行之者,◇◇吾逊让8退身,评详斗乱,计诤常无。后生人中,形相姝好,哥咏语言,行步举止,视无厌足。

第六修信善行之者,好修斋戒,检御非违,斋业乱败无从。后生人中,智惠聪达,广览经书空无法理。

第七修信善行之者,不说人私,不谈骨肉碜毒,形正心平。后生人中,财禄丰赡戍艳反,胜越闾里,长雅逍遥。

第八修信善行之者,不自是而非彼,不长己而短他。后生人中,形相严丽,长大过人,出语香洁,他人乐之,悉用其说。

第九修信善行之者,摄养孤遗,慈念老病,施惠贫穷。后生人中,身有威德,人见伏从,终不违逆,崇敬无冤。

第十修信善行之者,不恡钱财,不简贵贱,承事宾旅,迎接有序。后生人中,所住所行,为他祗敬,馈遗不穷。

一切未修之人,若欲愿斯十善福报之者,当唱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元始无上尊者,方可以得此果。

于是惠通真人既蒙高上神尊赐示众生十不善之业,又示众生修十善之信行,既将自利,亦欲利他,请奉所闻,广加开化,令悉悟解。预是徒众,欢喜弹指,一时再拜,顶礼奉行。

大报应经卷第七罪有十报,福有十报。9

1.“名”字原缺,据前后文义补。

2.“难以”,原作“难从”,据后文例改。

3.“狂誙”,当从后文作“枉诬”。

4.“饥渴之火焚”,五字原缺,据前后文例补。

5.“遂使”,原误作“逐使”。

6.原本“非”字下当缺漏一字。

7.“施”字原缺,据文义据补。按南北朝隋唐灵宝经中,常劝信徒施助法师法服及香油。

8.经文“让”字前原缺一字,据注文推测,疑当作“谦让”

9.以上经文原抄本中部分俗写异体字,録文已改作通行繁体字。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李道纯)

经名: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元李道纯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 都梁参学清庵莹蟾子李道纯注

无上:只这两个字,一经之义尽矣。首章云不动无为,次章云溟目忘耳,下章云无象无体,都是这个题目。虽然,却不可作有无会,亦不可作无无会,无中不无,方是真无。学者要识这个真无。当知体象是幻垢,色声是根尘。外空色声,内空体象,内外俱空,真一常存。岂非不无中无乎?太上云: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易系》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川老云:有象有求皆是妄,无形无象堕偏枯。堂堂真体何曾问,一道寒光烁太虚。以此观之,三教先师皆以真无发明后学,使学者向不动中动,无为中为。内忘形体,外忘声色,养其无象,守其无体,全其本真,超出虚无之外,是谓最上一乘,无上可上也,故曰无上。

赤文:赤者,虚无空炁也。文者,焕然普照也。释氏以赤身为空身,以赤手为空手,以赤地为空地,以赤洒洒为空象,故之赤者,空之喻也。《说卦》云:乾为赤。乾,天也,亦是空之义。故知赤文乃是空炁。《度人经》云:五文开廓。又云无文不度等语,皆谓焕然之明也。学者诚能抱本归根,入乎无间,则空炁焕然,塞乎天地,光明普照,故曰赤文也。

洞古:洞,观也。古,始也。观其古始,则知其终。即是原始返终之说。太上云: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学者但能忘目泯耳,收视返听,则自然光溢无极,心识常渊,深不可测也。作是观者,名为照了,始达妙音,洞观无碍,以知古始也,故曰洞古。

真经:经,径也,众所通行之大路。是谓最上一乘之妙,虚无空炁之玄,作洞观无碍之法门,造原始返终之间奥。超无生之捷径,真出世之要津也。读是经者,切不可寻行数墨,当於言句之外会意可也。苟或嘿而悟之,使自得之,直造虚无之真境,同游元始之先天,故曰真经。

有动之动,出於不动。有为之为,出於无为。横渠云:动无静,静无动,物也。动有静,静有动,神也。老子云:无为无不为。予谓不动中,真动也,无为中为,真为也。神归则万物芸寂,气泯则万物无生。老子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释云:心灭种种法灭。予谓潜神於绝境,万物芸然而不动。息於中虚,万物寂然而无生。神神相受,物物相资。《易系》云:生生不穷之谓道。予谓以神感神,以物感物,皆无穷。厥本归根,嘿而悟之。《易系》云:嘿而成之,不言而信。予谓存真一於木之根,谓之本。存真一於木之梢,谓之末。神领意会者,则能穷根悟本。我自殖之,入乎无间。《易系》云: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予谓殖者,埋藏也。委身於绝境,则能入乎无间之域。不死不生,与天地为一。《易系》云:原始返终,故知生死之说。《心经》云:不生不灭。予谓生死乃昼夜之常。昼夜自昼夜,死生自死生。作如是见者,与天地为一。

右操真章。不动之动,无为之为,操真之体也。神归炁泯,相受相滋,操真之用也。归根自殖,与天地为一,操真之圣功。故授之以入圣章。颂曰:神从不动动中动,道向无为为处为。见得动中为底个,先天造化总归伊。

忘於目则光溢无极,泯於耳则心识常渊。老子云:不窥牖,见天道。不出户,知天下。予谓目不视则神光普照,耳不外闻则心识弘深。两机俱忘,纯纯全全,合乎大方。溟溟涬涬,合乎无伦。《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先贤云:浑浑沦沦。《度人经》云:溟涬大梵,寥廓无光。予谓见无所见,闻无所闻,纯乎纯一,全乎全真,委身寂然,委心混然,故能超今越古,出乎无伦。天地虽大,我之所维。万物之众,我之所持。《易系》云:效法莫大乎天地。孟子云:万物皆备於我。予谓天动地静,我得总持。万物之众,统之则一。曷有终穷,以语其弊哉。先儒云:天地人物,不可终穷。苟言可者,岂非弊乎。予谓一以贯之,其理自尽。

右入圣章。忘目泯耳,色声无碍,则能与天地混而为一。若於万物有所窒碍,不造理者也,深造理者,一以贯之。三才总持,所以长久。故次之以住世章。颂曰:无闻无见终为妄,随色随声又属尘。二理总持方入圣,功深力到造全真。

养其无象,象故常存。守其无体,体故全真。老子云:大象无形。又云:外其身而身存。予谓无象之象乃实象,故历劫不坏。无体之体乃真体,故全其本真。全真相济,可以长久。先儒云:纯一无伪。予谓纯一谓之全,无伪谓之真。全真相济,长生久视之道也。天得其真故长,地得其真故久。老子云: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予谓不自生,忘形也,故能全其本真,与天地齐久。世人所以不得长久者,为丧其无象,散其无体。《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予谓梦幻泡影,虽有象而终化。故著於体象,皆是妄幻,终有败坏。不能使百骸九窍,与真体并存,故死矣。开禅师云:才涉有无丧身命。予谓世人所以不得长久者,贪著故也。念著者,为物欲所转,故与物俱化,不能使百骸九窍与真体并存,故死矣。

右住世章。养其无象,守其无体,故长久。执著之者,丧其本真,故早已。有形终有坏,无形故长在。万有归一无,故全其本真。一无归万有,故失其本真。去彼取此者,是谓至人,可以留形住世,可以长生久视。虽然,更有出世无生道在,且道如何是出、是无生底道?咄。幻体有形终有坏,法身无相故长存。有形无相都空尽,方是如如不动尊。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长筌子)

经名:太上赤文洞古经注。金末元初全真道士长筌子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序

夫至道无言,真空非色,思之者莫能知,观之者不可见,赜之不可得,行之不到,陶铸天地,率循造化,寂而不动,应满六虚,令万物蒙休,群生复命。巍巍乎至矣哉!非圣人孰能通之者耶?况元始大圣,慈心广布,慧照十方,观见众生忘归失本,宛转世间,轮回不息,长劫受苦,不能自明。遂感法雨敷滋,宣扬妙道,引接有情,出生死海,游清虚之境、恬惔之乡,超乎尘垢,步乎寥廓,逍遥独化,微妙玄通,无为自然,返於纯素冥极混茫者也。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

操真章上

有动之动,出於不动。

有动者,应机也。无动者,抱元守一也,归根复命也。故经云: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至静不动也。

有为之为,出於无为。无为则神归。

神本湛寂,感而遂通,不得已而后起,随机接物,妙用无穷。去智与仁,故循天之理。淡然无极,而众妙归之。

神归则万物云寂。

专气致柔,能如婴兄。抱守冲和,真气氤氲,万物皆长生也。知和曰常,心使气曰强。强者坚强壮老,死之徒也。

不动则气泯,气泯则万物无生。

气绝神逝,九窍百骸,变灭尘土也,更何疑之。

神神相守,物物相资,厥本其根。

以虚养虚,以实养实。何以故?忘形养气,忘气养神,忘神养虚,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神气冲宁,灵根深固,故成长生久视之道也。

默而悟之,我自识之。

至道之玄。不假外物而得。默默昏昏,无应无问,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随万法,可以全生,可以复本也。

入乎无间,

无间者,无有也。是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圆通无碍,应化无穷,遍满十方,时时运动,无有间断也。

不死不生,

玄珠灿灿,今古常明。万物混成,法法平等。中静非染,无始无终,故曰不死不生者也。

与天地为一。

天道清虚,所以能长。地道宁静,所以能久。人能悟理,达其妙道,致虚极,守静笃,恬惔寂然,不为万物之所累,清净无为,可以与天地为一者哉。

入圣章中

忘於目,则光溢无极。

五色乱明,令人目盲。色者,彰也。色色者,未尝显。何谓也?法眼圆通,明照十方三界,观物无物,观空不空,视之冥冥。杳冥之中,独见晓焉。灵光充塞,无穷极也。

泯於耳,则心识常渊。

五音乱聪,令人耳聋。心是清渊,本自湛澄。是非言语,美恶声音,皆为妄情伪物。飘风骤雨,动扰心源,神室不灵。若能泯绝是非,不受於中,无声之中,独闻和焉,然后可以听玄歌白雪,不鼓阳春,仙音之曲调也。

两机俱忘,绝众妙之门。

声色双泯,动静两忘。听之不以气,视之不以神,是谓太玄之妙,虚旷之灵。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无为之为,不知而知。灵明旷彻,广大虚寂,妙无边际也。

纯纯全全,合乎大方。

物我俱忘,有无不立。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无边无际,非外非中。其游无端,其出无方,化育万物,不可为象,混成无方隅也。

溟溟涬涬,合乎无伦。

至道重玄,浩浩荡荡,理无等伦;藏之则为元精,用之则为万灵,含之则为太一,放之则为太清;无相无名,至尊至贵,迷之则凡夫,悟之则圣贤。

天地之大,我之所维。

古今圣贤、得道真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雕琢万物,泽及群品,不为难乎?

万物之众,我之所持。

宇宙在乎其手,万化生乎一身。

曷有穷终,以语其弊哉。

圣人直说妙道,普现普光,惟恐后世凡夫不信疑惑,大发谦辞,若言不尽其理,以语为弊,恶舛讹之说也。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

住世章下

养其无象,象故常存。

真气熏蒸,而时无寒暑。纯阳流注,而民无死生。故曰心灯朗照,法身长存。慧烛不明,道容岂载?

守其无体,体故全真。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滋荣群品。人能安静和畅,宝瓶坚固,玉浆香美,真水下降,滋养妙体,返老如童孩,不亦善乎。

全真相济,可以长久。

水火既济,魂魄相守,铅汞相凝,炼成大药,结就金丹,灿斓光辉,无幽不烛,纯白入素,无为复朴,长生不灭,没身不殆,号曰真人者也。

天得其真,故长。

天得纯粹不杂之道,则故能覆盖群有,包罗万象,历劫清凝,鉴物无私,不言而应,妙用无穷,高虚长远,大无不包,久而不易也。

地得其真,故久。

地得其真,则育养万物,深根固蒂,安静无为,乃长久也。

人得其真,故寿。

死而不亡者寿。但世人悟其真趣,得其妙元,与道合真,没身不殆,同其圣贤,令后代祭祀不辍,何以加此焉。

世人所以不能长久者,为丧其无象,散其无体,

五味浊口,五臭熏鼻,声色阏塞耳目。取舍滑心,使性飞扬,迷情徇物,念念相婴,使心智游乎外,鬼神入其内,是非宠辱乱扰灵源,与物相刃相靡,终身疲役。区区业网而不知其归,可不悲乎?身适美厚,锦绣罗谷,意迷邪见,颠倒妄想,至於穷年,不知天命。丧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可不哀哉!

不能使百骸九窍与真体并存,故死矣。

内本清静光明,虚白晃耀,奈何爱染万缘,不生返照,飘飘一性之散,沉沉万劫之迷,难省真身,迁於别蜕,迷其真源,坏其内也。万劫轮回,生死海中,不能超度,甚可哀怜矣。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长筌子)

经名: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原题龟山长荃子注,此人系金元之际全真派道士。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

太古经序

夫至道无言,真空非色,思之者,莫能知,观之者,不可见,赜之不可得,行之不能到,陶铸天地,率循造化,寂而不动,应满六虚,令万物蒙休,群生复命。巍巍乎至矣哉,非圣人孰能通之者耶?况元始天尊,慈心广布,慧照十方,观见众生忘归失本,宛转世间,轮回不息,长劫受苦,不能自明。遂感法雨敷滋,宣扬妙道,引接有情,出生死海,游清虚之境,恬淡之乡,超乎尘垢,步乎寥廓,逍遥独化,微妙玄通,无为自然,返於纯素冥极混茫者也。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

元者,气之先也。始者,物之初也。是以虚无自然,清净无为,包罗众妙,应接群生,故曰元始者也。

天尊者,上玄至极,高明贵真,三界之主,天人之师,幽赞德号之所称也。说者,宣述敷演也,造作迁流也。慈云覆布,法雨垂滋,普润群情,善芽增长。

太古者,无名无象,不变不迁,虚空同体,历劫长存,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六极而不为下,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经阴阳而不殆,不生不死,无往无来,卓然安静矣。

元始天尊大发慈悲之行,广开方便之门,宣扬妙旨,述作微言,救度苍生,悉除众苦。经者,非俗谈鄙语之称,乃妙法真常之异号,总善之要径,入圣之阶梯,是逍遥之正路,平坦之玄途,广莫之野,无何有之乡。古今达士无不游兹。若苦海众生,素蕴仙风,宿有灵骨,遇此金文,一闻解脱,捐诸业缚,远离烦恼,优游方外,讵不幸哉。

天尊曰:

夫圣人垂教,若天行四时,率信而善应也。语若枢机,正如号今发而直截,无不中也,出而威明,无不当也。譬如良药玉浆、大明之灯,能治众生一切苦疾,能破群迷黑暗痴业。言胜金石心地。动若春风,激悟凡夫,顿开心地。荣通万化,各复其根。引接世人,解冤释缚,出离生死,超脱有无,游於大道,奚不至矣哉。

有动之动,在乎无动。

有动者,应机也。无动者,抱元守一也,归根复命也。故经云: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至静不动也。

有为之为,在乎无为。

神本湛寂,感而遂通,不得已而后起,,随机接物,妙用无穷。去智与仁,故循天之理,淡然无极,而众妙归之。

气住则万物皆生,

专气致柔,能如婴兄。抱守冲和,真气氤氲,万物皆长生也。知和曰常,心使气曰强。强者,坚强壮老,死之徒也。

气泯则万物皆灭。

气绝神逝,九窍百骸变灭尘土也。更何疑之。

物物相资,固养其根。

以虚养虚,以实养实。何以故?忘形养气,亡心气养神,忘神养虚,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神气冲宁,灵根深固,故成长生久视之道也。

默而悟之,我自植之。

至道至玄,不假外物而得。默默昏昏,无应无问。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随万法,可以全生,可以复本也。

出乎无间,

无间者,无有也。是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圆通无碍,应化无穷,遍满十方,时时运动,无有间断也。

不死不生,

玄珠灿灿,今古常明。万物混成,法法平等。非静非染,无始无终。故曰不死不生者也。

与天地为一者哉。

天道清虚,所以能长。地道宁静,所以能久。人能悟理,达其妙道,致虚极,守静笃,恬淡寂然,不为万物之所累,清静无为,可以与天地为一者哉。

天尊曰:

天尊者,人人本有,个个具足。盖谓众生缘薄福鲜,烦恼障蔽,迷情重浊,不悟真源,虽遇明师,不信不晓。

忘於目则光溢无极,

五色乱明,令人目盲。色者,彰也。色色者,未尝显。何谓也?法眼圆通,明照十方三界,观物无物,观空不空,视之冥冥。杳冥之中,独见晓焉。灵光充塞,无穷极也。

泯於耳则心识常渊。

五音乱聪,令人耳聋。心是清渊,本自湛澄,是非言语,美恶声音,皆为妄情伪物,飘风骤雨,动扰心源,神室不灵。若能泯绝是非,不受於中,无声之中,独闻和焉。然后可以听玄歌白雪,不鼓阳春,仙音之曲调也。

两机俱忘,是谓太玄。

声色双泯,动静两忘,听之不以气,视之不以神,是谓太玄之妙,虚旷之灵。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无为之为,不知而知,灵明旷彻,广大虚寂,妙无边际也。

混混沌沌,合乎大方;

物我俱忘,有无不立,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无边无际,非外非中,其游无端,其出无方,化育万物,不可为象,混成无方隅也。

溟溟涬涬,合乎无伦。

至道重玄,浩浩荡荡,理无等伦。藏之则为元精,用之则为万灵。含之则为太一,放之则为太清。无相无名,至尊至贵,迷之则凡夫,悟之则圣贤。

天地之大,我之无盈;

古今圣贤、得道真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雕琢万物,泽及群品,不为难乎。

万物之众,我之所持。

宇宙在乎其手,万化生乎一身。

曷有穷终,以语其弊哉。

圣人直说妙道,普现普光,惟恐后世凡夫不信疑惑,大发谦辞,若言不尽其理,以语为弊,恶舛讹之说也。

天尊曰:

天尊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故曰口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

养其真火,身乃长存。

真气熏蒸而时无寒暑,纯阳流注而民无死生。故曰心灯朗照,法身长存。慧烛不明,道容岂载。

固其真水,体乃长在。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滋荣群品。人能安静和畅,宝瓶坚固,玉浆香美,真水下降,滋养妙体,返老如童孩,不亦善乎。

真真相济,故曰长生。

水火既济,魂魄相守,铅汞相凝,炼成大药,结就金丹。灿烂光辉,无幽不烛。纯白入素,无为复朴。长生不灭,没身不殆,号曰真人者也。

天得其真,故长;

天得纯粹不杂之道,则故能覆盖群有,包罗万象,历劫清凝,鉴物无私,不言而应,妙用无穷,,高虚长远,大无不包,久而不易也。

地得其真,故久;

地得其真,则育养万物,深根固蒂,安静无为,乃长久也。

人得其真,故寿。

死而不亡者寿。但世人悟其真趣,得其妙元,与道合真,没身不殆,同其圣贤,令后代祭祀不辍,何以加此焉。

世人所以不得长久者,养其外,

五味浊口,五臭熏鼻,声色阏塞耳目,取舍滑心,使性飞扬,迷情徇物,念念相撄,使心智游乎外,鬼神入其内,是非宠辱,乱扰灵源,与物相刃相靡,终身疲役,区区业网,而不知其归,可不悲乎。身适美厚,锦绣罗谷,意迷邪见,颠倒妄想,至於穷年,不知天命。丧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可不哀哉。

坏其内也。

内本清静光明,虚白晃耀,奈何爱染万缘,不生返照,飘飘一性之散,沉沉万劫之迷,难省真身,迁於别蜕,迷其真源,坏其内也。万劫轮回,生死海中,不能超度,甚可哀怜矣。

长生之道,

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长生之道,得之可矣。

不视不听,

不视不听者,隳其肢体,黜其聪明,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有太初。不登昆仑,不游太虚,坐忘遗照,合乎洞玄,同而无好,化而无常,希夷微妙,不可测量耳。

不华不荣,

不利货财,不近富贵,不苟於人,不饰於物。众人熙熙,我独怕兮,众人昭昭,我独若昏。捐名忘势,全身远害,乃合天道也

弃世离俗,

不尊显於市朝,不困囚於妻子。如孤云野鹤,飞腾自在,舒卷无心,乃修真之士也。

积精全神,

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内以冲和之气养神,外以诸圣妙法以滋慧命。内外莹彻觉性圆明。心境俱忘,顿超诸漏。体此法乃可修持也。

寂寞无为,

无为者,无不为也。恬淡无为,乃合天德。故曰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故曰寂寞恬淡,虚无无为,乃天地之平,道德之质也。故圣人恬淡矣,平易矣。平易恬淡,则哀乐不能入,邪气不能袭,其神不亏,故其德全,静一而不变也。故一切贤圣,其道密庸,不以无为法而有成圣功者,理未闻也。

乃得道矣。

夫道者,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不可得,可受不可见。先天地而生,生而无名,然未尝生也;后今古而存,存而无象,然未尝存也。故曰不可思议。既不可致诘,思惟何以得之。众生但能心境两忘,一念不生,呼吸屈伸,躇步跐蹈,不知是谁,更休得携灯问火,涉水寻津,顿悟本心,即得道矣。

兹为众生即说偈曰:

天尊宣秘密,方便示慈悲。法雨滋群品,玄谈释众疑。观凡如梦幻,引接悟希夷。水火归炉灶,云霞罩坎离。冲虚通圣道,清静结灵芝。物得能长久,人行绝祸危。逍遥三界外,永永证无为。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

经名: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又名《生天得道全真了身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宋元时期。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尔时,元始天尊在玉清圣境清微天宫郁罗萧台之中、森罗净泓之上,现虚无自然有为真圣相,恢元始无极大道,阐扬混沌未分先天真奥妙论、清静无为全真大道,为诸天仙众说此《生天得道全真了身经》。

夫修炼了身,饮食有则,禁口独坐,口唇相沾,牙齿相对,眼不观邪色,耳不听淫声,洗心涤虑,对境忘境,万缘消息,外想不入,内想不出,莫起一念,万事俱忘。凝耳韵,含眼光,缄舌炁,调鼻息,存神定意,一心内守。调息绵绵,微微轻出,似有而无,莫教间断。息依神定,性定命住,性命双全,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湛湛澄澄,杳杳冥冥,昏昏默默,纯纯全全,混混沌沌,精神魂魄意,三五混融,三元辐辏,合和四象,五炁朝元,三花聚顶,返本还元,复命归根,万神归一,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自然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里津液,自然而生。烹煎煅炼,久久不散,自然体中血脉如风行,腹中如雷声鸣。无弦之曲,不抚而自声,不鼓而自鸣。冲和炁透,醍醐灌顶,甘露洒心,昼夜无眠,三千日足,功成果满,阴尽阳纯,圣胎成就,身内有身,神成真圣。真圣合太虚,太虚合真空,真空合虚无自然。虚无自然是元始真一,元始真一是吾真身也。先天而生,生而无形;先天而长,长而无体。谁无形体,大道常存,永劫不朽不坏,万圣同居,得观内境,见虚无之事,神自言语,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年,脱离生死,方得全真道果。天得真一,神光清明;地得真一,万物发生;邪得真一,自然归正;神得真一,千灵万圣;人得真一,真神仙胎也。道本虚无,三才六合之中,无所不灵,无所不圣。道乃万圣之祖,万物之宗,清静混沌,凝神炼炁,二六时中,常清常静。灵台无念为清,一念不起为静。意定神全水源清,意动神行水源浊。此是木金真间隔。饮食太饱,息炁难定;眼光不凝,神光不明;耳不绝听,神不得住;声色不绝,精炁不全;万缘不绝,神不安宁。神不安宁,心神不灵。心神不灵,圣胎不成。圣胎不成,为阴灵下鬼。身是炁宅,心是神舍。意动则有为,有为则神动,神动则炁散。有为真动不动,静在其中矣。息依神定,纯纯全全,混混沌沌,神凝炁结,全真无为,万神归一,则神炁聚。神炁聚,则五行真炁结成刀圭。神炁津液为真水火,咽津服炁为饮刀圭,一名醒醐灌顶、甘露洒心,一名洗心涤虑。心神不动为之真沐浴。真清真静,动在其中矣。修行道人不识动静真机,不达真常全真道理,如何得道成真?息不动意定为之抽,意不动神凝为之添。神凝意动为武炼,息定神凝为文烹。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为固济。二炁交合各一斤。虚无自然为运用,万神归一为守成。性定命住为养火,炼炁成神为真金。心火下降为复命,肾水上升为归根。火迎真水为金液,水迎真火为还丹。五行凝结为九还,阴尽阳纯为七返。降伏内魔为野战,神全无欠为全真。精血炁神真种子,神凝炁结合真空。中宫胎意为黄婆,金情木性为夫妇。心神真汞为姹女,精炁真铅为婴儿。精凝形固成黑龟,炼神凝结为赤蛇。煅炼呼吸为龙虎。龙虎龟蛇成一块,为和合四象。一性摄情为金木并,阴阳还返为水火交。火与木同源,两性一家,南二东三同成五。南二,心神,火也。东三,肝木,性也。此是火生於木也。水与金同源,两性一家,北一西四同成五。北一,肾精,水也。西四,肺金,情也。此是水生於金也。中五属土,土者,意也。呼则虎啸风生,虎啸则汞投铅。汞即是性,性即是砂中汞,砂汞即是离中阴,离中阴即是人心中神炁也。息意定则神炁全,神炁全则了性。吸则龙吟云起,龙吟云起则铅投汞。铅即是命,命即是水中金,水中金即是炼精化炁,炼精化炁即是精炁凝,精炁凝则形固,形坚固则精炁全,精炁全即了命。性命双全,精炁血满,神凝炁结,三千功满,炼就纯阳,是为富国安民。精炼成日精,血炼就月华,炁炼成黄金,髓炼就白玉,脑炼成丹砂,肾炼就砗磲,心炼成珊瑚。此是七宝,居身不散,功成行满,跨凤乘鸾,飞升金阙,上朝玉帝,永为真神仙矣。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

生天经颂解(王吉昌)

经名:生天经颂解。金元间道士超然子(王吉昌)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

生天经颂解 超然子颂

元始天尊

至高至大虚无祖,接引群生万法根。三十二天都教主,如如不动号为尊。

说此生天

生天生地亦生人,四象三才育五行。无相无名天地始,有情有相物情宗。

得道真经。

深根固蒂始中心,复命归根立本真。炼就九阳金鼎出,慧光朗照遍乾坤。

尔时,元始天尊

泓蒙混合未分源,似有如无恍惚间。至寂至虚含万象,渐生五太立人天。

在大罗天上玉京山中,

大罗天上玉京山,旷朗无尘绝往还。觉悟剎那生静境,迷情如隔万重关。

告诸仙曰:吾今为汝略启身心,

虚无妙相身心启,暂假凡躯主妙规。金口泄开天地奥,灵光射出混元机。

明开道要。

道要玄微非有无,无中生就有形躯。有中炼出无形体,自在逍遥物外居。

十方得道神仙皆从此经修行而通微奥,

万八千篇立妙玄,生天得道始修仙。爱河须仗舟船渡,到岸遗舟合自然。

善男子、善女人,

天尊普化遍十方,男女无殊一体观。大抵澄心崇至道,智愚凡圣总成仙。

依凭斋戒,是作津梁。

洗心防患真斋戒,除情去欲是津梁。境灭心忘无垢染,灵明何处不圆方。

一切有为,显诸真露,

色心未动本无为,朴散形生自有为。籍假养真真露显,莫因假物丧灵仪。

体此法相,乃可授持。

方求鱼兔觅蹄筌,得兔忘蹄鱼亦然。乃可授持虽有相,有为无作越中边。

能屏众缘,永除染著,

外行周圆托众缘,莫将名利丧根源。洪锺在叩声虽向,应物无心两事全。

外想不入,内想不出,

六门长闭紧牢关,莫纵三尸恣往还。二物调和收宝鼎,一条银焰出昆山。

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

四象中央一炁先,周流三界任巡还。青龙火里喷寒雾,白虎潭中吐赤烟。

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十恶之业,

三三六六结成形,口四身心眼耳馨。始为七情耽染著,屏除十恶认元宗。

百八十烦恼之业,

七情三业丧灵源,半是凡身半是仙。炼就极阳无相礼,自然烦恼不相干。

众苦罪源,悉皆除荡。

三彭恣纵业根源,五欲身耽惹祸愆。罪业屏除无苦恼,自然超脱死生关。

即引太和真炁,注想身田,

意定心宁莫强求,绵绵来往自通流。华池浇灌三田润,要长灵芝饲白牛。

五脏六腑,心目内观,

五气朝元五气清,六阴消尽六阳生。慧眸踢起分明觑,内外无尘体自真。

真炁所有,清静光明,虚白晃曜。

虚白灵光晃太空,辉辉焕焕古今存。莫将明月清风谕,风月何曾得久停。

杳杳冥冥,内外无事,

内无所感外无求,真乐真欢喜自由。昏昏默默如醉梦,了无一物挂心头。

昏昏默默,正达无为,

混混茫茫有若无,昏昏昏里性恬虚。法界往来无所住,无为无作了元初。

古今长存,总持静念,

浩劫绵绵非有有,不增不减不空空。长江万顷无波溢,湛湛澄澄息浪风。

从兹解悟,道力资扶,

迷云消散静乾坤,朗照虚无若鉴容。玉兔奔驰投绛阙,金鸟飞入广寒宫。

法药相助,仍节饮食。

天地相和万物冲,衣食调摄自然通。抽添水火无亏溢,炼就神丹射九宫。

驱遣鬼尸,安静六根,浄照八识,

阴魔遣却六神宁,宝鼎祥光晃太空。八景返为八色水,结成云篆出昆仑。

空其五蕴,正妙三元,

五欲蠲除五蕴空,五般霞彩斗争新。三宫升降无穷尽,稳跨金龙赴玉京。

得道成真,自然升度。

金丹炼就保长生,玉性玲珑万法空。得道有如非得道,自然升度九霄中。

尔时诸天仙众,上白天尊言:

诸天仙众各归依,仰谢天尊洁众迷。云散风停天莹静,一轮明月照希夷。

自从无始以来,至於今日,

未分五太混元初,恍惚其中若有无。浩劫长存无损益,有余那得证无余。

未闻如是大乘经典,

视之不见听无声,非色非空绝我人。只为众生著有相,教风权且立三乘。

我等缘兹幸会,广及一切,道果圆满。

未晓前生作甚缘,今生同遇上真传。亘初业障皆消散,行满功周赴九天。

而作颂曰:杳杳冥冥清静道,

无中生有阴阳道,五行内外俱颠倒。忘心忘法亦忘形,杳杳冥冥清静道。

昏昏默默太虚纵。

无拘无染越和冲,声色非干万法空。得意忘言如酩酊,昏昏默默太虚纵。

体性湛然无所住,

绝情绝意忘忧虑,慧光不染纤尘污。茫茫浩劫独纵横,体性湛然无所住。

色心都寂一真宗。

正眼拂开尘世景,灵台不挂半毫分。真清真静玄中妙,色心都寂一真宗。

生天经颂解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

经名: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宋间。南宋初编《秘书省续四库书目》著录『生天得道经一卷』,当即此书。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参校本:《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超然子王吉昌《生天经颂解》。

尔时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玉京山中,为诸天仙众说此《生天得道真经》。告诸仙曰:吾今为汝略启身心,明宣道要。十方得道神仙,皆从此经修行而通微奥。善男子、善女人,依凭斋戒,作是1津梁,一切有为,显诸真路2,体此法相,乃可受持。能屏众缘,永除染著,外想不入,内想不出,於正念中3,皆4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十恶之业,百八十烦恼之业,众苦罪源,悉皆除荡。即引太和真炁注润5身田,五脏六腑,心目内观,真炁所有,清静光明,虚白朗6耀,杳杳冥冥,内外无事,昏昏默默,正达无为,古今常存,总持净念,从兹解悟,道力资扶,法药相助。仍节饮食,驱遣鬼尸,安寂7六根,净照八识,空其五蕴,证8妙三元,得道成真,自然升度。尔时诸天仙众白9天尊言: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未闻如是大乘经典。我等缘兹幸会,广及一切,道果圆明,而说偈曰:

杳杳冥冥清静道,昏昏默默太虚踪,

体性湛然无所住,色心都寂一真宗。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

1.“作是”,《生天经颂解》作“是作”。

2.“路”,《生天经颂解》作“露”。

3.“於正念中”,《生天经颂解》无此四字。

4.“皆”,《生天经颂解》作“乃”。

5.“润”,《生天经颂解》作“想”。

6.“朗”,《生天经颂解》作“晃”。

7.“寂”,《生天经颂解》作“静”。

8.“证”,《生天经颂解》作“正”。

9.《生天经颂解》“白”上有“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