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想尔注(敦煌本)

老子道德经想尔注(敦煌本)

道德真经注(河上公)

经名:道德真经注。又名《河上介章句》。据传为西汉初隐士河上合撰,传授汉文帝。一说出於东汉。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一、《四部丛刊》影印宋建安虞氏刊本(简称影宋本)。二、敦煌S.477、S.3926号写本。

2-道德真经注卷之一

道德真经注卷之一

河上公章句

体道第一

道可道,

谓经术政教之道也。

非常道。

非自然长生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辉,灭迹匿端,不可称道也。

名可名,

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

非常名。

非自然常在之名。常名当如婴兄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在石间。内虽昭昭,外如顽愚。

无名,天地之始;

无名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之本也。吐气布化,出於虚无,为天地之本始者也。

有名,万物之母。

有名谓天地。天地有形位、阴阳#1、有刚柔,是其名也。万物母者,天地含气生万物,长大成熟#2,如母之养子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3;

妙,要也。人常能无欲,则以观道之要妙1。要谓一也。一出布名道,囋叙明是非也。

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归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两者谓有欲无欲也。同出者谓同於人心。异名者,所名曰异。名无欲者长存,名有欲者亡身。

同谓之玄。

玄,天也。谓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於天。

玄之又玄,

天中复有天也。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圣,得错乱浊辱则生贪淫。

众妙之门。

能知天中复有天,禀气有厚薄,除情欲,守中和,是谓知道要妙之门户。

养身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自扬己美使显彰也。

斯恶已;

有危亡也。

皆知善之为善,

有功名也。

斯不善已。

人所争也。

故有无相生,

见有、而为无也。

难易之相成,

见难而为易也。

长短之相形,

见短之相形也。

高下之相倾,

见高而为下也。

音声之相和,

上唱下必和也。

前后相随。

上行下必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以道治也。

行不言之教。

以身师道。

万物作焉而不辞,

各自动作,不辞谢而逆止。

生而不有,

元气生万物而不有。

为而不恃,

道所施为,不望其报。

功成弗居。

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

夫惟不居,

夫惟功成不居其位。

是以不去。

福德常在,不去其身。此言不行不可随,不言不可知疾#4。上六句有高下长短,若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动乱。

安民第三

不尚贤,

贤谓世俗之贤。辨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尊之以官也。

使民不争。

不争功名,乃自然也。

不贵难得之货,

言人君不御好珍宝,则黄金弃於山,珠玉捐於渊也。

使民不为盗。

上化清浄,下无贪人。

不见可欲,

放郑声,远佞人。

使心不乱。

不邪淫也。

是以圣人之治,

说圣人治国与治身。

虚其心,

除嗜欲,去烦乱。

实其腹,

怀道抱一,守五神也。

弱其志,

和柔谦让,不处权也。

强其骨,

爱精重施,髓满骨坚也。

常使民无知无欲,

反朴守淳。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思虑深,不轻言。

为无为,

不造作,动因循。

则无不治。

德化厚,百姓安。

无源第四

道冲而用之,

冲,中也。道匿名藏誉,其用在中。

或不盈。

或,常也。道常谦虚不盈满。

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渊深不可知也,似为万物之宗祖。

挫其锐,

锐,进也。人欲锐情进取功名,当挫止之,法道不自见也。

解其纷,

纷,结恨也。当念道无为以解释。

和其光,

言虽有独见之明,当如暗昧,不当以曜乱人也。

同其尘,

当与众庶同,不当自殊别。

湛兮似若存。

言当湛然安静,故能长存不亡。

吾不知其谁之子,

老子言:我不知道所从生之矣。

象帝之先。

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至今者,以能安静湛然,不劳烦。欲使人修身法道。

虚用第五

天地不仁,

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

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生万物,人最为贵,天地视之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报。

圣人不仁,

圣人爱养万民,不以仁恩,法天地之行自然。

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视百姓如刍草狗畜,不责望於其礼意。

天地之间,

天地之间空虚,和气流行,故万物自生。人能除情欲,却滋味,清五脏,则神明居。

其犹橐钥乎?

橐钥中空虚,故能有声气。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言空虚无有竭时,动摇之,益出声气。

多言数穷,

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闲舌举,必有祸患。

不如守中。

不如守德於中,育养精神,爱气希言。

成象第六

谷神不死,

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神谓五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肾藏精与志,五藏尽伤,则五神去。

是谓玄牝。

言不死之道,在於玄牝。玄,天也,於人为鼻。牝,地也,於人为口。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於心。五气清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人鼻,与天通#5,故鼻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於胃。五味浊辱,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雌也,主出入人口#6,与地通,故口为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根,元也。言鼻口之门,乃是通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

绵绵若存

鼻口呼吸喘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可无有。

用之不勤。

用气当宽舒,不当为急疾勤劳。

韬光第七

天长地久

说天地长生久寿,以教喻人也。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天地所以独能长且久者,以其安静自然,施不求报,不如世人居处汲汲求自饶之利,夺人以自与矣。

故能长生。

以其不求生,故能长生不终也。

是以圣人后其身,

先人而后己。

而身先;

天下敬之,先以为长。

外其身,

薄己而厚人。

而身存。

百姓爱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佑之若赤子,故身常存也。

以其无私,

圣人为人所爱,神明所佑,非以其公正无私所致乎?

故能成其私。

人以私者,欲以厚己也。圣人无私而己自厚,故能成其私也。

易性第八

上善若水。

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水善利万物

水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泉。

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众人恶卑湿垢浊,水独静流居之矣。

故几於道。

水性几与道同。

居善地,

水性善喜於地,在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於牝动而下人也。

心善渊,

水深空虚,渊深清明。

与善人,

万物得水以生,与虚不与盈也。

言善信,

水内影照形,不失其情。

政善治,

无有不洗,清且平也。

事善能,

能方能圆,曲直随形。

动善时。

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也。

夫唯不争,

壅之则止,决之则流,听从人也。

故无尤。

水性如是,故天下无有怨尤水者也。

运夷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盈,满也。已,止也。持满必倾,不如止也。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揣,治也。先揣之,后必弃捐。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耆欲伤神,财多累身。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夫富当赈贫,贵当矜贱,而反自骄恣,必被祸害。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言人所为,功成事立,名迹称遂,不退身避位,则遇於害,此乃天之常道也。譬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乐极则哀。

能为第十

载营魄,

营魄,魂魄也。人载魂魄之上得以生,当爱养之。喜怒亡魂,卒惊伤魄。魂在肝,魄在肺,美酒甘肴伤人肝肺。故魂静志道不乱,魄安得寿延年也。

抱一能无离乎?

言人能抱一,使不离於身,则长存。一者,道德所生,太和之精气也,故曰一。一布名於天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正平。入为心,出为行,布施为德,总名为一。一之为言,志一而无二也。

专气致柔,

专守精气使不乱,则形体能应之而柔顺矣。

能如婴儿乎?

内无思虑,外无政事,则精神不去。

涤除玄览,

当洗其心,使洁清也。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事,故谓之玄览。

能无疵乎?

不淫邪也。

爱民治国,

治身者,受气则身全。治国者,爱民则国安。

能无为乎?

治身者,呼吸精气,无令耳闻。治国者,布施德惠,无令下知。

天门开阖,

天门,北极紫微宫。开阖,终始五际也。治身之天门谓鼻孔,开谓喘息也,阖谓呼吸也。

能无雌乎?

治身当如雌牝,安静柔弱。治国应变,和而不唱也#7。

明白四达,

言道明如日月,四通满於天下八极之外。故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彰布十方,焕焕煌煌矣。

能无知乎?

无有能知道满於天下矣。

生之畜之,

道生万物而畜养之。

生而不有,

道生万物,无所取有。

为而不恃,

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

长而不宰,

道长养万物,不宰割以为器用。

是谓玄德。

言道德玄冥,不可得见,欲使人知道也。

无用第十一

三十幅共一毂,

古者车三十幅,法月数也。共一毂者,中有孔,故众辐凑之。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

当其无,有车之用;

无为空虚。毂中空虚,输得转行;举中空虚,人得载其上。

埏埴以为器,

埏,和也。埴,土也。和土以为饮食之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

器中空虚,故有所受。

凿户牖以为室,

谓作室屋。

当其无,有室之用。

户牖空虚,人得以出入;室中空虚,人得以居处。

故有之以为利,

利,物也。利形於用,器中有物。室中有人,恐其屋破坏;腹中有神,畏其形消亡。

无之以为用。

言虚空者乃可感受万物#8,故曰虚无能制有形。道者,虚空也。

检欲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

贪好淫色,则伤精失明,不能视无色之色。

五音令人耳聋,

好听五音,则和气去心,不能听无声之声。

五味令人口爽。

爽,亡也。人嗜五味,则亡失於道味。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人精神好安静,驰骋呼吸,精神散亡,故发狂也。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妨,伤也。金银珠玉,心责意欲,不知厌足,则行伤身辱也。

是以圣人为腹,

守五性,去六情,节志气,养神明。

不为目。

目不妄视,妄视则泄精於外。

故去彼取此。

去彼目之妄视,取此腹之养神。

厌耻第十三

宠辱若惊,

身宠亦惊,身辱亦惊。

贵大患若身。

贵,畏也。若,至也。畏大患至身,故皆惊。

何谓宠辱?

问何谓之宠,何谓之辱。宠,尊荣也。辱,耻辱也。还自问者,为晓於人。

辱为下。

辱为下贱。

得之若惊,

得宠荣者惊,处高位如临危也#9。贵不敢骄,富不敢奢。

失之若惊,

失者,失宠处辱。惊者,恐祸重来。

是谓宠辱若惊。

解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复还自问。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有身忧其勤劳,念其饥寒。触情纵欲#10,则遇祸患。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使吾无身,体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神,当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於天下;

言人君贵其身而贱人,欲为天下主者,则可寄止不可托也。

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言人君能爱其身,非为己也,乃欲为万民之父母。以此德为天下之主,乃可以托身於民上,长无咎也。

赞玄第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

无色曰夷。言一无彩色,不可得而视之矣。

听之不闻名曰希,

无声曰希。言一无音声,不得听而闻之矣。

搏之不得名曰微。

无形曰微。言一无体,不可搏持而得之。

此三者不可致诘,

三者,夷、希、微也。不可致诘者,谓无色,无声,无形,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受之以静,求之以神,不可诘问而能得也。

故混而为一。

混,合也。故三名合而为一。

其上不皦,

言一在天上,不昧昧光明,上下无穷极也。

其下不昧。

言一在天下,不昧昧有所暗冥。

绳绳兮不可名,

绳绳者,动行无穷极也。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黄赤白黑别也。非一声也,不可以宫商角征羽听也。非一形也,不可以长短小大度也。

复归於无物。

物,质也。物当归之以无质。

是谓无状之状,

言一无形状,而能为万物作形状。

无物之象,

一无物质,而为万物设形象。

是谓忽恍。

言一忽忽恍恍,若存若亡,不可得见。

迎之不见其首,

一无端末,不可预待也。除情去欲,一自归之#11。

随之不见其后。

言一无影迹,不可得而见。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圣人执古之道,生一以御万物,知今当有一也。

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谓知道之纪纲也。

显德第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

谓得道之君也。

微妙玄通,

玄,天也。言其志节玄妙,精与天通。

深不可识。

道德深远,不可识知。内视如盲,反听若聋,莫知所长。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谓下句也。

豫兮若冬涉川,

举事辄加重慎,豫豫兮若冬涉川,心难之。

犹兮若畏四邻,

其进犹犹若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邻之知。

俨兮其若客,

如客对主人,俨然无所造作也。

涣兮若冰之将释,

涣者,解散也。释者,消亡也。谓除情去欲,日以空虚也。

敦兮其若朴,

敦者,质厚也。朴者,形未分也。内守精神,外无文彩。

旷兮其若谷,

旷者,宽大也。谷者#12,空虚。不有德功名,无所不包也。

浑兮其若浊。

浑者,守本真也。浊者,不昭然也。与众合同不自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孰,谁也。谁能如水之浊,止而静之,徐徐而自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谁能安静以久,徐徐以长生也。

保此道者,不欲盈。

保此长生之道,不欲奢泰盈溢。

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夫唯不盈满之人,能守弊,不为新成。守弊者,匿光荣也#13。新成者,贵功名也。

归根第十六

致虚极,

致,至也。道人捐情去欲,五藏清静,至於虚极也。

守静笃。

守清静,行笃厚。

万物并作,

作,生也。万物并生。

吾以是观其复。

言吾以观万物无不皆归其本也,人当重其本。

夫物芸芸,

芸芸者,花叶茂盛之貌。

各复归其根。

言万物无不枯落,反复其根而更生。

归根曰静,

静谓根也。根安静柔弱,谦卑处下,故不复死。

静曰复命,

言能安静者,是谓复还性命,便不死。

复命曰常,

复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

知常曰明。

能知道之所常行者,则为明也。

不知常,妄作,凶。

不知道之所常行,而妄作巧诈,则失神明而凶。

知常容,

能知道之所常行,则除情欲,无所不包容也。

容乃公,

无所不包容,则公正无私,众邪莫当。

公乃王,

公正无私,则可以为天下王,治身正则,形一而静,神明千万,共凑己躬。

王乃天,

能王则德洽,神明乃与天通矣。

天乃道,

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也。

道乃久。

与道合同乃能长久。

没身不殆。

能公能王,通天合道,四者纯备,道德弘远,无殃无咎,乃与天地同没,终不危殆也。

道德真经注卷一竟

#1阴阳:疑前面脱『有』字。

#2熟:原本作『就』,据影宋本改。

#3要妙:影宋本作『要』。

#4疾:疑作『矣』。

#5与天通:原本『通』前衍『道』字。据影宋本删。

#6主出入人口:原本作『出入於口』,据S.477改。

#7和而不唱:原本脱『和』字,据影宋本加。

#8乃可:原本作『谓』,据影宋本改。

#9如临危:影宋本作『如临深危』。

#10纵欲:原本作『从辱』,据影宋本改。

#11一自归之:原本脱『一』,据影宋本加。

#12谷者:原本作『谷有』,据影宋本改。

#13匿光荣:『荣』原作『盈』,据影宋本改。

3-道德真经注卷之二

道德真经注卷之二

河上公章句

淳风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

太上谓太古无名号之君。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质朴也。

其次,亲而誉之。

其德可见,恩惠可称,故亲爱而誉之。

其次,畏之。

设刑法以治也。

其次,侮之。

禁多令烦,不可归诚,故欺侮之。

有不足焉,

君信不足於下,下则欺诈於上。

有不信焉。

君信不足於下,下则应之以不信而欺其君。

犹兮其贵言。

说太古之君,举事犹犹,贵重於言,恐离道失自然也。

功成事遂,

谓天下太平。

百姓皆谓我自然。

百姓不知君上之德淳厚,反以为己自当然#1。

俗薄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之时,家有孝子,国有忠信,仁义不#2见。大道废不用,而恶逆生,乃有仁义可传道。

智慧出,有大伪。

智慧之君贱德贵言,贱质贵文,下则应之以大伪奸诈。

六亲不和,有孝慈。

六亲绝,亲戚不和,乃有孝慈相牧养。

国家昏乱,有忠臣。

政令不行,上下相怨,邪辟争权,乃有忠臣匡救其君也。此言天下太平不知仁,人尽无欲不知康,各洁己不知贞。故大道之世,孝慈灭,仁义没,犹日月盛明,众星失光。

还淳第十九

绝圣

绝圣制作,反初守元。五帝画象,仓诘作书,不如三皇结绳,无文而治也。

弃智,

弃智惠,反无为。

民利百倍;

农事修,公无私。

绝仁弃义,

绝仁之见慧,弃义之尚华。

民复孝慈;

德化纯也。

绝巧

绝巧者,诈伪乱真。

弃利,

塞贪路,闭权门。

盗贼无有。

上化公正,下无私邪。

此三者,

谓上三事绝弁。

以为文不足,

以为文不足者,文不足以化民。

故令有所属。

当如下句。

见素抱朴,

见素者,当抱素守真,不尚文饰也。抱朴者,当见其质朴以示天下,可法则。

少私寡欲。

少私者,正无私也。寡欲者,当知足也。

异俗第二十

绝学

绝学不真,不合道文。

无忧。

除浮华则无忧患。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同为应对,而相去几何。疾时君贱质而贵文。

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善者称誉,恶者谏争,能相去何如。疾时君恶忠直用邪佞。

人之所畏,

人谓道人也。人所畏者,畏不绝学之君。

不可不畏。

近令色,杀贤人。

荒兮其未央哉。

言世俗之人荒乱,欲进学邪文#3,未央止也。

众人熙熙,

熙熙,淫放多情欲。

如享太牢,

如饥思太牢之具,意无足时也。

如春登台。

春,阴阳交通,万物感动,登台观之,意志淫淫然。

我独怕兮其未兆,

我独怕兮安静,无情欲形兆。

如婴儿之未孩,

如小兄未能答偶人时。

乘乘兮若无所归。

我乘乘如穷鄙,无所归就也。

众人皆有余,

众人皆有余财以为奢,余智以为诈。

而我独若遗,

我独若遗弃,似於不足也。

我愚人之心也哉,

不与俗人相为,守一不移,如愚人之心也。

纯纯兮。

无所分别。

众人昭昭,

明且达也。

我独若昏;

如暗昧也。

众人察察,

急且疾也。

我独闷闷。

闷闷,无所截割。

忽兮若海,

我独忽忽兮如江海之流,莫知其所穷极。

漂兮若无所止。

我独漂漂若飞若扬,无所止也,志意在神域。

众人皆有以,

以有为也。

而我独顽

我独无为。

似鄙。

鄙似若不逮也。

我独异於人,

与人异。

而贵食母。

食,用也。母,道也。唯我独贵用道。

虚心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

孔,大也。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能受垢浊,处谦冲。

唯道是从。

唯,独也。大德之人不随世俗所行,独从於道也。

道之为物,唯恍唯忽。

道之於万物,独恍忽往来而无所定。

恍兮忽兮,其中有物;

道唯恍忽,其中有一。经营生化,因气立质。

忽兮恍兮,其中有象;

道唯窈冥无形,其中独有万物法象。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道唯窈冥,其中有精实,神明相薄,阴阳交会之。

其精甚真,

言道精气神妙甚真,非有饰也。

其中有信。

道匿功藏名,信在其中。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自,从也。从古至今,道常在不去。

以阅众甫。

阅,禀也。甫,始也。言道禀万物始生,从道受气。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4。

益谦第二十二

曲则全,

曲己从众,不自专,则全。

枉则直,

枉,屈也。屈己而伸人,久久而自得直已。

窊则盈,

地窊下,水归之。人谦下,德归之。

弊则新,

自受弊薄,后己先人,天下敬之,久久自新之也。

少则得,

自受少则得多也。天道佑谦,鬼神益虚。

多则惑。

财多者,惑於所守。学多者,惑於所闻。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抱,守也。式,法也。圣人守一乃知万事,故能为天下之法式。

不自见,故明;

圣人不以其目视千里之外,乃因天下之目以视,故能明达。

不自是,故彰;

圣不自以为是而非人,故能彰显於世矣。

不自伐,故有功;

伐,取也。圣人德化流行,不自取其美,故有功於天下。

不自矜,故长。

矜,大也。圣人不自贵大,故能长久不危。

夫唯不争#5,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此言天下贤与不肖,无能与不争者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传古言曲从则全,正言非虚也。

故诚全而归之。

诚,实也。能行曲从者,实其肌体,归之於父母,无有伤害也。

虚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希言谓爱言也。爱言者,自然之道。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飘风,疾风也。骤雨,暴雨也。疾不能长,暴不能久也。

孰为此者?天地。

谁为此飘风暴雨者?天地所为也。

天地尚不能久,

不能终朝至夕。

而况於人乎?

天地至神,合为飘风暴雨,尚不能使从朝至暮,何况於人而欲慕卒乎?

故从事於道者,

从,为也。人为事,当如道安静,不当如飘风暴雨。

道者同於道,

道者,谓好道之人。同於道者,所为与道同也。

德者同於德,

德者,有德之人也。同於德者,所为与德同也。

失者同於失。

失谓自任己而失人也。同於失者,谓所为与失同。

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

君信不足于下,下则应之以不信。

有不信焉。

此言物类相归也。同声相应,云从龙,风从虎,水流湿,火就燥,自然之数也。

苦恩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

跂,进也。谓贪权冒名,进取功荣,则不可久立身行道。

跨者不行,

自以为贵而跨之於人,众共蔽之,使不得行。

自见者不明,

凡人自见其形容以为好,自见其所行以为人道,殊不自知其形丑而操行之鄙。

自是者不彰,

自以为是而非人者,众共蔽之,使不彰显。

自伐者无功,

所为辄自伐取其功美,即自失有功於人。

自矜者不长。

好自矜大者,不可以久长。

其於道也,曰余食赘行。

赘,贵也。使此自矜伐之人任治国之道,日赋敛,余禄食,为贪行。

物惑恶之,

此人在位,动欲伤害,故物无有不畏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言有道之人不居其国。

象元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谓道也,道无形混沌,而生万物,乃在天地之前。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寂者,无音声。寥者,空无形。独立者,无匹双。不改者,化有常。

周行而不殆,

道通行天地,无所不入,在阳不焦,托阴不腐,无不贯穿#6,而不危殆也。

可以为天下母。

道育养万物精气,如母之养子。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我不见道之形容,不知当何以名之。见万物皆从道而生,故字之曰道。

强名之曰大。

不知其名,强名曰大。高而无上,罗而无外,无不包容,故曰大。

大曰逝,

其为大,非若天,常在上;非若地,常在下。乃复逝去,无常处所。

逝日远,

言远者穷於无穷通,布气天地,无所不通也。

远曰反。

言其远不越绝,乃复反在人身。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道大者,包罗天地,无所不容。天大者,无所不盖。地大者,无所不载。王大者,无所不制。

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

八极之内有四大,王居其一。

人法地,

人当法地,安静和柔也。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劳而不怨,有功而不置。

地法天,

天湛泊不动,施之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也。

天法道,

道法清浄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然生长。

道法自然。

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重德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

人君不重则不尊,治身不重则失神。草木花叶轻故零落也。根重故能长存也。

静为躁君。

人君不静则失威,治身不静则身危。龙静故能变化,虎躁故亏夭也。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辎,静也。君子终日行道,不离其静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荣观谓宫阙。燕处,后妃所居。超然,远避而不处。

奈何万乘之主,

奈何者,疾其时伤痛之辞。

而以身轻於天下。

王者至尊,而於其身行轻躁乎。疾时王奢恣轻淫,失其精也。

轻则失臣,

王者轻淫,则失其臣。治身轻躁,则失其精也。

躁则失君。

王者行躁疾,则失其君位。治身躁疾,则失其精神。

巧用第二十七

善行者无辙迹,

善行道者,求之於身,不下堂,不出门,故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言谓择言而出之,则无瑕谪过於天下也。

善计不用筹策,

善以道计事者,则守一不移,所计不多,则不用筹策而知也。

善闭者无关键而不可开,

善以道闭情欲、守精神者,不如门户有关可得开也。

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以道结事者,乃结其心,不如绳索可得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

圣人所以常教人忠孝,欲以救人性命。

故无弃人;

使贵贱各得其所也。

常善救物,

圣人所以顺四时,以救万物之伤残。

故无弃物。

圣人不贱石而贵玉,视之如一。

是谓袭明。

圣人善救人物,是谓袭明大道。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人之行善者,圣人则以为人师也。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资,用也。人行不善,犹教导使为善,得以给用。

不贵其师,

独无辅也。

不爱其资,

无所使也。

虽知大迷。

虽自以为智,言此人乃大迷惑也。

是谓要妙。

能通此道,是谓知微妙要道也。

反朴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虽自知其尊显,当复守其卑微,去其雄之强梁,就其雌之柔和,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之游深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人能谦下如深溪,则德常在,不能离於己也。

复归於婴儿。

复当复志於婴兄,蠢然无所知也。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达,当守之以默,如暗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其德常在。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人能为天下法式,则德常在己,不复有差忒。

复归於无极。

德不差忒,则久寿长生,归身於无穷极#7。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荣以喻尊贵,辱以喻污浊也。知己之有荣贵,当守之以污浊,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谷也。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足,止也。人能为天下谷,德乃止於己。

复归於朴。

复当归身於质朴,不复为文饰。

朴散则为器,

万物之朴散,则为器用。若道散,则为神明,为日月,分为五行。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圣人升用,则为百官之元长也。

故大制不割。

圣人用之,则以大道制御天下,无所伤害。治身则以大道制御情欲,不害於精神。

无为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将欲取#8天下,欲为天下主也。而为之,欲以有为治民。

吾见其不得已。

我见其不得天道人心已明矣。天道恶烦浊,人心恶多欲也。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器,物也。人乃天下之神物也。神物好安静,不可以有为治。

为者败之,

以有为治之,则败其质性。

执者失之。

强执教之#9,则失精实,生於诈伪。

故物或行或随,

上所行之,下必随之。

或呴或吹,

呴,温也。吹,寒也。有所温,必有所寒。

或强惑羸,

有所强大,叉有所羸弱。

或载或隳。

载,安也。集,危也。有所安,必有所危。明人君不可以有为治国治身。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甚谓贪淫声色,奢谓服饰饮食,泰谓宫室台榭。去此三者,处中和,行无为,则天下自化。

俭武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

谓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之矣。

不以兵强於天下,

以道自佐之主,不以兵革,顺天任德,敌人自服。

其事好还。

其举事好还自责,不怨於人。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谓农事废,田不修。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天应之以杀气,即伤五谷,五谷尽,即伤人也。

善者果而已,

善用兵者,当果#10敢而已,不美之。

不敢以取强。

不以果敢取强大之名也。

果而勿矜,

当果敢谦卑,勿自矜大也。

果而勿伐,

当果敢推让,勿自伐取其美。

果而勿骄,

骄,欺也。果敢勿以骄欺人。

果而不得已,

当果敢至诚,不当逼迫不得已。

果而勿强。

果敢,勿以为强兵坚甲,以侵凌人也。

物壮则老,

草木壮极则枯落,人壮极则衰老。言强者不可以久也。

是谓不道,

枯老者坐不行道。

不道早已。

不行道者早死。

偃武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祥,善也。兵者,惊精神,浊和气,不善人之器也,不当修饰。

物或恶之,

兵动则有所害,故万物无有不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有道之人不处其国。

君子居则贵左,

贵柔弱也。

用兵则贵右。

贵刚强也。此言兵道与君子之道反,所贵者异#11也。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非君子所贵重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

谓遭衰逢祸乱,欲加万民,乃用之自守。

恬淡为上。

不贪土地,不利人财宝#12。

胜而不美,

虽得胜不以为美利。

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善得胜者,是谓喜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为人君而乐杀人,此则不可使得志於天下。为人主必专制人性命,妄行诛戮也。

故吉事尚左,

左,生位也。

凶事尚右。

阴道主杀。

偏将军处左,

偏将军卑而居阳位。

上将军处右,

上将军尊而居右位,以其主杀矣。

言以丧礼处之。

上将军居右,主丧礼。丧礼尚右,死人贵阴也。

杀人之众多,以悲哀泣之。

伤己德薄,不能以道化民,而害无辜之民。

战胜,则以丧礼处之。

古者战胜,将军居丧主礼之位,素服而哭之。明君子贵德而贱兵,不得已而诛不祥也,心不乐之,比於丧也。知后世用兵不已,故悲而痛之矣。

圣德第三十二

道常无名。

道能阴能阳,能弛能张,能存能亡,故无常名。

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道朴虽小,微妙无形,天#13下不敢有臣使道者。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服,从於德化。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侯王动作能与天地相合,则天降甘露善瑞也。

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降甘露善瑞,则万物莫有教令之者,而皆自均调如一。

始制有名,

始,道也。有名,万物。道无名,能制於有名;无形,能制於有形。

名亦既有,

既,尽也。有名之物尽有情欲,叛道离德,故身毁辱。

天亦将知之。

人能法道行德,天亦将自知之。

知之,所以不殆。

天知之,则神明佑助,不复危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譬道在天下与人相应和,如川谷与江海之相流通。

辩德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

能知人好恶是智。

自知者明。

人能自知贤与不肖,是谓反听无声,内视无形,故为明也。

胜人者有力,

能胜人者,不过有威力。

自胜者强。

人能自胜,除去情欲,则天下无有能与争者,故强。

知足者富,

人能知足,则长保福禄,故为富。

强行者有志。

人能强立行善,则为有志於道,道亦有志於人。

不失其所者久,

人能自节养,不失其所受#14天之精气,则可以久。

死而不亡者寿。

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则无怨恶於天下,故得长寿也。

任成第三十四

大道泛兮,

言道泛泛,若沉若浮,若有若无,视之不有,说之难殊。

其可左右。

道可左可右,无所不宜。

万物恃之而生,

恃,待也。万物皆待道而生。

而不辞。

道不辞谢而止。

功成而不名有。

有道不名其有功。

爱养万物而不为主。

道虽爱养万物,不如人主有所收取。

常无欲,可名於小矣。

道匿迹藏名,泊然无为,似若微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万物皆归道受气也,道非如人主有所禁止。

可名於大矣。

万物横来横去,各使自在,故可右於大也。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圣人法道,匿德藏名,不为满大。

故能成其大。

圣人以身率道,不言而化,万事修治,故能成其大。

仁德第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

执,守也。象,道也。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也。治身,则天降神明,往来於己。

往而不害,安平泰。

万物归往而不伤害,则国家安宁而致太平矣。治身不害神明,则身体安而大寿。

乐与饵,过客止。

饵,美也。过客,一也。人能乐美於道,则一居止也。一者去盈而虚,忽处如过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道止出入於口淡然,非如五味,有酸咸甘苦辛。

视之不足见,

足,得也。道无形,非若五色有青黄赤白黑,可得见也。

听之不足闻,

道非若五音,有宫商角征羽,可得而闻也。

用之不可既。

既,尽也。谓用道治国,则国富民昌,治身则寿命延长,无有既尽之时也。

微明第三十六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

先开张之,欲极其奢淫。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先强大之,欲使遇祸害#15。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先兴之者,欲使其骄奢至危。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先与之者,歌极其贵心。

是谓微明。

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

柔弱胜刚强。

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

鱼不脱於渊,

鱼脱於渊,谓去刚得柔,不可复制也。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利器者,谓权道也。治国权者,不可以示执事之臣也。治身道者,不可以示非其人也。

为政第三十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以无为为常。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言侯王而能守道,万物将自化效於己也。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吾,身也。无名之朴,道也。万物以化效於己也,复欲作巧伪者,王侯当镇抚以道德。

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

言王侯镇抚以道德,化民亦将不欲,故当以清静道化。

天下将自正。

能如是者,天下将自正定也。

道德真经注卷之二

#1当然:原本作『知然』,据影宋本改。

#2仁义不见:原本脱『不』,据影宋本加。

#3邪文:影宋本作『为文』。

#4以此:影宋本此句下有注文:此:今也。以今万物皆得道精气而生,动作起居,非道不然。

#5不争:原本作『不矜』,据影宋本改。

#6贯穿:原本作『由穿』,据影宋本改。

#7无穷极:原本脱『无』,据影宋本加。

#8欲取:此二字原脱,据影宋本加。

#9强执教之:原本『之』后衍『人』字,据影宋本删。

#10果敢:原本脱『果』,据影宋本加。

#11所贵者异也:原脱『者异』,据影宋本加。

#12不贪土地,不利人财宝:原本此处与下条注文雷同,据影宋本改。

#13天下:『天』字原脱,据影宋本加。

#14所受:原本作『所爱』,据影宋本改。

#15遇祸害:原本作『过祸害』,据影宋本改。

5-道德真经注卷之三

道德真经注卷之三

河上公章句

论德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

上德谓太古无名号之君,德大无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养人性命,其德不见,故言不德也。

是以有德。

言其德合於天地,和气游衍,民得以全也。

下德不失德,

下德谓号谥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见,其功可称也。

是以无德。

以有名号及其身故。

上德无为

言法道安静,无所改为也。

而无以为。

言无以名号为也。

下德为之

言为教令,施政事也。

而有以为。

言以为己取名号也。

上仁为之

上仁谓行仁之君,其七无上,故言上仁也。为之者,为仁恩也。

而无以为,

功成事立,无以执为。

上义为之

谓义以断害也。

而有以为。

动作以为己,杀人以为威#1,赋下以自奉也。

上礼为之

谓上礼之君,其礼无上,故言上礼。为之者,言为礼制度序威仪也。

而莫之应,

言礼华盛实衰,盛伪烦多,动则离道,不可得应也。

则攘臂而仍之。

言烦多不可应,上下怨争,故攘臂相仍引也。

故失道而后德,

言道衰而德化生也。

失德而后仁,

言德衰而仁爱见也。

失仁而后义;

言仁衰而义分明。

失义而后礼。

言义衰则施礼聘、行玉帛也。

夫礼者,忠信之薄,

言礼废本治末,忠信日以衰薄也。

而乱之首。

礼者,贱质贵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乱日以生。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不知而言知为前识。此人失道之实,得道之华,人之愚暗之倡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

大丈夫谓得道之君也。处其厚者,谓处身於敦朴也。

不处其薄,

不处身违道,为世烦乱也。

居其实,

处忠信也。

不居其华,

不尚言也。

故去彼取此。

去彼华薄,取此实厚。

法本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

昔,往也。一,无为,道之子也。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言天得一,故能垂象清明。地得故能安静不动摇。

神得一以灵,

言神得一,故能变化无为。

谷得一以盈,

言谷得一,故能盈满不枯竭也。

万物得一以生,

言万物皆须道以生成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言侯王得一,故能为天下平正。

其致之,

致,戒也。谓下六事也#2。

天无以清将恐裂,

言天当以阴阳施张#3,昼夜更用,不可但欲安静无已时,恐发裂不为天也。

地无以宁将恐发,

言地当有高下刚柔,气节五行,不可但欲安静无已时,恐发泄不为地也。

神无以灵将恐歇,

言神当有王相死囚休废,不可但欲灵无已时,将恐灵歇不为神也。

谷无以灵将恐竭,

言谷当有盈缩虚实,不可但欲盈满无已时,将恐枯竭不为谷也。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言万物当随时生死,不可但欲生无已时,将灭亡不为物也。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言侯王当屈己以下於人,汲汲求贤,不可但欲贵高於人,将颠蹶失其位也。

故贵必以贱为本,

言又欲尊贵#4,当以薄贱为本。若禹稷躬稼,舜陶河滨,周公下白屋。

高必以下为基。

言必欲尊贵,当以下为本。基犹筑墙造功,因卑成高,下不坚固,后必倾危。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孤寡喻孤独,不谷喻不能如车毂为众辐所凑也#5。

此其以贱为本耶?

言侯王至尊贵,能以孤寡自称。言以贱为本,以晓於人也。

非乎。

嗟欺之辞。

故致数车无车,

致,就也。言人就车数之,为辐、为轮、为毂、为举,无有名车者,故成为车。以喻王侯不以尊号自名,故能成其贵也。

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碌碌,喻少。落落,喻多。玉少故贵,石多故贱。言人不欲如玉为人所贵,如石为人所贱,当处其中。

去用第四十

反者道之动,

反,本也。本者,道之所以动,动生万物,背之则亡。

弱者道之用。

柔弱者,道之所常用也,故能长久也。

天下万物生之於有,

万物皆从天地生,天地有形位,故言生於有。

有生於无。

天地神明,蜎飞蠕动,皆从道生,道无形,故言生於无也。此言本胜於华,弱胜於强,谦虚胜於盈满。

同异第四十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上士闻道,自勤苦,竭力行之也?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中士闻道,治身以长存,治国以太

平,欣然而存之。退见财色荣誉,惑於情欲,而复亡之矣。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下士贪狠多欲,见道柔弱,谓之恐惧。见道质朴,谓之鄙陋。故大笑之矣。

不笑,不足以为道。

不为下士所笑,不足以多为道。

故建言有之:

建,设也。设言以有道当如下句也。

明道若昧,

明道之人,若暗昧无所见知也。

进道若退,

进取道者,若退不及。

夷道若类,

夷,平也。大道之人不自殊别,若多比类。

上德若谷,

上德之人,若深谷不耻垢浊也。

大白若辱,

大洁白之人,若污辱,不自彰显。

广德若不足,

德行广大之人,若顽愚不足。

建德若偷,

建设道德之人,若可偷引,使空虚也。

质真若渝。

质朴之人,若五色有渝浅不明。

大方无隅,

大方正之人,无委曲康隅。

大器晚成,

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琏,不可卒成。

大音希声,

大音犹雷霆#6,待时而动,喻常爱气希言也。

大象无形。

大法象之人,质朴无形容。

道隐无名,

道潜隐伏,人无能指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成,就也。言道善禀贷人精气,且成就之。

道化第四十二

道生一,

道始所生者一也。

一生二,

一生阴与阳。

二生三,

阴阳生和、清、浊三气#7,分为天、地、人也。

三生万物。

天、地、人共生万物也。天施地化,人长养之。

万物负阴而抱阳,

万物无不背阴而向阳,回心而就日者也。

冲气以为和。

万物之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和气潜通,故得长生也。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孤寡不谷者,不祥之名也,而王公以为称,处谦卑,法空虚和柔也。

故物或损之而益,

引之不得,推之必还。

或益之而损。

夫增高者致崩,贪富贵者致患。

人之所教,

谓众人所教,去弱为强,去柔为刚。

我亦教之。

言我教众人#8,去强为弱,去刚为柔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

强梁者,为不信玄妙,背叛道德#9,不从经教,尚势任力也。云不得其死者,谓为天所绝#10,兵刃所加,王法所杀,不得以寿命死。

吾将以为教父。

父,始也。老子以强梁之人为教戒之始也。

道德真经指归(严遵)

经名:道德真经指归。又名《老子指归》。汉严遵(字均平)撰。原本十三卷,缺前六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一、成都怡兰堂丛书本(简称怡兰本);二、秘册汇函本(简称秘册本)。补遗据王德有《老子指归》点校本(中华书局一九九四年版)。

道德真经指归

蜀郡严遵字均平撰谷神子注

昔者老子之作《道德经》也,原本形气,以至神明。性命所始,情意所萌,进退感应,呼吸屈伸,参以天地,稽以阴阳,变化终始,人物所安,穷微极妙,以睹自然。演要伸类,着经二篇,叙天之意,见地之心,将以为国,养物生民。章有表里,不得易位,章成体备,若本与根。文辞相践,不可上下,广被道德,若龙与麟。增一字即成疣赘,损一文即成瘢疮。自大陈小为之上,纪道论德谓之经。始焉上德不德,化由於道而道不为之主,故授之以昔之得一。昔之得一,动由反行,非有性莫之能闻,故授之以上士。上士性高聪明,深远独闻,傲世轻物,唯道是荷,故授之以道生一。道生一,至虚无名,禀受混冥,造化清浊,陶冶太和,故授之以天下至柔。天下至柔,纤妙无形,贯坚穿远,无所不胜,故授之以身有名货。身有名货则强大,强大则祸生,故授之以大成。大成若虚,空无名货,万物类通,故授之以天下有道。天下有道,在於人君,人君无欲,万物以存,故授之以不出户。不出户以知万民之性命,顺受乐安,故授之以为学日益。为学日益,文生事起,伤神害民,故授之以圣人无心。圣人无心,合民之神,慎民性命,归之素真,故授之以出生入死。出生入死,动损精神,去无归有,不得长存,故授之以道生之。道生之以虚无,无所不存,寂泊不动,无所不然,故授之以天下有始。天下有始,无为是宗,以通万事,无所不明,故授之以使我有知。使我有知,道修而行,恐失自然,祸及子孙,故授之以善建。善建以德,与物相连,泽及后世,流末繁昌,故授之以含德之士。含德之士,体道履神,比於赤子,若无见闻,故授之以知者不言。知者不言,阴阳玄化,内以正身,身以及家,家以及人,故授之以政治国。以正治国,无令而行,外方异俗,不制自宾,故授之以方而不割。方而不割,万物以全,无所不克,天道大光,故授之以治大国。治大国者不可大作大为,大作大为,大乱大动则亡,故授之以大国。大国形便,天下愿之,静下见归,躁上多兵,故授之以道物。道物之凿凿,得之者通,宝之者存,保之者玄,故授之以为无为。为无为则运变无形,不见所治而万物滋生,故授之以其安易持。未兆易谋,持以若愚,不见所事而百祸自亡,万福自来,故授之以古之为道。古之为道以愚万民,绝端灭绪,冥塞知门,故授之以江海。江海不知,虚静处下,以至百谷,故授之以天下谓我大似不肖。不肖之道独合天心,兴师动众,无敌无胜,故授之以用兵。用兵之理,因天应人,自本而起,不由我心,故授之以吾言易知。吾言易知,无识无明,无言无务,使事自然,故授之以知不知。知不知,去心去意,生而若死,存而若亡,废我巧态,以逐祸患,故授之以民不畏威。民不畏威,轻禁易入,身陷於司,大命绝天,故授之以勇於敢。勇於敢动其贼心,杀生失理,法废灭亡,故授之以民不畏死。民不畏死,多欲不禁,适情顺意,以至困穷,故授之以人之饥也。人之饥也,重税多赋,好征营营,坚强躁实,以伐其生,故授之以人之生也。人之生也,柔弱畏敬,和淳纤微,聪明日益,其死也坚强,故授之以天之道。天之道损满益空,养柔顺弱,败坚破刚,故授之以天下莫柔弱於水。柔弱於水,以至坚强,安微乐小,危以为宁,故授之以小国。小国之君,形虚势弱,悬命於邻,故授之以信者。信者万民之所助,而将相之所存,天地之所佑,而道德之所助也。

君平说二经目

庄子曰:昔者老子之作也,变化所由,道德为母,效经列首,天地为象。上经配天,下经配地。阴道八,阳道九,以阴行阳,故七十有二。首以阳行阴,故分为上下。以五行八,故上经四十而更始;以四行八,故下经三十有二而终矣。阳道奇,阴道偶,故上经先而下经后;阳道大,阴道小,故上经众而下经寡;阳道左,阴道右,故上经覆来,下经反往。反覆相过,沦为一形,冥冥混沌,道为中主,重符列验,以见端绪。下经为门,上经为户。智者见其经效,则通乎天地之数、阴阳之纪、夫妇之配、父子之亲、君臣之仪,万物敷矣。

严君平者,蜀郡成都人也,姓庄氏,故称庄子。东汉章和之间,班固作《汉书》避明帝讳,更之为严,庄、严亦古今之通语。君平生西汉中叶,王莽篡治,遂隐遁炀和,盖上世之真人也。

2-道德真经指归卷之七

道德真经指归卷一至六(缺)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七

蜀郡严遵字君平撰谷神子注

上德不德章#1

上德不德其德玄也,是以有德德不还也。下德不失德德可闻也,是以无德德反身也。上德无为物自然也而无不为功归天也,下德为之枉精神也,而有以为功归人也。上仁为之加恩爱也,而无以为禅圣贤也。上义为之制有民也,而有以为传子孙也。上礼为之节事原也,而莫之应失人心也,则攘臂而仍之强和亲也。故失道而后德名始萌也,失德而后仁爱和形也,失仁而后义分职明也,失义而后礼玉帛行也。礼者,忠信之薄实衰亡也,而乱之首巧伪门也。前职者预设然也,道之华化未闻也,而愚之始惑乱根也。是以大丈夫体道君也,处其厚含忠信也,不处其薄去礼云也,处其实动有因也,不处其华不前识也。去彼取此求诸身也。

指归:天地所由,物类所以,道为之元,德为之始,神明为宗,太和为祖。道有深微,德有厚薄,神有清浊,和有高下。清者为天,浊者为地,阳者为男,阴者为女。人物禀假,受有多少,性有精粗,命有长短,情有美恶,意有大小。或为小人,或为君子,变化分离,剖判为数等,故有道人,有德人,有仁人,有义人,有礼人。敢问彼人何行而名号殊谬,以至於斯?庄子曰:虚无无为,开导万物,谓之道人;清静因应,无所不为,谓之德人;兼爱万物,博施无穷,谓之仁人;理名正实,处事之义,谓之义人;谦退辞让,敬以守和,谓之礼人。凡此五人,皆乐长生,尊厚德,贵高名,各慎其情性,任其聪明,道其所长,归其所安。趋务舛驰,或否或然,变化殊方,建号万差。德有优劣,世有盛衰,风离俗异,民命不同,故或有溟涬玄寥而无名,或蒙澒芒芒而称皇,或汪然漭泛而称帝,或廓然昭昭而称王#2,或远通参差而称伯,此其可言者也。然而伯非伯,而王非王,而帝非帝,而皇非皇,而有非有,而无非无。千变万化,不可为计,重累亿万,不可为名。何以明之?夫易姓而王,封於太山,禅於梁父者,七十有二义。其有形兆圻堮仿髴不可识者,不可称言。此其性命不同,功名不齐者耶?非也。是故上德之君,体道而存,神与化伦,德动玄冥,天下王之,莫有见闻,德归万物,皆曰自然。上德不德,与道同也。下德之君,体德而行,神与化游,德配皇天,天下王之,或见或闻,德流万物,复反其君。下德不失德,德德之也。夫何故哉?上德之君,性受道之纤妙,命得一之精微,性命同於自然,情意体於神明,动作伦於太和,取舍合乎天心。神无所思,志无所虑,聪明玄远,寂泊空虚。动若无形,静若未生,功若天地,事如婴兄,遗形藏志,与道相得,溟涬蒙澒,天下莫知,潼溶方外,翱翔至远。阴阳为使,鬼神为谋,身与道变,上下无穷,进退推移,常与化俱。故恬淡无为,而德盈于玄域;玄默寂寥,而化流於无极。恩不可量,厚不可测,兼包大营,泽及万国,知不足以伦其化,言不足以导其俗。天下咮咮喁喁,皆蒙其化而被其和。若此者元无,绝而不知为之者何谁也。所谓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之君,性受道之正气,命得一之下中,性命比於自然,情意几於神明,动作近於太和,取舍体於至德。托神於太虚,隐根於玄冥,动反柔弱,静归和平,载规履矩,镜视太清,变化惚恍,因应无形,希夷茫昧,几无号谥,方地随天,与化为常,德盛泽流,洋溢万方。美德未形,天下童蒙,四海为一,荡荡玄默,与民俯仰,与物相望。当此之时,大道未分,醇德未剖,六合之内,一人独处。其务损而不益,其事修而不作,所为者寡,所守者约,民敦厚而忠信,世和慎而寂泊。水草为蓄积,裘褐为盛服,巨木为廓庙,岩穴为室宅。主如天地,民如草木,被道合德,恬淡无欲,阴阳和洽,万物蕃殖,无有制令,宇内宾伏,嘉禾朱草,勺药而生,神龙凤凰,与人相托,甘露降而不霁,祥风动而不息。无义无仁,六合之内,和合天亲;无节无祀,四海之内,亲为兄弟。亲而不和,敬而不恭,天地人物,混沌玄通。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之君,性醇粹而清明,皓白而博通。心意虚静,神气和顺,管领天地,无不包裹。睹微得要,以有知无,养生处德,爱民如子。昭物遭变,响应影随,经天之分,明地之理,别人物之宜,开知故之门。生事起福,以益万民,录内略外,导之以亲,积思重厚,以招殊方。法禁平和,号令宽柔,举措得时,天下欢喜,雷霆不暴作,风雨不卒起,草木不枯瘁,人民不夭死。跂行喙息,皆乐其生;蜎飞蠕动,尽得其所。老弱群游,壮者耕桑,人有玄孙,黄发儿齿,君如父母,民如婴儿,德流四海,有而不取。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之君,性和平正,而达通情,察究利害,辩智聪明,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好举大功,以建鸿号,乐为福始,恶为祸先。秉权操变,以度时世;崇仁励义,以临万民。因天地之理,制万物之宜,事亲如奉神,履民如临深。兼听万国,折之以中,威而不暴,和而不淫,严而不酷,察而不刻,原始定终,立势御民。进退与时流,屈伸与化俱,事与务变,礼与俗化。,号令叉信,制分别明。网要而不疏,法正而不淫,万事决於臣下,权势独断於君。廷正以慎道,显善以发奸,作五刑,刻肌肤。敬元贵始,常与名俱,因节而折,循理而割。权起势张,威震海内,去己因彼,便民不苛,纤芥之恶贬,秋豪之美举。内施王室,外及人物,承弊通变,存亡接绝,扶微起幼,仁德复发,有土传嗣,子孙不绝。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之君,性和而情柔,心疏而志欲,举事则阴阳,发号顺四时,纪纲百变,网罗人心,尊宠君父,卑损臣子。正上下,明差等,序长幼,别夫妇,合人伦,循交友。归奉条贯,事有差品,拘制者褒录,不羁者削贬。优游强梁,包裹风俗,导以中行,顺心从欲,以和节之。迫情禁性,防堤未萌,牵世系俗,使不得淫。绝人所不能以,强人所不能行,劳神伤性,事众费烦,乱得以治,危得以宁。知故通达,醇壳消亡,大道灭绝,仁德不兴,天心不洽,四位失常,雷霆毁折,万物夭伤。父子有丧,而天下为之和,昼夜凄凄而世不为之化,钟磬喤喤而俗不为之变,沈吟雅韵而风不为之移。谦退辞让,天下不信;守柔伏雌,天下不亲。悬爵设赏,贤人不下;攘臂执圭,君子不来。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夫何故哉?辞丰貌美,而诚心不施故也。是故帝王根本,道为元始。道失而德次之,德失而仁次之,仁失而义次之,义失而礼次之,礼失而乱次之。凡此五者,道之以一体,而世主之所长短也。故所为非其所欲也,所求非其所得也,不务自然而务小薄。夫礼之为事也,中外相违,华盛而实毁,末降而本衰。礼薄於忠,权轻於威,信不及义,德不逮仁,为治之末,为乱之元,诈伪所起,忿争所因。故制礼作乐,改正易服,进退威仪,动有常节,先识来事,以明得失。此道之华而德之末,一时之法,一隅之术也,非所以当无穷之世,通异方之俗者也。是故祸乱之所由生,愚惑之所由作也。所谓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何以明之?庄子曰:夫天地之应因於事,事应於变。变无常时,是以事不可预设,而变不可先图,犹痛不可先摩,而痒不可先折,五味不可以升斗和,琴瑟不可以尺寸调也。夫礼制一时,时移则礼别。今以一时之礼,制无穷之俗,犹胶柱刻舟,调琴执尺,故不可经远也。故至微之微,微不可言;而至妙之妙,妙不可传。忠信之至,非礼之所能饰;而时和先后,非数之所能存也。故聪明博达,智虑四起,睹阴之纲,得阳之纪,明鬼神之道,通万物之理。仰则见天之裹,俯则见地之裹,教民不休,事至不止,以此致平,非所闻也。言有为之知非致太平之术也。比夫万物之托君也,犹神明之居身而井水之在庭也。水不可以有为清也,神不可以思虑宁也。夫天地之间,万物并兴,不可以有事平也,是以大丈夫之为化也,体道抱德,太虚通洞,成而若缺,有而若亡,其静无体,动而无声,忠信敦壳,不知为首,玄默暗昧,朴素为先。居实处厚。损心弃意,不见威仪,无务无为,若龙若蛇。违礼废义,归於无事;因时应变,不预设然。秉微统要,与时推移;取合屈伸,与变俱存。祸乱患咎,求之於己;百祥万福,无情於人。去彼取此。

得一章

昔之得一者资以生也,天得一以清健利正也,地得一以宁顺直方也,神得一以灵变化通也,谷得一以盈含洋洋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化和平也。其致之所以停也,天无以清无阴阳也,将恐裂不得清也,地无以宁无刚柔也将恐发不得宁也,神无以灵无弛张也将恐歇不得灵也,谷无以盈无满空也将恐竭不得盈也,侯王无以为正憍吝盈也而贵高无为民也将恐蹶宗庙倾也。故贵以贱为本辱生荣也,高以下为基由卑成也。侯王自谓戒其情也孤寡不谷卑微名也,唯斯以贱为本与体以藏也?非耶事非一也?故造舆於无舆与物亡也,不欲碌碌如玉寡以藏也,落落如石众且章也。经反者道之动变化方也,弱者道之用和为常也。天地之物谓有形也生於有因和萌也,有生於无始空冥也。

指归:一者,道之子,神明之母,太和之宗,天地之祖。於神为无,於道为有,於神为大,於道为小。故其为物也,虚而实,无而有,圆而不规,方而不矩,绳绳忽忽,无端无绪,不浮不沈,不行不止,为於不为,施於不与,合囊变化,负包分理。无无之无,始始之始,无外无内,混混沌沌,芒芒泛泛,可左可右。虚无为常,清静为主,通达万天,流行亿野,万物以然,无有形兆。宝然独存,玄妙独处,周密无间,平易不改,混冥皓天,无所不有。陶冶神明,不与之同;造化天地,不与之处。禀而不损,收而不聚,不曲不直,不先不后,高大无极,深微不测。上下不可隐议,旁流不可揆度,潢尔舒与,皓然焊生。焊生而不与之变化,变化而不与之俱生。不生也而物自生,不为也而物自成。天地之外,毫厘之内,禀气不同,殊形异类,皆得一之一以生,尽得一之化以成。故一者,万物之所导,而变化之至要也;万方之准绳,而百变之权量也。一,其名也;德,其号也;无有,其舍也;无为,其事也;无形,其度也;反,其大数也;和,其归也;弱,其用也。故能知一,千变不穷,万轮不失;不能知一,时凶时吉,持国者亡,守身者没。是故昔之得一者,天之性得一之清,而天之所为非清也。无心无意,无为无事,以顺其性;玄玄默默,无容无式,以保其命。是以阴阳自起,变化自正,故能刚徤运动,以致其高,清明大通,皓白和正,纯粹真茂,不与物糅,礭然大易,乾乾光耀,万物资始,云蒸雨施,品物流形,元首性命,玄玄苍苍,无不尽覆。天得一以清。地之性得一之宁,而地所为非宁也。无知无识,无为无事,以顺其性;无度无数,无忧无利,以保其命。是以山川自起,刚柔自正,故能信顺柔弱,直方和正,广大无疆,深厚清静,万物资生,无不成载。地得一以宁。神之性得一之灵,而神之所为非灵也。不思不虑,无为无事,以顺其性;无计无谋,无响无首,以保其命。是以消息自起,存亡自正,故老能复壮,死能复生,困能复达,废能复荣,变化不极,反覆不穷,物类托之,不失其中。神得一以灵。谷之性得一以盈,而谷之所为非盈也。不欲不求,无为无事,以顺其性;不仁不义,不与不施,以保其命。是以实虚自起,盛衰自正,故能蒸山流泽,以为通德,涓涓不息,绵绵不绝,皓皓洋洋,修远无极,以盈江海,深大不测。谷得一以盈。侯王之性得一之正,而侯王之所为非正也。去心去志,无为无事,以顺其性;去聪去明,虚无自应,以保其命。是以和平自起,万物自正,故能体道合德,与天同则,抱神履和,包裹万物,声飞化物,盈溢六合,德导天地,明照日月,制世御俗,宇内为一。王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凡此五者,得一行之,兴而不废,成而不缺,流而不绝,光而不灭。夫何故哉?性命自然,动而由一也。是故使天有为,动不顺一,为高得卑,为清得裂,阴阳谬戾,纲弛纪绝,和气隔塞,三光消灭,雷霆妄作,万物皆失。天无以清将恐裂。使地有为,动不顺一,为直得枉,为宁得发,山川崩绝,刚柔卷折,气化不通,五行毁缺,百谷枯槁,群生疾疫。地无以宁将恐发。使神有为,动不顺一,为达得困,为灵得歇,变化失序,缔滞消竭,盛衰者亡,弛张者殁。神无以灵将恐歇。使谷有为,动不顺一,为有得亡,为盈得竭,虚实反覆,流泽不入。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有为,动不顺一,为贵得贱,为正得蹶,乱扰迷惑,事由己出,百官失中,丧其名实,万民不归,天地是绝。王侯无以贵将恐蹶。凡此五者,性命、淳美,变化穷极,进退屈伸,不离法式,得一而存,失一而没。况乎非圣人而王万民,废法式而任其心者哉。夫矜法式而行事,尚不免於咎患,况废法而任心,故不日而亡。是故天人之道,物类化变,为寡者众,为贱者贵,为高者卑,为成者败,益之者损,利之者害,处其反者得其覆,为所求者失所歌。所谓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贤君圣主,势在民上,爵尊天下,泽连万物,德怀四海。道之所佑,天地所助,万物所归,鬼神所与,厉身起节,自谓孤寡。是谓侯王自谓孤寡不谷。处卑守微,躬涉劳苦,损心挫志,务设民下。不为贵,故擅民之命;不为高,故常在民-上;不欲也,故无所不有;不为也,故无所不宰;万物纷纭,身无所与,故能为之本。非独王道,万事然矣。夫工之造舆也,为圆为方,为短为长,为曲为直,为纵为横,终身揳揳,卒不为舆,故能成舆而令可行也。所谓数舆无舆而成其舆。夫玉之为物也,微以寡;而石之为物也,巨以众。众故贱,寡故贵。玉之与石,俱生一类,寡之与众,或求或弃。故贵贱在於多少,成败在於为否。故不欲碌碌如玉,亦不欲落落如石。是以圣人为之以反,守之以和,与时俯仰,因物变化。不为石,不为玉,常在玉石之间;不多不少,不贵不贱,一为纲纪,道为桢干。故能专制天下而威不可胜,全活万物而德不可量,贵而无忧,贱而无患,高而无殆,卑而愈安,审於反覆,归於玄默,明於有无,反於太初。无以身为,故神明不释;无以天下为,故天下与之俱。所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夫何故哉?因道而动,循一而行,道之至数,一之大方,变化由反,和纤为常,起然於否,为存於亡。天地生於太和,太和生於虚冥。虚冥至无也,太和始之而生。太和有之萌也,天地资之而始,所谓天地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上士闻道章

上士闻道谓玄善也,勤而行之性与近也;中士闻道狐疑浅也,若存若亡性与远也;下士闻道习不善也,大笑之性与反也,不笑不足以为道道符表也。故建言有之陈自然也:明道若昧动绵绵也,进道若退反其先也,夷道若颜治其根也,上德若谷施与玄也,大白若辱似不贤也,盛德若不足无形容也,建德若偷损民福也,质真若渝如浅薄也,大方无隅无曲直也,大器晚成不明白也,大音希声微言发也,大象无形无所设也,道隐无名号谥绝也。夫唯道,善贷且成应万物也。

指归:道德天地,各有所章,物有高下,气有短长。各乐其所乐,患其所患,见其所见,闻其所闻,取舍殊缪#3,畏喜殊方。故鹑鴳高飞,终日驰骛,而志在乎蒿苗;鸿鹊高举,径历东西,通千达万,而志在乎陂池;鸾凤翱翔万仞之上,优游太清之中,而常以为卑。延颈舒翼,浚苍云,薄日月,高翔远逝,旷时不食,往来九州,栖息八极,乃得其宜。三者殊便,皆以为娱。故无穷之原,万寻之泉,神龙之所归,小鱼之所去;高山大丘,深林巨壑,茂木畅枝,鸿鸟虎豹之所喜,而鸡狗之所恶。悲夫三代之遗风,褐儒墨之流文,诵《诗》《书》,修礼节,歌雅颂,弹琴瑟,崇仁义,祖洁白,追观往古,通明术数,变是定非,已经得失,身宁名荣,乡人传业,中士之所道,上士之所废也。闲居幽思,强识万物,设伪饰非,虚言名实,趋翔进退,升降跪集,治闺门之礼,偶时俗之际,倾侧偃仰,务合当世,阿富顺贵,下众耳目,获尊蒙宠,流俗是则,此下士之所履,而中士之所弃。故规矩不相害,殊性孰相安;贤圣不为匹,愚智不为群。大人乐恬淡,小人欣於戚戚堂堂之业,而不喻於众庶栖栖之事,不悦於大丈夫。鸟兽并兴,各有所趣;群士经世,各有所归。是以捐聪明,弃智虑,反归真朴,游於太素,轻物傲世,卓尔不污,喜怒不婴於心,利害不接於意,贵贱同域,存亡一度,动於不为,览於玄妙,精神平静,无所章载,抱德含和,帅然反化。大圣之所尚,而上士之所务,中士之所眩爚,而下士之所大笑也。是故中士所闻非至美也,下士所见非至善也。中士所眩,下士所笑,乃美善之美善者也。夫陈大言,舒至论,表自然,穷微妙,则中士眩而下士笑;浮言游说,生息百变,起福兴利,成功遂事,则中士论而下士觉。彼非喜凶而恶吉,贵祸而贱福也,性与之远,情与之反,若处黄泉听视九天,辽远绝灭,不能见闻而已矣。夫下士非乐笑於大道,但道高难睹,若对牛鼓簧,所以笑也。故圣人建言曰有之。有之者,言道之难知,推柄自然之归,以统万方之指者。能有之,非庸庸者之所能闻也。既明非常之道,故非常人所及也。夫何故哉?圣人之道,深微浩远,魁魁忽忽,冥冥昭昭,虚无寂泊,万物以往,纤微高大,无有形象。穷而极之则知不能存也,要而约之则口不能言也,推移离散则书不能传也。明道若昧。何则进道若退,亡道若存?欲治天下,还反其身。静为虚户,虚为道门,泊为神本,寂为和根,啬为气容,微为事工。居无之后,在有之前,弃捐天下,先有其身,养神积和,以治其心。心为身主,身为国心,天下应之,若性自然。进道若退。是故夷道若颣,使正玄起,除其法物,去其分理,从民之心,听其所有,灭其文章,平其险阻。折关破键,使奸自止;坏城散狱,使民自守;休卒偃兵,为天下市。万方往之,如川归海。夷道若颣。德如汉谷,不施不与,不爱不利,不处不去,无为而恩流,不仁而泽厚,长育群生,为天下母。盛德若谷。大白青青,常如惊恐,无制而势隆,无寄而权重。德交造化,与天下为友,出白入黑,不为美好,逐功逃名,乃长昭昭。大白若辱。盛德之人,敦敦悾悾,若似不足,无形无容,简情易性,化为童蒙,无为无事,若痴若聋,身体居一,神明千之。变化不可见,喜欲不可闻,若闭若塞,独与道存。盛德若不足。建德若偷,无所不成。涂民耳目,饰民神明。绝民之欲,以益民性;灭民之乐,以延民命;损民服色,使民无营;塞民心意,使得安宁。建德若偷。质真若渝,为民玄则。生之以道,养之以德,导之以精神,和之以法式,居以天地,照以日月,变以阴阳,食以水谷,制以无形,系以无极。天下喁喁,靡不宾服;宇内康宁,万物蕃殖。若非其功,而非其德,大而似小,醇而似薄。质真若渝,渝,浅薄也。大方不矩,无所不包,方於不方,直於不直,无圻无堮,无法无式。不方不直,万物自得;不直不方,天地自行。,在为之阴,居否之阳,和为中主,分理自明,与天为一,与地为常。大方无隅。是故大器晚成,无所不有。变於无形,化於无朕,动而无声,为而无体。威德不可见,功业不可视,祸息於冥冥,福生於窅窅,寂泊而然,是谓至巧。万物生之,莫知所以,勉勉而成,故能长久。大器晚成。是以大音希声,告以不言。言於不言,神明相传,默然不动,天下大通。无声而万物骇,无音而万物唱,天地人物,无斯俱和,若响应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状无容。进而万物存,退而万物丧。天地与之俯仰,阴阳与之屈伸,效之象之,若影随形。大象无形。是知道盛无号,德丰无谥。功高无量,而天下不以为大;德弥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贵。光耀六合,还反芒昧。道隐无名。夫何故哉?道之为化也,始於无,终於末,存於不存,贷於不贷,动而万物成,静而天下遂也。善贷且成。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七竟

#1章名无,据通行本补,下同。

#2或廓然昭昭:『或』字原脱,据秘册本补。

#3取舍殊缪:『殊』原作『殁』,据秘册本改。

3-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八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八

蜀郡严遵字君平撰谷神子注

道生一章

道生一混窅冥也,一生二谓神明也,二生三和浊清也,三生万物天人形也。万物负阴而抱阳向柔生也,冲气以为和合弱成也。人之所恶谓不样也,唯孤寡不谷卑微名也,而王公以名称礼以生也。损之而益损生盈也,益之而损益生亡也。人之所教卑微弱也,亦我教之圣知我也。强梁者有势力也,不得其死为命贱也。吾将以为教父凶祸极也。

指归:有虚之虚者,开导禀受,虚之虚者,道也。无然然者,而然不能然也。道能然成於万物,而万物不能然成於道。则道是物之所然之元,故云然然者而然不能然也。有虚者,陶冶变化,始生生者,而生不能生也。虚者谓一也。一能为生生之始,而非有形之生不能生於一,故云始生生者而生不能生也。有无之无者,而神明不能改,造存存者,而存不能存也。无之无者谓二也。二从一生,虽有夫形,故能造存存而非存所能造也。有无者,纤微玄妙,动成成者,而成不能成也。无者谓三也。三从二生,亦有夫形,俱根於一,受命於神,兆成万物,而万物不能成之,故云动成者而成不能成也。故虚之虚者生虚虚者,无之无者生无无者,无者生有形者。故诸有形之徒,皆属於物类,物有所宗,类有所祖。天地,物之大者,人次之矣。夫天人之生也,形因於气,气因於和,和因於神明,神明因於道德,道德因於自然,万物以存。自然者,无物所使之名也,即道。自然一变而生神,神通而成和,和散而成气,气结而成形。故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使天为天者,非天也;使人为人者,非人也。元始生有,有不能生有,故云为人者非人也。何以明之?庄子曰:夫人形腐,何所取之?聪明感应,何所得之?变化终始,孰者为之?明始於无。由此观之,有生於无,实生於虚,亦以明矣。是故无无无始,不可存在,无形无声,不可听视,禀无授有,不可言道。无无无之无,始未始之始,万物所由,性命所以,无有所名者,谓之道。道为一之元。道虚之虚,故能生一。元本寂寥,是虚中之虚始生一者也。有物混沌,恍惚居起,轻而不发,重而不止,阳而无表,阴而无里,既无上下,又无左右,通达无境,为道纲纪,怀壤空虚,包裹未有,无形无名,芒芒澒澒,混混沌沌,冥冥不可稽之。亡於声色,莫之与比,指之无向,搏之无有,浩洋无穷,不可论谕,潢然大同,无终无始,万物之庐,为太初首者,故谓之一。太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即窅冥中能生之德名也。是以无终无始,无左无右,似阴非阴,似阳非阳,故云阳无表阴无里。一以虚,故能生二。一是有中之虚变成二。二物并兴,妙妙纤微,生生存存,因物变化,滑淖无形,生息不衰,光耀玄冥,无向无存,包裹天地,莫睹其元,不可逐以声,不可逃以形,谓之神明。存物物存,去物物亡,智力不能接而威德不能运者,谓之二。

二即神明也。二以元之无,故能生三。神明是无中之无,故能生三。三物俱生,浑浑茫茫,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搏之不得其绪,望之不睹其门。不可揆度,不可测量,冥冥窅窅,潢洋堂堂,一清一浊,与和俱行,天人所始,未有形朕圻堮,根系於一,受命於神者,谓之三。三即太和也。三以无,故能生万物。太和是有中之无,一变而成有,故云三生万物。清浊以分,高卑以陈,阴阳始别,和气流行,三光运,群类生,有形脔可因循者,有声色可见闻者,谓之万物。万物之生也,皆元於虚,始於无。虚是无之本,元是始之本。背阴向阳,万物背阴而向阳。归柔去刚,清静不动,心意不作,而形容修广性命通达者,以含和柔弱而道无形也。冲气以为和。是故虚无无形微寡柔弱者,天地之所由兴而万物之所因生也,众人之所恶而侯王之所以自名也,万物之原泉,成功之本根也。夫虚无孤寡乃万物之本根也,故王公以自名,而众俗之所恶。故贤君圣主,以至尊之位,强大之势,处孤寡,居不谷,逐所求,逃所欲,去大为小,安卑乐损,出无迹,入无朕,动於福先,静於祸始,无为无事,天下自已,不视不听,抱和以静,神明生息,形容自正,进退有常,不变其行,德化凌风,理於蒸庶,天地是佑,万物是归。损者而益。众人则不然,见闻知病。见闻知病,合於成事,不睹未然之变,故贵坚刚。大权造势,众务不制,深度柔弱,远绝微寡,动与道舛,静与天迕,神明溃浊,众事并兴,思虑迷惑,妄喜妄怒,福禧出门,妖孽入户,天网以发,不可解之也。益者而损。滂然祸生,怆尔觉悟,屈约而言卑,将死而辞善。虽欲改过为新,反於微寡,自然不释,与生路远,破国亡家,祸及子孙。故众人之教,变愚为智,化弱为强,去微归显,背隐为彰,暴宠争逐,死於荣名。人之所教也。圣人之教则反之,愚以之智,辱以之荣,微以之显,隐以之彰,寡以之众,弱以之强。去心释意,务於无名,无知无识,归於玄冥,殊涂异指,或存或亡。圣人之教,教以寡弱;众人之教,教以众强。所谓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教不同也。是以强秦大楚,专制而灭;神汉龙兴,和顺而昌。故强者离道,梁者去神,生主以退,安得长存。强梁者不得其死。不求於己,怨命尤天,圣人悲之,以为教先,书之竹帛,明示后人,终世反之,故罹其患。吾将以为教父。

至柔章

天下之至柔无形物也,驰骋天下之至坚胜有质也。无有入於无间无为室也,吾是以知睹得失也,无为之有益乱原绝也。不言之教祸门闭也,无为之益万物存也,天下希及之寡能及也。

指归:道德至灵而神明宾,神明是道德之外用,故称宾。神明至无而太和臣。太和是神明用之捋成,故称臣。清浊太和,至柔无形,包裹天地,含囊阴阳,经纪万物,无不维纲。或在宇外,或处天内,人物借之而生,莫有见闻。从道三变,始成万物,人借而生,莫有能知。毳不足以为号,弱不足以为名,圣人以意存之物也。夫圣人所以得称圣者,皆以学道存神,修生保真,得真成道,包裹天地。是深要之物,故不得以意存也。故字曰至柔,名曰无形。是以无形之物,不以坚坚,不以壮壮,故能弊天地,销铜铁,风驰电骋,经极日月,周流上下,过飘历忽,安固翱翔,沦于无物。物类有形则有凝,虚空无妙则无能。道既非有亦非无,故能持有而无碍也。何以效其然也?夫响以无声不可穷,影以无形不可极,水以淖弱贯金石、沈万物,地以柔顺成大功、胜草木。舌耳无患,角齿伤折,由此观之,柔者弊坚,虚者驰实,非有为之,自然之物也。理数必尔,不得不然。斯事物之自然,非道体之自然。是以地狭民少,兵寡食鲜,意妙欲微,神明是守,与天相参。视物如子,德盛化隆,恩深泽厚,吏忠卒信,主忧将恐,累柔积弱,常在民后,被羞蒙辱,国为雌下,诸侯信之,比於赤子,天下往之,若归父母。人物同欲,威势自起,强者不能凌,大者不能取,终始反覆,强弱变化,天地为助,神明为辅,时至不制,为天下主。夫何故哉?以道柔弱,而体微寡也。故地广民众,国富兵强,史勇卒悍,主能将严,赏重罚峻,削直刻深,百官战栗,若在君前。势便地利,为海内雄,轻敌乐战,易动师众,合变生奇,凌天侮地,诸侯执服,靡不悬命,威震境外,常为臬俊,人忧物恐,威动天地,道德不载,神明是离,众弱同心,万民不附,身死国亡,族类流散。夫何故哉?体坚刚而积憍吝也。夫道以无有之有,通无间,游无理,光耀有为之室,澄清无为之府,出入无外而无坼,经历珠玉而无朕。谓天下之至柔,骋天下之至坚也。何以效其然也?夫有形鎌利,不入无理,神明在身,出无间,入无孔,俯仰之顷,经数千里。无有入无间也。由此言之,有为之为,有废无功;无为之为,成遂无穷。天地是造,人物是兴,有声之声闻於百里,无声之声动於天外,震於四海。言之所言,异类不通;不言之言,阴阳化,天地感。且道德无为而天地成,天地不言而四时行,凡此二者,神明之符,自然之验也。是以知无为有益。是以圣人虚心以原道德,静气以存神明,损聪以听无音,弃明以视无形,览天地之变动,劝万物之自然,以睹有为乱之首也。既达无为之功,自见有为之乱。无为,治之元也。言者,祸之户也。不言者,福之门也。是故绝圣弃智,除仁去义,发道之心,扬德之意,顺神养和,任天事地,阴阳奉职,四时驰骛,乱原以绝,物安其处,世主恬淡,万民无事。教以不言之言,化峡不化之化,示以无象之象,而归乎玄妙,奄民情欲,顺其性命,使民无知,长生久视。是不言之教也。故我无言而天地无为,天地无为而道德无为。三者并兴,总进相乘,和气洋溢,太平滋生,人物集处,宇内混同,祸门以闭,天下童蒙,世无耻辱,不睹吉凶,知故窒塞,自然大通,家获神明之福,人有圣智之功。无为之益也。当此之时,主如天地,民如婴儿,饮主之德,食主之和,阳出阴入,与道卷舒。君父在上,若有若无,天下惘惘,味味喁喁,不知若鷇,无为若雏,生而不喜,死而不忧,闵闵挽挽,性命有余,莫有求之,万福自来。天下希及之也。夫何故哉?人王不言而道无为也。无为之关,不言之机,在於精妙,处於神微。神微之始,精妙之宗,生无根蒂,出入无门,常於为否之间,时和之元。道既无体,不可见闻,能适时和则自知耳。故可闻而不可显也,可见而不可阐也,可得而不可传也,可用而不可言也。柄而推之,要而归之,易为智老陈,难为浅闻者言也。何则?广大深远而众人莫能及也,上而若反而众人莫能入也,淡淡滥滥而世人莫能闻也?窅窅冥冥而俗主莫能行也。

名身孰亲章

名与身孰亲我身亲也?身与货孰多我身多也?得与亡孰病得我患也?是故甚爱必大费损我神也,多藏必厚亡退我身也。故知足不辱荣已存也,知止不殆身安宁也,可以长久大命延也。

指归:我性之所禀而为我者,道德也。其所假而生者,神明也。其所因而成者,太和也。其所托而形者,天地也。凡此数者,然我而我不能然也。故法象莫崇乎道德,稽式莫高乎神明,表仪莫广乎太和,着明莫大乎天地。道德神明,常生不死;清浊太和,变化无穷。天地之道,存而难亡;阴阳之事,动而难终。天地阴阳但见於难终,非无终始也。由此观之,祸极於死,福极於生,是以圣人上原道德之意,下揆天地之心,崇高显荣,吉祥盛德,深闳浩大,尊宠穷极,莫大乎生。万物陈列,奇怪珍宝,金玉珠璧,利深得巨,莫大乎身。祸世之匠,乱国之工,绝逆天地,伤害我身,莫大乎名。生憍长溢,困民贫国,扰浊精神,使心多欲,叛天违道,争为盗贼,天下不亲,世多兵革,一人为之,伤败万国,主死民亡,物蒙其毒,莫大乎货。明货与名可畏可惊,多亲之益於身远矣。故得之与亡,或病或利。得名得货,道德不居,神明不留,大命以绝,天不能救。失名失货#1,道德是佑,神明是助,名显自然,富配天地。得名得货,失道亡身。亡名亡货,利配天地也。故细身大名,未可与论至道也;轻身重国,未可与图利也。夫无名之名,生我之宅也;有名之名,丧我之橐也;无货之货,养我之福也;有货之货,丧我之贼也。是故甚爱其身,至建荣名,为之行之,力之劳之,强迫情性,以损其神。多积货财,日以憍盈,憍亡之道,货名俱终。甚爱必大费也。故神明不能活,天地不能全也。夫何故哉?道德之化,天地之数,一阴一阳,分为四时,离为五行,纶为罗网,设为无间。万物之性,各有分度,不得相干,造化之心,和正以公,自然一槩,正直平均,无所爱恶,与物通同,剂长续短,损盈益虚,不足者养,有余者丧。贪叨多积,自遗祸殃;不足不止,利心常起。智以诈愚,强以大取,自然均之,名利归主,失之而忧,得之而喜。一喜一忧,魂魄浮游;一忧一喜,神明去矣。身死名灭,祸及子孙。故名利与身,若炭与冰,形性相反,势不俱然。名终体极,身存世昌者,天下无之。虚者道之所归,实者物之所丧。今积物丧之实,欲同道归虚,若水火相违,不可得也。是故扰心猾意,用情事神,夙夜趋务,饰容治辞,忧怀众庶,创事立功,励身起节,以显荣名,是损所以有身而益所以亡身也。竭筋力,忍饥渴,犯寒暑,践危狭,薄衣恶食,不适口腹,迎朝送夜,被耻蒙辱,精奔神驰,汲汲不止,逆道干荣,多入为有,危身以宁,货积神亡,祸患自来,憍亡俱至,则是为福以亡福,求利以去利。多藏必厚亡也。故成败之事在为与否,存亡之道在去与来。是以知足之人,体道同德,绝名除利,立我於无身,养物而不自生,与物而不自存,信顺之间,足以存神,室家之业,足以终年。常自然,故不可杀;处虚无,故不可中;细名轻物,故不可污;欲不欲,故能长荣。所谓不辱也。知止之人,贵为天子不以枉志,贫处岩穴不以幽神。进而不以为显,退而不以为穷,无视无桥,无得无丧,不为有罪,不为有功,不求不辞,若海若江,游扬玄域,神明是通。动顺天地,故不可危;殊利异害,故能常然。是以精深而不拔,神固而不脱,魁如天地,服如日月,既精且神,以保其身,知足而止,故能长存。知止不殆也。此谓逐名而名,我随逃利而利我追者也。是欲盖而彰,可以长久也。

大成若缺章

大成若缺政无形也,其用不弊化流行也。大盈若冲主无名也,其用不穷理万方也。大直若屈无所名也,大巧若拙无所成也,大辩若讷满若空也。躁胜寒动形容也,静胜热安形神也。能静能清则天地也,为天下正万物经也。

指归:道德无为而神明然矣,神明无为而太和自起,无为而万物自理。或无根而生,或无足而走,或无耳而听,或无口而鸣,殊类异伦,皆与之市。母忧其子,子忧其母,男女相兼,物尊其主,巢生而啄,胎生而乳,鸟惊而散,兽惊而果,阴物穴居,阳物巢处,火动炎上,水动润下,万物青青,春生夏长,秋成冬熟,皆归於土,非有政教,物自然也。是阴阳物理势数之自然,不得不尔。由此观之,为不生为,否不生否,明不生明,晦不生晦。不为不否,不明不晦,乃得其纪也。不为不否,不明不晦者,从容合道也。故大道坦坦,不出门户,其出弥远,其知弥寡。道在於身,不在於野,化自於我,不由於彼,万物常治,智慧不起。是以圣人柄和履正,治之无形,游於虚廓,以镜太清,遗魂忘魄,休精息神,无为而然,玄默而信,窅然荡荡,昭旷独存,仿髴挽逮,其事素真,其用不弊,莫之见闻。所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也。夫何故哉?微妙周密,清静以真,未有形声,变化其元,开导如阳,闭塞如阴,堤滞如地,运动如天,文武玄作,盛德自分。是以盈而若冲,实而若虚,不显仁义,不见表仪,

不建法式,不事有为。上欲不欲,天下自化,敦厚朴素,民如婴儿,蒙蒙不知,所求茫茫,不知所之,其用不穷,流而不衰。大盈若冲,其用不穷。不耕自有食,不织自有衣,暑则静於裸,寒则躁於裘,无有忌讳,与糜鹿居,被发含哺,相随而游,主有余德,民有余财。化袭万物,无所不为,光景不见,独玄有奇,天地人物,与之俱化。乘空载虚,与道徘徊,厉度四海,周流六虚,浩洋无穷,栖息至无。夫何故哉?直而若屈,正而若枉。大直者若屈也。世主为声,天下为响;世主为形,人物为影。故不郊祀而天心和,不降席而正四海,故曰大巧若拙。天道自卑,无律历而阴阳和,无正朔而四时节,无法度而天下宾,无赏罚而名实得。隐武藏威,无所不胜;弃捐战伐,无所不克。无号令而民自正,无文章而海内自明,无符玺而天下自信,无度数而万物自均。大辩若讷者也。是以赢而若绌,得之若丧,无钟鼓而民娱乐,无五味而民食甘,无服色而民美好,无畜积而民多盈。夫何故哉?因道任天不事知,故使民自然也。前五大虽若不肖,而皆有所成,明人至能,以道化人,使人自同於道也。天地之道,一进一退而万物成遂,变化不可闭塞,屈伸不可障蔽。故阴之至也,地裂而冰凝,清风飂冽,霜雪严严,鱼鳖垫伏,万物宛拳。当此之时,处温室,临炉火,重狐貉,袭毳绵,犹不能御也,及至定神安精,动体劳形,则是理泄汗流,捐衣出室,暖有余身矣。躁胜寒者也。阳之至也,煎砂烂石,飞鸟绝,水虫疾,万物枯槁,江河消竭。当此之时,入沉清泉,出衣絺络,燕高台,服寒石,犹不能任也,及至解心释意,托神清静,形捐四海之外,游志无有之内,心平气和,凉有余矣。静胜热者也。夫知故之为术也,治人事,育群形,德延天地,功配阴阳。及其生乱也,发於无形,起於无声,与政卷舒,与化推移,得人如湿,逮人若阴,犹响应言,影不离形,为之愈乱,治之益烦,明智不能领,严刑不能禁。是无为者,有为之君而成功之主也,政教之元而变化之母也,其除祸乱,犹躁之胜寒而静之胜暑也。是以圣人去知去虑,虚心专气,清静因应,则天之心,顺地之意,政举化流如日之光,祸乱消灭若云之除,天下象之无所不为,万物师之无所不事。所谓能清能静,天下自正者也。

天下有道章

天下有道主无欲也,却走马以粪为谷食也。天下无道主起事也。戎马生於郊法主戎也。罪莫大於可欲常取求也,祸莫大於不知足求无已也,咎莫大於欲得利心起也。知足之足无所取也,常足矣无所不有。

指归:人之生也,悬命於君;君立也,悬命於民;君得道也,则万民昌;君失道也,则万民丧。万民昌,则宗庙显;万民丧,则宗庙倾。故君者,民之源也;民者,君之根也。根伤则华实不生,源衰则流沬不盈,上下相保,故能长久。是以世主得道,宇内不扰,诸侯宾服,百蛮雍喜,四海同风,兵革不起,徼捍之人无所效其言,果壮之士无所施其功。聪明辫智,随泽而耕,骐骥骅骝,婴舆而作。所谓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也。天下宴闲,各乐其业,世惇俗厚,民人专一,总织而衣,总耕而食,天心和洽,万物丰熟,嘉祥屡臻,吉符并集,非天降福,世主道德也。天子失道,诸侯不朝,溪异谷别,法制舛殊,四方背叛,力正相凌,举兵争权,弱者为虏#2,强者为君。是以天下选将简士,砥砺甲兵,悬烽烈火,四面相望,深奸大诈,谋於庙堂,作变生奇,结纵连横,轻车枭骑,兴敌相当,士马生郊,历年不还,化高诈力,政当首功。当此之时,饰养戎马,不遑亲戚,奔郊先至,常食菽粟,贪夫坐而为宰,庸仆之徒畜而为贼,百姓罢极,财殚力倦,长傜兵役,久而不息。此戎马所以生於郊也。时念归家,凄怆慷慨,想亲罢老,泣涕於外。慈父惠母,忧愁伤心,肝胆气志,摧折於内。士卒双头结踵,骸骨暴露,流离於中野者,不可胜计。道路憧憧,皆为孤子,思慕号令,踊泣而起,何罪苍天,遭离此咎。牝者无夫,幼稚无父,怨恸悲痛,不期而聚。大者为率,中者为宰,上下相护,中外相保,非有血脉,亲如兄弟。总苗为旌,穿地为鼓,操兵便械,趋行案伍,常习战斗,意议其主,至精相感,气化相动。是以天地钤结,阴阳隔闭,星辰散乱,日月斗蚀,诈逆萌生,灾变并发,非天降祸,世主无道。无道之主,非本无道,皆先以道得天之命,莫能以道守之,而憍奢淫侈,不知止足,故还失所好,而与奴虏同仵也。夫遭天之鸿命,继先圣之后,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爵尊宠极,莫与比列。布衣粗裘而天下以为好,蔬食藜羹而天下谓之美。变世化俗,犹风之靡草;民之从化,犹鱼之赴水。不务崇道广德,修身正己,忧劳元元,以承祭祀,光显祖考,业传子孙,德与神明争流,名与天地相保;反以骄奢取名,求势不止,逆天迕地,无不凌侮。是以不訾之士相矫而起,轻举深入,先到为右,敌人远至,莫与之交,党离朋绝,中外不恃,身死国亡,宗庙崩弛,可欲之故,非天下之罪也。所谓罪莫重於可欲。是故威势尊宠,穷极民上,名号显荣,覆盖天下,而不知足者,猎祸之具而危亡之大数也。祸莫大於不知足也。夫道德神明,陶冶变化,已得为人保合精神而有大形。动作便利,耳目聪明,游於昭旷之域,听樚斓刂间,上观自然之法式,下察古将之得失,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长妻生子,与命相极,是足之足者也。异性同得,故足也。何况乎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哉?其可足亦明矣。故不在於道也,利心常起,贪人壤土,欲人财宝,兼并不休,增加不已者,追患之大数,而得咎之至要也。咎莫甚於欲得者也。自今及古,飞鸟走兽,含气有类之属,未有不欲得而全其性命者也。故居君者为虏,居虎者为鼠,名在青云之上,身处黄泉之下。居牛马之位者,无牛马之患;托犬羊之列者,无犬羊之咎。是以得道之主,建心於足,游志於止,辞威让势,孤特独处,捐弃万物,唯神是秉,身存名荣,久而不殆,天下归之也。无有不制。是知足之足常足者也。

不出户章

不出户不游庭也,知天下家知人也;不窥牖无所瞻也。见天道身知天也。其出弥远去家身也,其知弥少无见闻也。是以圣人谓明君也,不行而知谓万民也,不见而名谓天地也,不为而成使自然也。

指归:道德变化,陶冶元首,禀授性命乎太虚之域、玄冥之中,而万物混沌始焉。神明交#3,清浊分,太和行乎荡荡之野、纤妙之中,而万物生焉。天圆地方,人纵兽横,草木种根,鱼沉鸟翔,物以族别,类以群分,尊卑定矣,而吉凶生焉。由此观之,天地人物皆同元始,共一宗祖,六合之内,宇宙之表,连属一体。气化分离,纵横上下,剖而为二,判而为五。二,二仪也。五,五色五行五味五声。或为白黑,或为水火,或为酸咸,或为征羽,人物同类,或为牝牡,凡此数者,亲为兄弟。殊形别乡,利害相背,万物不同,不可胜道。合於喜怒,反於死生,情性同生,心意同理。何以言之?庄子曰:一人之身,俱生父母,四支九窍,其职不同#4,五脏六腑,各有所受,上下不相知,中外不相睹,头足为天地,肘膝为四海,肝胆为胡越,眉目为齐楚。若不同生,异躯殊体,动不相因,静不相待,九天之上,黄泉之下,未足以喻之。然而头有疾则足不能行,胸中有病则口不能言,心得所安则耳目聪明。屈伸调利,百节轻便者,以同形也。人主动於迩,则人物应於远;人物动於此,则天地应於彼。彼我相应,出入无门,往来无户。天地之间,虚廓之中,辽远广大,物类相应,不失毫厘者,同体故也。人但知一身之相通,不知一国常同体。人知一国是同体,不知万物是一心。万物既是一心,一心之中,何所有隔哉。故不出户而知天下也。是以圣人不出於户,上原父母,下揆子孙,危宁利害,反於死生之说,察於是非之理,通於利害之元,达於治乱之本。以己知家,以家知彼,事得其纲,物得其纪,动知所之,静知所守。道德为父,神明为母,清静为师,太和为友,天下为家,万物为体,视彼如己,视己如彼,心不敢生,志不敢举,捐弃知故,绝灭三五。因而不作,岩居穴处,不杀群类,不食生草,未成不服,未终不采,天地人物,各保其有。天地万物虽似异形,终始本末同是一体。一体之中自无怨恶,受之道德,岂敢毁伤,故天地人物各保其有也。夫原我未兆之时,性命所以,精神所由,血气所始,身体所基,以知实生於虚,有生於无,小无不入,大无不包也。本我之生,在於道德,孕而未育,所以成形至於出冥,以知深微纤妙、和弱润滑之大通也,无知无识、无为无事之有大功也。视我之为婴兄,至於壮大有知,以睹柔之生刚,弱之生强,小之生大,短之生长,愚之生智,晦之生明也。察我呼吸屈伸,以知损为益首,益为损元,进为退本,退为进根,福为祸始,祸为福先也。上陵仰阪,历阻过险,形疲喘悸,劳而静处,则神平气和,中外相保,明平夷者,得道之和。以知清静虚无、无为变化之大功也。四支九窍,趋务舛驰,异能殊形,皆元一心,以知百方万物,利害之变皆生於主。主是万人之元,如一身之心也。稽之天地,验之古今,动不相违,以知天地之道毕於我也。我不异天地也。故家者,知人之本根也;身者,知天之渊泉也。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天下观天下。观天不由身,观人不由家,小近大远,小知大迷。去家出户,不见天下;去身窥牖,不知天道。其出逾远,其知益少;周流四海,其迷益甚;求之益大,功名益小。不视不听,求之於己,天人之际,大道毕矣。得己而得天,得天而得道,得道而得人,故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也。故圣人不见一家之好恶而命万家之事,无有千里之行而命九州之变,足不上天而知九天之心,身不入地而知九地之意,阴阳进退,四时变化,深微隐匿,窅冥之事,无所遁之。何则?审内以知外,原小以知大,因我以然彼,明近以喻远也。故圣人之为君也,犹心之於我,我之於身也。心在一身之中,不立规矩於外,但密勿资始而百节调和。不知以因道,不欲以应天,无为以道世,无事以养民。玄玄默默,使化自得,上与神明同意,下与万物同心,动与之反,静与之存,空虚寂泊,使物自然。圣人寂泊无为,令物自然合道,犹珠在水而川媚,是神化之所传。故云圣人不言而信,不为而成者也。或谓圣人得道,理固常存,神化所传,亦应无歇,我不修习,自合道成,何天下蠢动日远於道耶?斯不体圣人之化,若云行雨施,草树蒙润,悉获芬芳,而燋枯之属自不芳茂。岂以燋枯之性,凝云雨之恩,是无目之徒,不信日月之照也。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八竟

#1失名失货:原本作『夫名夫货』,据怡兰本改。

#2弱者为虏:『虏』原作『肤』,据秘册本改。

#3神明交:原本作『神明文』,据秘册本改。

#4其职不同:『其』原作『员』,据秘册本改。

4-道德真经指归卷之九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九

蜀郡严遵字君平撰谷神子注

为学日益章

为学日益益民知也,为道日损损民知也。损之又损之使不知也,至於无为使无事也,而无以为无不事也。将欲取天下者和平之也,常以无事道无职也。及其有事穷知能也,不足以取天下终不得也。

指归:道德之化,变动虚玄,荡荡默默,泛泛无形,潢渀慌忽,浑沌无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开导禀授,无所不存,功成遂事,无所不然,无为之为,万物之根。由此观之,不知之知,知之祖也;不教之教,教之宗也。无为之为,为之始也;无事之事,事之元也。不教之教,无为之为,皆至道至极神妙之动,无形心成,不可言名,故谓之元始祖宗之大也。凡此数者,神明所因,天地所归,玄圣所道,处士所传也。逮至仁义浅薄,性命不真,不睹大道,动顺其心,陷溺知故,渐渍忧恩,情意多欲,神与物连,深谋逆耳,大论迕心,非道崇知,上功贵名。是以作术治数,集辞着文,载之篇籍,以教万民,纲纪天地,经纬阴阳,剖判人事,离散祖宗,淳朴变化,设伪万方,转移风俗,倾正败常,改正易服,万事尽彰。钟鼓琴瑟,间以竽笙,升降进退,饰象趋翔,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分舛并争,兴事舞文,以辩相诎,以巧相胜,毫举毛起,益以无穷。为学日益。是以天下背本去根,向末归文,博学深问,家知户贤,甚者拟圣,以立君臣。同意者无能而官,异心者功大而亡。儒者兼爱而成党,故同於己者,不善而善之,不同於己者,虽善不善也。是以天下骚骚,不遑其亲,追习纤纤,务顺其君。故和五味以养其口,肥香甘脆,不顾群生;变五色以养其目,玄黄纤妙,不计民贫;调五音以养其耳,极锺律之巧,不忧世淫;高台榭、广官室以养其意,不惧民穷;驰骋田猎以养其志,多获其上,不顺天心。役人命以养己身,损人财以为己利,不忧时俗之穷窦,唯取己之有余,皆非仁爱之心,是违天地之意也。凡此数者,非以为善务也,以悦其君也。天下相放,养伪饰奸,消灭和睦,长暴之原,浸以为俗,巧利为贤,损民大命,以增民劳,伤人美性,以益民烦。当此之时,溪谷异君,四海各王,尊名贵势,强大为右,忿争相踰,力正任武,强者拘弱,众者制寡,以乳代治,以非图是,臣弒其君,子弒其父,争之愈大,莫之能守,求者甚众,得之者寡,道路悲忧,尽言军旅,讻讻謷謷,至相烹煮。夫何故哉?饰文益事,务以相序也。为学日益之过。是以圣人释仁去义,归於大道,绝智废教,求之於己,所言日微,所为日寡。为道日损者也。消而灭之,日夜不止,包以大冥,使民无耻,灭文丧事,天下自已,损之损之,使知不起。损之又损也。遁名亡身,保我精神,秉道德之要,固存亡之机,不为事主,不为知师,寂若无人,至於无为。以至於无。天地自作,裙美相随,万物自象,百蛮自和,万民蚩疑,不知所之。随明出人,托於四时,优游精神,不外心志,意中空虚,如木之浮,如壤之休,不识仁义,不达礼仪,心不知欲,志不知为,行步蹎蹎,瞻视颠类。蹎蹎,直实也。颠颠,高达也。语言默默,意气玄玄,外似禽兽,中独异焉。寂而不为,若无君臣,不为而治,敦厚忠悫,至於大安,神休精息,性命自全,万物相袭,与道德邻。无为而无不为者也。夫何故哉?主无教令,而民无闻也。是以将取天下,常於无事。不言为术,无为为教,无欲为宝,不知为要,能行以道,无不开导。取天下常以无事也。释虚反实,以极为事,上知天高,下知地厚,明阴阳之分,知万物之数,昼见星於天,夜见鱼於渊,耳比八风之调,目领群兽之毛。此思虑之极也,无益於存。力什乌获,势百孟贲,勇千夏育,威执三军,进若光景,退若浮云,击如雷霆,不动若阴。此强之极,无益於胜。使日下之民皆执《礼》《易》,通《诗》《书》,明律比,知诏令,家一吏,里一令,乡一仓,亭一库,明察折中,强武求盗。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父子不相隐,兄弟不相容。此事之极,无益於治。是故以知知与天相离,以为为与天相奇,以事事失天之意。为国日益,百残尽备,为而不成,求而不得,天下相骚,归之於乱。所谓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故乱也。

圣人无常心章

圣人无常心心无形也,以百姓心为心与人同也。善者吾善之长其明也,不善者吾亦善之变其性也,得善矣自和正也。信者吾信之长其诚也,不信者吾亦信之变其情也,得信矣自和平矣。圣人在天下谓帝王也,惵惵乎心空虚也,为天下浑心包万方也。百姓皆注其耳目以为容也,圣人皆骇之唯道从也。

指归:道德无形而王万天者,无心之心存也;天地无为而万类顺之者,无虑之虑运也。由此观之,无心之心,心之主也;不用之用,用之母也。何以明之?庄子曰:我之所以为我者,岂我也哉,我犹为身者非身。我犹似於我,而我非身也。身之所以为身者,以我存也。以我有分别,称之为身,不自称也。而我之所以为我者,以有神也。神之所以留我者,道使然也。道生神,神生身,身神共合,称於我也。我不自我,由身,故我身不自身,由神,故身身神同。道不有而有,即无心之心存。托道之术,留神之方,清静为本,虚无为常,非心意之所能致,非思虑之所能然也。故知者之居也,耳目视听,心意思虑,饮食时节,穷适志欲,聪明并作,不释昼夜,经历百方,筹策万事,定安危之始,明去就之路,将以全身体而延大命也。若然则精神为之损,血气为之败,魂魄离散,大命伤夭。本为其身而生思虑,不知生思虑以损其身。及其寐也,心意不用,聪叭闭塞,不思不虑,不饮不食,精神和顺,血气生息,心得所安,身无百疾。遭离凶害,大疮以疹,断骨以续,百节九窍,皆得所欲。但以寝寐之顷,尚得安宁,况体道忘怀,故常适。夫以一人之身,去心则危者复宁,用心则安者将亡,而况乎奉道德、顺神明、承天心、养群生者哉。养群生弥须无心以宁也。是以圣人建无身之身,怀无心之心,有无有之有,托无存之存,上含道德之化,下包万民之心。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者也。无恶无好,无爱无憎,不与凶人为雠,不与吉人为亲,不与诚人为媾,不与诈人为怨。载之如地,覆之如天,明之如日,化之如神。夫人之迷也,其日固久。乍令不善者,岂造次而易哉。必先优之柔之,使自求之,浸之润之,使自得之,然后始可长其明而成其信,悦其意而变其心。故云载之如地,覆之如天,明之如日,化之如神。物无小大,视之如身,为之未有,治之未然,绝祸之首,起福之元。杜渐防萌,遏恶扬善也。去我情欲,取民所安;去我智虑,归之自然。自然令物得安,使百姓日用不知也。动之以和,导之以冲,上含道德之意,下得神明之心,光动天地,德连万民。民无赋役,主无职负,俱得其性,皆有其神,视无所见,听无所闻,遗精忘志,以主为心。主能体道,以道覆人,人得主恩,若自其心。心从主后,若子归母,俯仰卧起,皆与为市者也。与之俯仰,与之浮沉,随之外起,放之屈伸,不言而天下应,不为而万物存,四海之内,无有号令,皆变其心。善者至於大善,日深以明,恶者性变,浸以平和。所谓不善者,吾亦善之,所以得善也。信者大信,至於无私,伪者情变#1,日以至诚。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也。残贼反善,邪伪反真,善恶信否,皆归自然。夫指归所以屡归指於自然者,明至道之体湛然独立,自古固存,其能然於众物,而众物不能然之,故谓之自然。非言虫鸟之分,以为至极。夫有体此自然之道者,则能同光尘,不立圭角,使物自化,悉归於善,进其独志,若性自然。所谓圣人不言而饮人以和。当此之时,溷沉太虚,沾溺至和,民忘心意,芒洋浮游,失其所恶而获其所求,与天进退,与道周流,非迫禁而去恶,非拘教而后移也。无为为之,而变化不自知也。夫何故哉?世主之化,虚无寂寞,容如枯槁,心如橐钥,志如江海,施如溪谷,不别东西,不异南北,不辩甘苦,不嫌白黑,不正方圆,不定曲直,详於玄妙,务自隐匿。所谓圣人惵惵,为天下皆浑其心也。与物无治,浮游无极,废我之所欲为,裹天之所欲得,万物纷纷,皆注其耳目。所谓百姓皆注耳目。世主无为,涣如俨容,天地为炉,太和为橐,神明为风,万物为铁,德为大匠,道为工作,天下青青,靡不润泽。圣人含如此之功用,所以能利物无穷矣。故能陶冶民心,变化时俗,上无不包,下无不克,成遂万物,无不斟酌,感动群生,振骇八极。天下芒芒,不识美恶,玄效昧象,自成法式。圣人皆骇动万物,以归於道,随其所宜而成法式也。

出生人死章

出生入死,去无为也。生之徒十有三,虚无和也,死之徒十有三实有过也,而民生有其生也动之死地为利名也十有三趋坚强也。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亡其生也。盖闻善摄生者畜神明也,陆行不避兕虎,虎不伤也,入军不被甲兵兵不丧也。兕无所投其角柔弱象也,虎无所措其爪体和平也,兵无所容其刃害亡中也。夫何故哉?类相应也。以无死地无亡形也。

指归:道德,神明、清浊、太和浑同,沦而为体,万物以形。形之所托,英英荣荣,不睹其字,号之曰生。生之为物,不阴不阳,不可揆度,不可测量,深微不足以为称,玄妙不足以为名。光耀恍惚,无有形声,无状无象,动静无方,游於虚寂之野,处於无有之乡,得之者存,失之者亡。道气所传,阴阳相和,凝结成识,名之为生,而又非形非象,非阴非阳。故云不阴不阳,处无有之乡也。夫生之於形也,神为之蒂,精为之根,营爽为宫室,九窍为户门,聪明为侯使,情意为乘舆,魂魄为左右,血气为卒徒。进与道推移,退与德巷舒。不离道德而非道德。翱翔柔弱,栖息虚无,屈伸俯仰,与时和俱。轻死与之反#2,欲生与之仇,无以为利则不可去,有以为用则不可留。无为则生自生,故不去有为。欲生之则死矣,故不留。故无为,生之宅;有为,死之家也。夫立则遗其身,坐则忘其心,澹如赤子,泊如无形,不视不听,不为不言,变化消息,动静无常,与道俯仰,与德浮沉,与神合体,与和屈伸。不贱为物,不贵为人,与王侯异利,与万姓殊患,死生为一,故不别存亡,此治身之无为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奉主之法,顺天之命,内慈父母,外绝名利,不思不虑,不与不求,独往独来,体和袭顺,辞让於入,不与时争,此治家之无为。尊天敬地,不敢亡先,修身正法,去己任人,审实定名,顺物和神,参伍左右,前后相连,随时循理,曲因其当,万物并作,归之自然,此治国之无为也。冠无有,被无形,抱空虚,履天地,驰阴阳,骋五行,从群物,涉玄冥,游乎无功,归乎无名,此治天下之无为也。凡无为者皆生之徒。贪生利寿,唯恐不得,强藏心意,闭塞耳目,导引翔步,动摇百节,吐故纳新,吹煦呼吸,被服五星,饮食日月,形神并作,未尝休息,此治身之有为也。废释天时,独任人事,贱强求贵,贫强求富,饥名渴势,心常载求,衣食奢泰,事过其务,此治家之有为也。富国兼壤,轻战乐兵,底威起节,名显势隆,刑严罚峻#3,峭直刻深,法察网周,操毒少恩#4,诸侯畏忌,常为俊雄,公强求伯,伯强求王,此治国之有为也。祖孝悌,宗仁义,修礼节,教民知饰,修治色味,以顺民心,钟鼓琴瑟,以和民志,主言臣听,主动臣随,表功厉行,开以恩厚,号令声华,使民亲附,诸事任己,百方仰朝,此治天下之有为。凡有为者,皆死之徒。是故虚、无、清、静、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凡此十三,生之徒。此十三者,是集道之端,养神之宅,故云生之徒。实、有、浊、扰、显、众、刚、强、高、满、过、泰、费,此十三者,死之徒也。此十三者与道相违,与神相反,故云死之徒也。夫何故哉?圣人之道,动有所因,静有所应,四支九窍,凡此十三,死生之外具也。虚实之事,刚柔之变,死生之内数也。故以十三言诸。以内有十三生徒,外成四支九窍,故以言内外也。夫虚生充实,无生常存,清则聪达,静则内明,微生章显,寡则生众,柔生刚健,弱生坚强,卑则生高,损则生益,时则通达,和则得中,啬则有余,是谓益生。能行此道,与天地同,为身者久,为国者长,虽欲不然,造化不听。夫虚无清静,既将道合,能生诸有,与造化同,故虽欲不然而造化不许也。实生空虚,有生消亡,浊则听塞,扰则失明,显则生微,众则生寡,刚生柔韏,强生弱殃,高生卑贱,满生损空,过则闭塞,泰则困穷,费则招祸,是俱不祥,有行此道,动而之穷。此十三者,是形有之累,生祸之元,故动而之穷。为身不久,为国不平,虽欲不然,天地不从。有为必败,理数自然,故天地不从也。而民皆有其生而益之不止,皆有其身而爱之不已,动归有为,智虑常起。人之生,动之死地也。故去虚就实,绝无依有,出清入浊,背静治扰,变微为显,化寡为众,离柔反刚,废弱兴强,损卑归高,弃损取盈,纵时造过,释和作泰,将以有为,除啬施费。夫何故哉?大有其身而忘生之道也。所谓死之徒也。是故摄生之士,超然大度,卓尔远逝,不拘於俗,不系於世,损形於无境,浮神於无内,不以生为利,不以死为害,兼施无穷,物无细大,视之如身,无所憎爱,精神隆盛,福德并会,道为中主,光见於外,自然之变,感而应之,天地人物,莫之能败。陆行则兕虎不能伤,入军则五兵不能害,非加之而不能克,投之而不能制也,神气相通,伤害之心素自为废。夫善摄生者之为行,既无爱憎於万物,视物常若於己身,故物亦感而相应,还自亲而无恶,理数必尔。若影随形,非以法术加形而揣据。夫何故哉?声响相应,物从其类,兕虎不加无形,而五兵不系无质。摄生之士,贼害之心亡於中,而死伤之形亦亡於外也。所谓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以其无死地,信不虚焉。

道生章

道生之禀物性也,德畜之授物命也,物形之品万方也,势成之遂物形也。是以万物得以生也,尊道而贵德视宗正也。道尊德贵高大盛也,夫莫之爵无以名也,而常自然以为性也。道生之无不存也,德畜之无不全也,长之无不益也,育之无不宁也,成之无不终也,熟之无不然也,养之无不利也,覆之无不藏也。生而不有不以赀也,为而不恃无所为也,长而不宰无以为也,是谓玄德德不知也。

指归:圣知之衍,不自天下,不由地出,内在於身,外在於物,督以自然,无所不通,因循效象,无所不竭。故道虚德无,不失其心,天尊地卑,不违其节。何则?以有知无,由人识物,物类之无者生有,虚者生实。见微知着,观始睹卒,非有巧能,自然之物,圣人因之,与天周密。是故知道以太虚之虚,无所不禀;禀物性也。知德以至无之无,无所不授。授物命也。道以无为之为,品於万方而无首;为而不有。德以无设之设,遂万物之形而无事。成功不居。故能陶性命,治情意,造志欲,化万事。何谓性命情意志欲?问六者之差也。所禀於道而成形体,万方殊类,人物、男女、圣虑、勇怯、小大、修短,仁廉、贪酷、强弱、轻重、声色、状貌、精粗、高下谓之性。此皆禀於道,由中而出,终焉不变也。所授於德,富贵贫贱,夭寿苦乐,有宜不宜,谓之天命。皆受於德,自外而来,进退由我。遭遇君父,天地之动,逆顺昌衰,存亡及我,谓之遭命。偶然所遇,非常定也。万物陈列,吾将有事,举错废置,取舍去就,吉凶来,祸福至,谓之随命。随我所为而得。因性而动,接物感寤,爱恶、好憎、惊恐、喜怒、悲乐、忧恚、进退、取与谓之情。自性而来,不觉而至。因命而动,生思虑,定计谋,决安危,通万事,明是非,别同异,谓之意。缘命而动,由我所为。因於情意,动而之外,与物相连,常有所悦,招麾祸福,功名所遂,谓之志。性命之动,情意已出,因而自强,谓之志也。顺性命,适情意,牵於殊类,系於万事,结而难解,谓之欲。欲虽出乎情意,而侈於性命,不可纵。凡此六者,皆原道德,千变万化,无有穷极,唯闻道德者能顺其则。道则是其本,得本者,进退自由,不为情欲之所使也。性精命高,可变可易,性粗命下,可损可益,若得根本,不滞有无。是故天地人物含心包核,有类之属,得道以生,而道不有其德,道生之而未有。得一而成,而一不求其福。万物尊而贵之,亲而忧之,而无报其德。得至一之所成,而一无所谢,所谓理至则迭灭者也。夫何故哉?道高德大,深不可言,物不能富,爵不能尊,无为为物,无以物为,非有所迫而性常自然。无为自为於物,不为物而故为,理数必自如然,非有物使之然。故道之为物,窥之无户,察之无门,捪之无体,象之无容,意不能尽,而言不能通,万物以生,不为之损,物皆归之,不为之盈。上下不穷,广大无涯,消息瀛诎,不可度訾,游於秋毫,不以为少,包裹万天,不以为多,青紫光耀,不为易志,幽冥枯槁,不为变化。所谓常也。运行无施,无所爱好,禀授性命,无所不为。德流万物而不可复,恩结泽缔而不可归,道德善贷且生,若橐钥之出声气,气出无穷,不可归复也。瞻足天下而不费,成功遂事而不衰,其於万物也,岂直生之而已哉。生之形之,设而成之,品而流之,停而就之,终而始之,先而后之。若水之於鱼,生成终始,不可斯须离。既托其后,又在其前,神明以处,太和以存,清以上积,浊以下凝,天以之圆,地以之方,阴得以阴,阳得以阳,日月以照,星辰以行,四时以变化,五行以相胜。火以之热,水以之寒,草木以柔,金石以刚,味以甘苦,色以玄黄,音以高下,变以纵横,山陵以滞,风雨以行,鳞者以游,羽者以翔,兽以之走,人以聪明,殊类异族,皆以之存,变化相背,皆以之亡。万天殊状,水土异形,习俗相违,利害不同,容貌诡谬,意欲不通,阴阳所不能及,日月所不能明,皆以之始,皆以之终。开口张目,屈伸倾侧,俯仰之顷,喘息之间,神所经历,心意所存,恩爱所加,雌雄所化,无所不导,无所不为,生之而不以为赀,为之而不以有求,长之而无以为有。天下迷惑,莫之能知。窅冥寂寞,无有形质,又能生成,不等太虚,人迷既久,故不知也。或曰: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或谓道德是天地之用,天地是道德之体,此瓮中蠛蠓之见,衣中虮虱之知,不可以语於道也。何以明之?道德包万天也。庄子曰:夫天地有类,而道德无形,有类之徒,莫不有数,无形之物,无有穷极。以有数之物托於无穷,若草木离土,众星离天,不足以喻焉。而谓之不然,则是不通乎有无相包,虚实相含,犹瓜瓠之瓣,不睹区蔓之有邻也,虮虱藏於裘褐,不知都邑之多人也。是故宇宙之外,营域之内,拘以无禁,束以无制,安危消息,无有中外,同风共指,和顺仰制,全活姣好,靡有伤败,百祥万福,道为之盖,功玄事冥,不开於世,天下莫见,为而不废。随迎莫见,见即非真,言常不及,非常所识。所谓玄德,德济无穷。

天下有始章

天下有始无为身也,以为天下母万物根也。既得其母秉自然也,以知其子生事无也。既知其子无不间也,复守其母反其先也。没身不殆终安宁也。塞其兑耳目冥也,闭其门口不言也,终身不勤不劳难也。开其兑事聪明也,济其事显功名也,终身不救不可生也。见小曰明睹未萌也,守柔曰强和为恒也。用其光神外动也,复归其明反其内也。无遗身殃不为大也,是谓袭常服道制也。

指归:夫道之为物,无形无状,无心无意,不忘不念,无知无识,无首无向,无为无事,虚无澹泊,恍惚清静。其为化也,变於不变,动於不动,反以生覆,覆以生反,有以生无,无以生有,反覆相因,自然是守,无为为之,万物兴矣,无事事之,万物遂矣。是故无为者,道之身体,而天地之始也。所谓天下有始。无为微妙,周以密矣;滑淖安静,无不制矣;生息聪明,巧利察矣;通达万方,无不溉矣。故曰有为之元,万事之母也。以为天下母也。圣人得之,与物反矣。既得其子。故能达道之心,通天之理,生为之元,开事之户,因万方之知,穷众口之辫,尽异端之巧,竭百家之使。万方之知,百家之伎,皆从道生,故称子也。夫得道圆通,不唯独善,随机应感,妙用无方。无方之用,运物归道,故云既知其子,复守其母。且道人事,与时化转,因之修之,终而复始,变化忽然,通神使鬼,形於无形,事无不理,穷於无穷,极乎无有,以能雕琢,复反其母。复守其母。既覆又反,为天下本,游於玄冥,终身不殆。没身不殆。故能塞其聪明,闭其天门,关之以舌,键之以心,非时不动,非和不然,国家长久,终身无患。塞其兑,闭其门也。夫何故哉?不听之闻与天同聪,不视之见与天同明,不言之化与天同德,不为之事与天同功。所守者要,所然者详,道德之明不蔽,而天地之虑达通。故能响应影随,照物不穷,为福元始,为化祖宗,周流蔓延,沦於大中,身存物顺,天下不勤。得道之用,用未常用,若影响之於形声,故终身不勤。故力视损明,力听损聪,疾言沮德,巧伪败功。是故口以大开,耳目急张,知故并起,万物孳蕃,奋心扬虑,显遂功名。名成功遂,祸至福终,动罗天网#5,静陷地殃,神明不能佑,造化不能生,庶人没命,国家以丧。开其兑,济其事,不体道而有为,故终身不救。是以圣人退为之为,去事之事,体道之心,履德之意,统无穷之机,秉自然之要,翔於未元,集於玄妙,聪作未闻,明作未见,萌芽未动,朕圻未判,昭然独睹,无形之变,通於无表,达於无境,毫毛之恶不得生,赫赫之患不得至,见小曰明,故恶止善行也。为之行之,绝言灭虑,积柔体弱,反於无识,诛暴救寡,与神同化,无敌之不胜,无事之不为,知力不得加,天下不能谋。守柔曰强也。治人理物,与阴阳配,内用其光,而外不违。衣食耕获,桑织有余,福积祸消,人给家赡#6,心不载求,贱不望贵,贫不幸富,纤微尊俭,内外不过,奉上养下,人道尽备。用其外光,复归内明。复归其内,神明不耗,盘积固畜,不敢以为智。如江海与天同虑,绝灭三五,害之以事,填而塞之,使不可识。为瘴为聋,与天地同,为玄为默,与道穷极,去必离咎,违患废贼,浮德载和,无所不克。无遗身殃故也。故人能入道,道亦入人,我道相入,沦而为一。守静致虚,我为道室,与物俱然,浑沌周密,反初归始,道为我袭。袭,重累也。与常道合德,若累衣於身,故云道为我袭,是为袭常者也。

行於大道章

使我介然有知操有明也,行於大道修正常也,唯施是畏恐蹉跌也。大道甚夷广易平也,而民好径乐妄行也。朝甚除宅美大也,田甚芜生众秽也,仓甚虚农业废也,服文采五色会也,带利剑任伐杀也,厌饮食常饱醉也,财货有余货殖实也。是谓盗夸暴藏外也,非道哉与天戾也。

指归:道德不为智巧,故能陶冶天地,造化阴阳,而天地不能欺也。天地不为知巧,故能含吐变化,杀生群类,而万物不能逃也。道释自然而为知巧,则身不能自存,而何天地之所能造,阴阳之所能然也。天地释自然而为知巧,则身不能自生,而何变化之所包,何万物之所能全。此所谓自然者,如水自然润下,火自然炎上,性分之内,亦非有为。故虚无无为、无知无欲者,道德之心而天地之意也。清静效象、无为因应者,道德之动而天地之化也。道德因应,天地动化,若像中之象,空中之响,不足为难也。何以明之?庄子曰:道之所生,天之所兴,始始於不始,生生於不生,存存於不存,亡亡於不亡。不始不生,不存不亡者,道德之元也。凡此数者,自然之验,变化之常也。故人之动作不顺於道者,道不佑也;不顺於德者,德不助也;不顺於天者,天不覆也;不顺於地者,地不载也。夫道德之所不佑助#7,天地之所不覆载,此息祸之所不远,而福德之所不近也。人禀气乎道德,成形乎天地,举措不顺道,自然无与安,故福德日远,祸患日近。是以玄圣处士,负达抱通,提聪挈明,顺道奉德,弃知亡身,厉志忧畏,唯恐蹉跌。故勉於巧不巧之巧,务於明不明之明,信顺柔弱,躬耕而食,常於止足,归乎无名,战战栗栗,恐失自然,患至天地,祸及人民。挈然有知行於大道者,唯施是畏也。是以吉祥之应,福德之至,如影之与形,响之应声,非有期会,动若俱生,是故大道甚夷,其化无形,若远而近,若晦而明。平夷而无秽,要约而易行,无为而成功,无事而福盈,天地由之,万物以生。大道甚夷平也。而民背之,用其聪明,任伪废道,反地逆天,尊知贵巧,欺鬼侮神,饰治邪淫,归伪去真,创作改制,起事遂功。人好径也。丰屋荣观,大户高门,饰以其怪,加以采文,以知为本,以巧为绳。朝甚除也。诈为之斧,伪为之斤,秉术操数,简织贱耕,田秽不修,节莠并生,田苗不起,囷仓虚空。田甚芜,仓甚虚。衣重五采,锦绣玄黄,冰纨绮谷,靡鹿光辉。服文采也。利剑坚甲,强弩劲弓,轻车骏马,多侠凶人。权重名显,威势流行,伐杀绝里,臣役细民,妬廉嫉让,疾忠毒信,结邪连伪,与善为怨,尚争贵武,无不侵凌,使通境外,常议弒君。带利剑也。食重五味,碊贼群生,刳胎杀鷇,逆天之心,居常醉饱,取求不厌。厌饮食也。多藏金玉,畜积如山,所有珍宝,拟於人君。货财有余。出入奇异,荣盛光显,离众绝俗,超然独存,乱世高之,称为大人。是谓盗夸。过众恶大,罪重祸深,贤父不畜,明主不臣,道所不佑,神所不在,天所不覆,万物所怨。有人若此,丧之受祸,生之受息,身苟不获,事及子孙。以非道故。

善建章

善建者不拔以道立也,善抱者不脱抱以德也,子孙祭祀不辍世无极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8治生息也;修之於家治慈畜也,其德有余流相成也;修之於乡治分职也,其德乃长无不克也;修之於国治法则也,其德乃丰无谗贼也;修之於天下治表式也,其德乃普宇内服也。故以身观身知彼身也,以家观家知彼家也,以乡观乡知彼乡也,以国观国知彼国也,以天下观天下近知远也。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求之身也。

指归:天地之间,广大修远,殊风异俗,物类众巨,变化无穷,利害谬诡,故能不能制,而为不能为也。我为天下,而天下亦为我,彼我相遇,则彼众而我寡,以寡遇众,则众宁而寡殆。故以己知立则知夺之,以己巧立则巧伐之,以己力立则力威之。唯无所为,莫能败之。何以效其然也?夫默而求响,响不我应;托阴求影,影不我从。畏响而扣金,响愈我应;恶影而处阳,影益我从。由此观之,无为不能遁福,有为不能逃患。是以圣人去力、去巧、去知、去贤,建道抱德,摄精畜神,体和袭弱,履地戴天。善建不拔者也。空虚寂泊,若亡若存,中外俱默,变化於玄,无为无事,反朴归真,无法无度,与变俱然。善抱不脱。抱小托大,牧养万民,方圆先后,常与身存,体正神宁,传嗣子孙。子孙祭祀不绝。德积化流,洋溢无穷,衰而复盛,与天俱终。故治之於身,则性简情易,心达志通,远所不远,明所不明,重神爱气,轻物细名,思虑不惑,血气和平,筋骨便利,耳目聪明,肌肤润泽,面理有光,精神专固,生生青青,身体轻劲,美好难终。修之身,其德乃真也。治之於家,则夫信妇贞,父慈子孝,兄顺弟悌,九族和亲,耕桑时得,畜积殷殷,六畜蕃殖,事业修治,常有余财,乡邑愿之。修之於家,其德有余。治之於乡,则睹纲知纪,动合中和,名实正矣。白黑分明,曲直异理,是非自得,奸邪不起,威严尊显,令行禁止,奉上化下,公若父子,敬爱信向,上下欢喜,百姓和集,官无留负,职修名荣,称为君子,常有余德,没身不殆。修之於乡,其德乃长。治之於国,则主明臣忠,朝不壅贤,士不妬功,邪不蔽正,谗不害公,和睦顺从,上下无怨,百官乐职,万事自然,远人怀慕,天下同风,国富民实,不伐而疆,宗庙尊显,社稷永宁,阴阳永合,祸乱不生,万物丰熟,境内大宁,邻家托命,后世蕃昌,道德有余,与天为常。修之於国,其德乃隆。治之於天下,则主阴臣阳,主静臣动,主圆臣方,主因臣唱,主默臣言。正直公方,和一大通,平易无为,寂泊无声,德驰相告,神骋相传,运动无端,变化若天,不行而知,不为而成,功与道伦,宇内反真,无事无忧,太平自兴。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也。是故我身者,彼身之尺寸也;我家者,彼家之权衡也;我乡者,彼乡之规矩也;我国者,彼国之准绳也。所谓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也。人主者,天下之腹心也;天下者,人主之身形也。故天下者,与人主俱利俱病,俱邪俱正。主民俱全,天下俱然,家国相保,人主相连,苟能得己,天下自然。故可以知我者无所不知;可以治我者,无所不治;便於我者,无所不可;利於我者,无所不宜。不可於我而可於彼者,天下无之。所谓一言可以终身行者,其殆恕乎#9。吾何以知天下谓之然哉?其以此也。其以此也。

道德真经指归卷九竟

#1伪者情变:『伪』原作『为』,据秘册本改。

#2轻死与之反:秘册本作『轻死与之友』。

#3刑严罚峻:『刑』原作『形』,据怡兰本改。

#4操毒:秘册本作『惨毒』。

#5动罗天纲:『罗』,秘册本作『罹』。

#6人给家赡:『赡』原作『赠』,据怡兰本改。

#7夫道德:『夫』原作『天』,据怡兰本改。

#8其德乃真:此四字原脱,据怡兰本补。

#9其殆恕乎:『殆』原作『始』,据秘册本改。

5-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十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十

蜀郡严遵字君平撰谷神子注

含德之厚章

含德之厚体道元,比於赤子柔弱虚。毒虫不螫毒不施,攫鸟不搏害不摩,猛兽不据威不加。骨弱筋柔脆以危,而握固据难开,未知牝牡之合不相化,而较作无为为,精之至神明多。终日嗥而嗌不嘎音声和,和之至体道行。知和曰常与道同,知常曰明日以聪,益生曰祥日广长,心使气曰强日坚强,物壮则老衰坚强,谓之非道体祸殃,不道早已大命丧。

指归:道德虚无,神明寂泊,清静深微,太和滑淖,听之寂寥,视之虚易,上下不穷,东西无极。天不能裹,地不能囊,规不能圆,矩不能方,度不能度,而量不能量,金玉不能障蔽,水火不能壅落,万物莫之能领,患祸莫之能作。况浮翱翔,浑沌磅砖,心无所栖,形无区宅,陶冶禀授,万天以作,群物得之,滋滋哑哑,知虑不能得,有为不能获,思之逾远,为之益薄,执之不我擒,纵之不我释。唯无欲者,身为之宅,藏之於心,故曰含德。同於德,德亦得之。体德容深,含德之厚。夫德之在人,犹父母之於身也;其於万物,犹珠玉之与瓦铅也。父母生我不可易,珠玉润我不可掷。是以含德之士,重身而轻天下,犹慈父孝子不以其有易其邻;大身而细物者,犹良贾察商不以珠玉易瓦铅也。其无欲也,非恶货而好康也,天下之物莫能悦其心也。其为虚也,非好静而恶扰也,天下之事莫足为也。夫何故哉?所有重而天下轻也。明於轻重之称,通於利害之变,故万物不能役,而天下不能傜也。故不为虚而虚自起,不为静而静自生,不休神而神自定,不和气而气自平。是以不听而闻无声之声,不视而见无形之形,不思而领是非之意,不虑而达同异之乡。神沦天地,德遵阴阳,不请福而天地佑之,不辞祸而患害#1去之,不杀戮而天下畏之,不施与而天下爱之。鼓腹而乐,俯仰而娱,食草而美,饮水而甘。乔木之下,精神得全,岩穴之中,心意常欢#2,贫乐其业,贱忘其卑,穷而恬死,困而忘危,功与地配,德与天齐,反愚归朴,比於婴儿。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是故建身为国,诚以赤子为容,则是天下尊道贵德,各重其身,名势为垢,万物为尘,贪夫逃爵,残贼反仁,积柔集弱,唯德是修。而作福生乱者,有何由然。自然同德,无由生也。悲夫天地之道,深以远,妙以微,能识之者寡,行之者希,智惠不能得,唯赤子为体之。赤子体似於德。夫赤子之为物也,知而未发,通而未达,能而未动,巧而居掘,生而若死,新而若弊,为於不为,与道周密。生不生之生,身无身之身,用无用之用,闻无闻之闻,无为无事,无意无心,不求道德,不积精神,既不思虑,又无障截,神气不作,聪明无识,柔弱虚静,魂魄无事。乐无乐之乐,安无欲之欲,生不枉神,死不幽志。故能被道含德,与天地同,则蜂虿虫蛇无心施其毒螫,攫鸟猛兽无意加其攫搏。毒虫不螫,擭鸟不搏者,以无死地也。骨弱筋柔,握持坚固,不睹牝牡,阴阳以化。精神充实,人物并归,啼号不嗄,可谓志和,为之行之,与道为常。知和曰常。执之守之,时曰聪明。知常曰明。自然生息#3,动,合百祥。益生日祥。心意玄作#4,气顺坚强。心使气曰强也。无所为,故无所不克;无所欲,故动无所丧。自然通达,众美萌生,天地爱佑,祸乱素亡。夫何故哉?以含德和神,而体童蒙也。及其有知也,去一而之二,去晦而之明,身日饰而德日消,智逾多而迷益深。故重天下而轻其神,贵名势而贱其身,深思远虑,离散精神,背柔弃弱,力进坚刚,陷於欲得,溺於求生,开於危殆,塞於万全。物壮则老。故福如天地,视而不能见;祸若雷霆,听而不能闻。出无入有,日造祸殃。谓之非道。动而之穷,为而之亡,修身爱国,为国不祥。祭燎而天地是伐,祷祀而鬼神是丧,非命之罪,事物自当也。身既违道,祸则自来,非天命有所与夺,故云非道早已。

知者不言章

知者不言不能专,言者不知道亡身。塞其兑耳目冥,闭其门口不言,挫其锐志所之,解其忿心所思,和其光容不奇,同其尘服不诡,是谓玄同与俗化。不可得而亲爱不来,不可得而疏退不离。不可得而利益不丧,不可得而害败不危,不可得而贵爵不高,不可得而贱损不卑,为天下贵尊宠奇。

指归:道无常衍,德无常方,神无常体,和无常容,视之不能见,听之不能闻,既不可望,又不可扪。故达於道者,独见独闻,独为独存。父不能以授子,臣不能以授君,犹母之识其子,婴兄之识其亲也。夫子母相识,有以自然也,其所以然者,知不能陈也。五味在口,五音在耳,如甘非甘,如苦非苦,如商非商,如羽非羽,而易牙师旷有以别之。其所以别之者,而口不能言也。所谓言者不知,知者不言也。故无状之状,可视而不可见也;无象之象,可效而不可宣也;无为之为,可则而不可陈也;无用之用,可行而不可传也。是故得道之人,见之如子之识亲,履之如地,戴之若天,被之服之,体之如身,为之行之,与之浮沉,与之外起,与之屈伸。神与化游,志与德运,聪明内作,外若聋盲,思虑玄起,状若痴狂。故口不能言,而意不能明也,譬犹梦为君王,履危临深,忧喜相反,中心独然,觉而道之,不能以喻其邻也。失道之人则不然,见其外不睹其内,识其流不获其源,秉其末不穷其根。然其所以然,不然其所不然。凡事之末,是然之所然。至理之本,非然之所能然也。故道在於外,不在於身,中主不定,守不固坚,心狐志疑,情与物连,聪明眩耀,以伪为真,若是若非,若亡若存,和气易动,若病在人,阳泄神越,恶默好言。方言之时,心有所虑,志有所思,聪明并外,精神去之。音声内竭,外实有余,道德离散,日日远之。言之益疾而己愈不见,造之益众而己愈不知。是故言者逆道之要也,而距德之数也,反天之匠,覆地之具也。是故得道之士,损聪弃明,不视不听,若无见闻,闭口结舌,若不知言。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释其所之,意无所守,廓似无身。解其所思,散其所虑,奄若不知,匿若独存。挫其锐,解其忿。灭祸无首,反於太素,容貌不异,服色不诡,因循天地,与俗变化,深入大道,与德徘徊。无言以言言,无为以为为,清静以治己,平和以应时,与世浑沌,与俗玄同。和其光,同其尘。要物之本,秉事之根,独与众异,天下莫闻。游於亲疏之户,翱翔利害之门,浮於贵贱之野,固守我之精神,遁隐无形之境,放佚荒荡之乡。贫贱不以为辱,富贵不以为荣,欲隐而隐,欲彰而彰,阴阳不能损益,人主不能蔽明。是谓玄同。故不可得亲,不可得疏也。魁然独立,卓尔无双,声色不能悦,五味不能甘,万物不能与之争,知力不能与之讼。无取无与,无得无去,闭门杜户,绝端灭绪,神明为制,道为中主,动与化邻,静与然交,和顺时得,故能长久。佚荡无常,莫能先后,故好之不能近,恶之不能远,赏与不能加,赋税不能取,爵禄不能高,贫贱不能下。无奈万物何,故万物不能役;无以天下为,故天下不能有也。以为使天下贵。

以正治国章

以正治国体忠信,以奇用兵设诈权,以无事取天下任自然。吾何以知其然哉谓我身?天下多忌讳羞薄丑,而民弥贫赀益少;民多利器智惠巧,国家滋昏动愈晦;人多仗巧饰雕琢,奇物滋起无穷极;法令滋彰网深密,盗贼多有益暴逆。圣人之言云传国式:我无为主不得,而民自化世和集,我无事主不作,而民自富无所欲,我好静主虚寂,而民自正分理得,我无欲主止足,而民自朴不作饰。其政闷闷无福德,其民偆偆顺忠悫;其政察察福德明,其民缺缺知孳萌。祸兮福之所倚以福倚,福兮祸之所伏以成祸。孰知其极无绪端?其无正忠信亡。正覆为奇智诈行,善复为妖受妖祥。人之迷失正常,其日固久矣所由长。

指归:道德之情,正信为常,变化动静,一有一亡。覆载天地,经纬阴阳,纪纲日月,育养群生,逆之者死,顺之者昌。故天地之道,一阴一阳,阳气主德,阴气主刑,刑德相反,和在中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终而复始,废而又兴,阳终反阴,阴终反阳,阴阳相反,以至无穷。故王道人事,一柔一刚,一文一武,中正为经,刚柔相反,兵与德连,兵终反德,德终反兵,兵德相保,法在中央,法数相参,故能大通。是以明王圣主,损欲以虚心,虚心以平神,平神以知道,得道以正心,正心以正身,正身以正家,正家以正法,正法以正名,正名以正国。以正治国也。正国钢纪,分明察理,元元本本,牵左连右,参伍前后,物如其所,正名以覆实审实以督名。一名一实,平和周密,方圆曲直,不得相失,赏罚施行,不瀛不缩,名之与实,若月若日,一名正而国家昌,一名奇而国家役。养国之密,无有所常,屈伸取与,与时俱行,继乱任法,遭逆任兵,守平以道,体德为常,大小相遇,以正相望。失正则化之,不从则禁之,不止则制之,不伏则伐之。明大国之协小国,不敢轻用於兵,故先以化禁,不从然后始制伐行者也。若夫小国迫於大国之间,遭无道之君,以正事之不可则去之,去之不可而割地而予之,予之不可则率众而避之,避之不可则杖策而遁之,遁之不可则患及万民,祸将及我,故奋计而图之,是争之所为起,而兵之所为生也。吾欲选将练士,砥砺甲兵,积粮高垒,营而自守,百姓糜弊,国家虚空,是战之所为作也,而正之所为兴也。吾欲以正入,则我寡而彼众,我弱而彼强,如卵投石,为敌受殃,三军必败,士卒死伤,天心不得,宗庙灭亡,下悲万民之命,上畏天地之心,是权之所为动也,而奇之所为运也。故建反往之计,招覆来之事,开万民之心,生诸侯之谋,明我道德之佑,阐我天地之助,以浑四海之心,同万国之意。百姓应我若响,邻国随我若影,飞鸟走兽与我俱往,是计之所为用,而奇之所为行也。奇即权也,言小国迫於大国之间,事与避遁,即俱不可兵战,权奇所以为作。明夫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也。故乃动设计谋,以顺人望,天地鸟兽助我为城,故云以奇用兵者也。上顺道德之意,下合天地之心,危宁利害,视民若身,体无形之形,处太阴之阴,发无为之为,扬无声之声,异彼灭化之罪,明彼逆天之功,显天之所降,见地之所生。有名无实,有实无名,名实相违,或正或倾,纵横反覆,合於冥冥。明此道德之功,显彼勃逆之过,或以名实相反而纵横合道者也。天灾自起,妖孽自生,离其父子,绝其弟兄,杀其雄将,戮其忠臣,天下怨恨,莫与同心,魁然独立,受天之兵,战胜大喜,四海安宁,此用奇之上也。先用以道,不从然后其灾自起,所以为上。慉天下之怒,积能奇之人,飞耳游目,延聪益明,游士四达,结友合亲#5,生息变怪,因道应奸。饰权养势,以实其民;飞言舞事,以惑敌人;卑辞降下,以闭其君;轻使重利,以开其臣。君臣有隙,因制其神,变作於阴,权动於微,悬其死命,因其枢机,使敌狂惑,不得有为,随时进退,无有常仪,不攻而敌自诎,不战而敌自危,克其君不及其臣,诛其将不及其师,战胜民喜,诸侯畏之,此用奇之次也。初设计策,后得其死,所以为次。制其地形,御其君臣,卑体重赏,以顺其外,阴谋云布,以乱所亲,奸从彼来,道从此兴,数城而封将,连国以予奸。奸来如鬼,谋计如神,方略不测,奇变不穷,分彼之力,疑彼之心,如出於地,若生於天,离其左右,散其所连,起权生变,以制其死,阻其计谋,使不得信。折其强辅,以孤其志,因形立胜,如环无端,乘时而发,和为之恒,动攻其害,静绝其粮。褫而夺之,饥而渴之,重而累之,水而火之,劳而苦之,冻而暍之,利而诱之,狂而惑之,卒而迫之,窘而薄之。从高击下,以众制寡,坚校部曲,官队相伍,上护其下,下救其上,三军相保,亲如父子。奇阵分合,隐伏参处。营前经后,陵左败右,耀以旌旗,惑以金鼓,进如波腾,退如风雨、发如崩溃,合战如虎,守不可攻,攻不可守,战胜威行,天下大恐,此用奇之下也。以先用兵,方制其死,所以为下也。祸乱既夷,万物丰宁,天心大得,宇内欣欣,藏奇损智,忠信为务,清静简易,退事止言。能用奇胜,不明道德,恐事流变生,柎旧⑵樱所以止言者也。夫何故哉?道德变化,无所不生,物有高下,指向不同,趋含殊缪,或西或东,各推其性,以活其身。吉人以善足,凶人以恶传,诚人以信显,邪人以伪容,各效其知,以避祸凶。求而不赡,智者诈生;劳而不息,忠者起奸;拘迫惨怛,信者驰谩;穷困不已,贤者不化。故主好知则民伪,主好利则民祸,主好赏则民困,主好罚则民怨。何则?事由於主,行之在臣;赏出於主,财出於民;法出於主,受之在臣,主有所欲,天下向风。事皆由主,主为化元。主不藏用,以归於道。虽巧智用,不若忘智者也。故用心思公,不若无心之大同也;有欲禁过,不若无求之得忠也;喜怒时节,不若无为之有功也;思虑和德,不若无事之大通也;明於俞附之衍、岐鹊之数以治之,不若使世无病之德丰也;挟黄帝太公之虑、秉孙吴氏之要以胜之,不若使天下不事智力之不营也。故道德之所生,爱不能利也;天地之所成,为不能致也。善为爱利之小,终乖天道之大。唯无爱者能利之,唯无为者能遂之,是故明王圣主无欲无求,不创不作,无为无事,无载无章,反初归朴,海内自宁。以无事取天下。何以明之?庄子曰:夫起福生利,成功遂事,备物致用,使人大富,天下奢僭,财货不足,民人愈丑。福满山泽,金玉成积,国愈不安,民益少利。饰智相愚,以诈相要,防堤邪淫,奸伪之路密,分别同异,是非之变众,则国家昏而政事衰。天下忌讳,人而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者也。作方遂伎,雕琢文彩,奇变异怪,以褒有德,以别尊卑。巧故滋起,俊出愈奇,令速赏深,罚峻刑严,凿肌肤,断四支,疏远不隐,亲近不和,罪至夷灭,赏至封侯,天地振栗,盗贼愈多。人多奇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之言云:我无为而民自化。夫何故哉?主者,天下之心也。气感而体应,心动而身随,声响相应,形影相随,不足以为喻。是故人主诚为无为之为,则天下之心皆无所之,被道含德,无思无求,无令无法,万民自化。我无为人自化者也。人主诚能事无事之事,则天下无效无象,无知无识,不赏不与,万民自富。我无事人自富者也。人主诚能安无静之静,乐无清之清,则天下不学不问,无闻无见,无刑无罚,万民自正。我好静人自正。人主诚能欲不欲之欲,则天下心虚志平,大身细物,动而反止,静而归足,不拘不制,万民自朴。我无欲人自朴者也。故人主之正,不孝不仁,不施不予,闵闵缦缦,万民慁挽,墨墨偆偆,好恶不别,是非不分,故得所欲,性命以全。其政闷闷,其人偆偆者也。人主之政,布德施利,明目察察,万民昭昭,皆知祸福。孝悌仁义,万事差别,偟偟炜映知伪缺缺。其政察察,其人缺缺者也。故失所安,性命天绝。福生於祸,祸生於福,福之与祸,同营异域,俱亡俱存,异情同服,相随出入,同来异极,非有圣人,莫能独得。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者也。故去福则无祸,无祸则无福,无福之福,至微玄默,天下好知,莫能穷极。孰知其极者也。唯无为者能顺其则,正在祸福之间,无所不克。正在於此非无正也。失正则奇生,奇生而民惑,善人为妖,是非反覆。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者也。天下大迷而不复也。道甚易行,人迷固久,所以不可复也。

方而不割章

方而不割无伤害,廉而不剧无毁败,直而不肆无枉废,光而不耀无覆盖。治人事天为生活,莫如啬施不行。夫唯啬,是以蚤服无禁令。重积德昧妙微,则无不克无不胜。莫知其极化唐唐,可以为国为侯王。有国之母啬为常,可以长久动难终。深根固蒂精神藏,长生久视身常存。

指归:道无不有而不施与,故万物以存;无所不能而无所不为,故万物以然。何以明之?夫道体虚无而万物有形,无有状貌而万物方圆,寂然无音而万物有声。由此观之,道不施不与而万物以存,不为不宰而万物以然。然生於不然,存生於不存,亦明矣。言道能存於不存,然於不然者也。或云:道无形无声,又不施不与,岂能然於不然,存於不存哉?明物各自然物,各存其道者也,此谓识形声,不识其影响。夫日虽不为形造影,而影必因日光,空虽不为声造响,而响必因空谷。若空日有心为影响,则有时而废,安能周瞻而然存必有?道能然存於物,而道未始有心者也。故王者兴师动利则民欲,民欲而以方,方则割。以割为方,则邪者进而方者退,忠臣蒙其毒,万民受其害。欲者以欲为方,则以方为邪,故方者被割,而万民受害也。贵货则民求,民求而以廉,廉则刿。以刿为廉,则贪者显而廉者弊,忠臣蒙其咎,而万民受其败。求者以求为廉,则以廉为贪,故廉者被刿,刿利伤也。开争则民曲,民曲而以直,直则肆。以肆为直,则枉者翱翔,直者深伏,忠臣蒙其祸,万民受其败。上好名则民伪,民伪而以光,光则耀。以耀为光,则大德隐而小惠章,忠臣蒙其死,而万民受其殃。伪者以伪为光,则以光为暗,故光者被殃者也。数者以施,货流情通,所以谓方者不方,廉者不康,直者不直,光者不光,名缪实易,正失德亡。时既无道,则以邪贪枉伪为方廉直光,故云直者不直,方者不方,是正失德亡者也。人主独立,臣下双身,养主之意,阿主之心,塞主之听,蔽主之明,此国之所以危而宗庙之所以丧也。是以明王圣主,独有而不与也,独知而不教也,独能而不使也,方於己而不以也,廉於万物而不有也,直秉天心而不恃也,德光四海而不估也。夫何故哉?去福以方,使下自公,割於不割,使民不讼,事情自达,万物自通,莫之为吉,莫之为凶,天下荡荡,莫之其常。以道为怀,公然大方,令物自得,莫知其极。虽不割於物而物皆得正,斯不割之割,非割之所能及也。非不割也,割剥伐击,诛骄制暴,而无瘢创也。随时合度,应天顺人,人天是同,虽割非创者也。去货以廉,使天下自平;刿於不刿,使人无争。贪叨者息,洁白自生,莫之为浊,莫之为清,名不虚谥,实不倚倾。非不刿也,善康美让,章含显盗,而辩无藏也。去货任真,谦让当理,善恶自别,故无所藏。去争以直,使下自克;肆於不肆,使民自伏。匡邪振乱,化淫矫俗,莫之为福,天下荒荒,万物自得。非不肆也,举正扬直,表过章恶,贬邪削枉,明人之失,天下尽正,而动无声也。依理折衷,与道合宜,虽直无过,固非肆也。去名以光,使下自当,耀於不耀,使民自明。莫之为照,莫之为冥,天下浑浑,万物滋生,德与天比,化与道同。非不耀也,德光四海,照万物而化无形也。道以为光,无所不被,物各自得,莫识其名。上下相象,中表相应,出入无朕,往来无间,若影之与形,响之与声。故治国之道,生民之本,啬为祖宗。治人事天莫若啬也。啬,检藏之谓也。是故明王圣主,损形容,卑官室,绝五味,灭声色,智以居愚,明以语默,建无状之容,立无象之式,恐彼知我,藏於不测。故未动而天下应,未命而万民集,未战而素胜之,未攻而天下服。是以不勤劳而民有功,不分争而得其职,不刑戮而万民畏,不微妙而得天福,祸乱不生,群祥并集,无为而无不成,不争而无不克。所谓重积德故无不克也。故万物玄同,天下和洽,浮沉轧軮,与道相得。若终而始,若乱而纪,虚而实,无而有,疏而密,迟而疾,无形影,无根朕,彷佛浑沌,莫知所以,独知独见,独为独不,变化无常,畜积无府,阴阳离合,屈伸张弛,冥冥窅窅,芒昧玄默,魁如天地,不可穷极。莫知其极。自修有余,故能有国;治人理物,子孙不绝。可以有国者也。夫何故哉?以其啬也。为音之道,不施不予,俭爱微妙,盈若无有,诚通其意,可以长久。形小神大,至於万倍,一以载万,故能轻举。一以物然,与天同道,根深蒂固,与神明处,真人所体,圣人所保也。所谓有国之母,深根固蒂长生久视者也。

治大国章

治大国者谓其君,若烹小鲜动绵绵。以道薇天下临以真,其鬼不神不害人。非其鬼不神其神存,其神不伤人助自然;非其神不伤人物齐均,圣人亦不伤人万物淳。两不相伤道相全,德交归焉加万民。

指归:日昃阴生,燥至风起,溪谷小动,海波大兴,高下相临,差以百寻者,以其形大故也。千仞之岸,万丈之崖,物类登之,崖颓下颠,蚊虻蝼蚁适足以游翔,而犀象虎豹之麋骸者,以其形重也。飘风隆盛,发屋折木,石飞铁扬,山陵崩弛,而人血脉不为之伤者,以其暴大也。隙穴之风,不动鬓眉,及其中人也,生百病而成死亡者,以其纤介也。夫大国者,江海犀牛之徒也;而德化者,飘风隙穴之类也。故其福不可大生也,其利不可暴兴也,其善不可大处也,其恶不可大丧也。大生之则大亡,暴兴之则暴倾,大处之则大去,大丧之则大至。夫处尊之位,秉天下之机,威权之重,早已大矣。更大动之,则所失者多,故治大国若烹小鲜。施教令如风隙穴,犹恐眉过半额,丝出如纶。况乎纵情欲,轻四海,大有为,残百姓,则若虎豹之糜体,飘风之折屋,不亦宜乎。何以明之?庄子曰:夫饥而倍食,渴而大饮,热而投水,寒而入火,所苦虽除,其身必死。胸中有瘕,不可凿;喉中有疾,不可剥也;蚊虻着面,不可射也;虮虱着身,不可斫。何则?欲除小患,而生大贼也。是以明王圣主之治大国也,若柄纤微,若通小水,若察秋毫,如听无有若亡若存,若非若是,如行如留,如为如休,为在为不为之域,化在有无有之野,福微利鲜,言希禁寡,动於无形,功流四海。夫得其要者,动少而益多。失其机者,为多而益少。故知机微万夫之望,如无如有,不可示人也。夫何故哉?以道为父,以德为母,神明为师,太和为友,清静为常,平易为主,天地为法,阴阳为象,日月为仪,万物为表,因应为元,诚信为首。殊分异职,绳绳玄默,引总纪纲,举大要而求之於己。是以民如胎鷇,主如赤子,智伪无因,而生巧故无由而起,万物齐均,莫有盈损,和洽顺从,万物丰茂,鬼神与人,合而俱市,动於自然,各施所有。寂如无君,怕如无鬼,万物尽生,民人尽寿,终其天年,莫有伤夭。所谓以道花天下其鬼不神也。主若不仁,鬼若不神。主非不仁也,兼施博爱,德运六合,而无阿怜也。鬼非不神,浮於惚恍,载於纤微,经历万方,与时变化,神全万物,不以伤人也。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不伤人,圣人在上,与天相参,人物顺比,大化流行,智故不作,奇物不生,莫之为满,莫之为盈,天下喁喁,万物齐均,既不起高,又不造深,不攻金石,不壅水泉,人不远徙,食不煞生,世皆可赏,莫之可形,草木黄而后落,人化尽而后终。是以圣人亦不伤人。是故天之所胞,地之所函,太一之所主,天一之所将,四时所归,五行所监,群臣毒害,变化运行,各有分部,不得相干,周流万物,莫之可伤。两不相伤。是故鬼神治阴,圣人治阳,治阴者杀偶,治阳者杀奇。虚无清静,鬼神养之;纤微寡鲜,鬼神辅之;盛壮有余,鬼神害之;盈满亢极,鬼神杀之。不属其类,圣人奉之;忠信顺善,圣人与之;雄俊豪特,圣人察之;作变生奇,圣人杀之。故动於阴者,鬼神周之;动於阳者,圣人制之。唯无所为者,莫能败之。圣人在上,奇不得起,诈不得生,故鬼以其神养物於阴,圣人以其道养物於阳。福因阴始,德因阳终,鬼神降其泽,圣人流其恩,交归万物,若性自然,流道沉德洽和同真。所谓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也。

大国章

大国者地广民众,天下之所流人所归,天下之所交所亲比,天下之牝所贪利。牝以静胜牡胜有为,牝以静为下静以卑。故大国以下小国静顺之,则取小国自为来;小国以下大国静卑之,则取大国得所依。故或下而取之势胞人,或下而取於人形势禁。夫大国不过欲兼畜人为之君,小国不过欲入事人结和亲。夫皆得其所欲交以存,大者宜为下易以然。

指归:天地并起,阴阳俱生,四时共本,五行同根,忧喜共户,祸福同门。故所以为宁者,所以为危者也;而所以为危者,所以为宁者也。所以为存者,所以为亡者也;而所以为亡者,所以为存者也。安不忘亡者存,存而忘亡者危。何以明之?夫虎豹以其形容修广,爪牙坚强,肌肤盛大,毛物丰,文章明,故执百兽而制於人;荣华香草以其所有光曜芬香,故悦於众谷而伤其根;大国之君以其地广民众,势尊形宠,威隆名显,故张其邻国而危其身。有道则固於盘石,宁於太山;失道则危於累卵,轻於鸿毛。俱弱则先困,俱乱则先亡,是故大国者,霸王之梯而亡灭之阶也。是以大国之君,独立无偶,名山四塞,三面成阻,鸿川并流,万物浮下,为诸侯毂。膏腴之府,强大之尸#6,权势之主,偕不测之固,要阨狭之口。肥饶广易,方数千里,珍宝奇怪,无所不有,民鲜傜役,马牛从处,舟舆万数,兵食陵聚,居者安乐,过者留止,人如草木,畜满山野,耕桑田猎,得获深倍,故天下之所欲归,将相之所欲附匀车骑奋击,带甲百万,处易守险,形便地利,顺天而攻,顺地而守,悬人之命,制人之死,与之则有势,背之则失宗庙,故诸侯之所欲交,天下之所畏也。所谓大国者,天下之流天下之交也。施道足以并兼,尊宠足以发号,伐之足以崇仁,治之足以明义,兼之足以广地,得之足以为富,故诸侯之所好,而将相之所利也。是故自古及今,天下之牝,以静胜牡,千世不易,万世不变。夫何故哉?以虚受实,以无应有,不以为大,务以为小,不以为高,常以为卑也。牝以雌柔守,牡以雄而求之,故牝常以静胜牡。亢常以盈致悔,故大国宜为下。是故明王圣主之处大国也,施而不以置,下而不以求,地裹诸侯之国而无所不畏,德包诸侯之力而无所不事,折节下之以附人意,忠廉诚信以先士吏#7,割地东西以招贤俊,疾耕力织以裒畜积,结纵连横以戒不虞。发仓庾,散财币,养耆老,食孤弱,振穷达困,显岩穴之士。受而不取,授而不予,柔弱简易,无为而处。诸侯虽有贪鄙残贼,骄矜恃力,不好顺从欲图逆者,犹以文武之势、威德之重静而下之,则彼修身慎行,改过自新,割地献宝,归命杀身,请为子弟之国、藩墙之臣。所谓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者也。其处小弱也,因道而动,修理而行,富以舟舆,实以甲兵,忠顺诚素;尚朴贵耕,耕织有分,不取民有,上下和集,亲如父子,君如腹心,民如形体,国专和一,可与俱死,上下顺从,可与邻市。大国之君,虽负众强,上权右势,左德下仁,心如饥虎,怒如涌泉,不好施予,常欲吞人。犹以得天之心,获民之意,将相诚信,邻人之助,发源泉之敌,扬不测之威,辱身厚体,竭诚悬命,欸欸惓惓,事以清静,则彼神感精喻,心释意坏,怒移祸徙,与我为妖。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取大国者,取得所依者也。上而取人者,形大势丰,德博权重,人之所利也。大国无为,镇有斯利。但常兼下,自取得人。下而取於人者,地狭民少,权轻德鲜,人之所易也。小国既轻,常被人易。为其所取,不得不廉。故不战而坏人之邑,不攻而降人之城,地广号尊,宗庙显,功德流,是大国之所期也。大国但能守雌,自期有此之益。交於大国,接和结亲,岁有灾害则大国忧之,邻国难至则大国救之,屈一人之下,伸万人之上,社稷尊,宗庙显,国富兵强,人物全济,延於无穷,小国之所愿也。小国下事人,人自忧之,所以获全者也。故接地邻境,悬权不动,先下先得,卑者制倨,静者胜躁,处大之势,小下大得。夫何故哉?自然之道,不可强致。水动下流,人动趋利,释下任事,众弱为一,出於不意,此强大之所以亡也。故大宜下之。大凌小必获天灾,小谦退必蒙众助,故大者宜为下。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十竟

#1患害:原作『不害』,据秘册本改。

#2心意常欢:原作『心意常欢欣』,欣字衍,据怡兰本删。

#3自然:原作『旬月』,据秘册本改。

#4玄作:秘册本作『互作』。

#5结友:原作『结交』,据秘册本改。

#6强大之尸:疑作『强大户』。

#7士吏:原作『士史』,据怡兰本改。

6-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十一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十一

蜀郡严遵字君平撰谷神子注

万物之奥章

道者,万物之奥开导物也,善人之宝体以弱也,不善人之所不保俟拘约也。美言可以市得所欲也,尊行可以加人比高爵也。人之不善好为逆也,何弃之有为宠削也?故立天子,置三公贤圣一也,虽有拱璧谓轻货也,以先驷马谓安居也,不如坐进此道言行修也。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人心和也,何不曰求以得谓势则也,有罪以免无以为也?故为天下贵尊宠奇也。

指归:木之生也,末因於条,条因於枝,枝因於茎,茎因於本,本因於根,根因於天地,天地受之於无形。华实生於有气,有气生於四时,四时生於阴阳,阴阳生於天地,天地受之於无形。吾是以知道以无有之形、无状之容,开虚无,导神通,天地和,阴阳宁,调四时,决万方,殊形异类,皆得以成。变化终始,以无为为常,无所爱恶,与物大同,群类应之,各得所行。所谓道者万物之奥。善人得之,以翕以张,清净柔弱,默默沌沌,仁宛和淖,润泽虚平,大小周密,纤微无形,玄达万事,以归无名。终始反覆,万福自生,动得所欲,静失所患,在人之上,威德自明,攻坚胜大,莫与为双。故善人之所宝者也。凶人得之,以发以张,坚刚以疏,实动以先,骄溢以壮大,盛满以强极,广修大以无疆,照察察以荧荧,显的的以彰彰。强大终小,不祸自生,动失所欲,静得所伤,心忧志削,乃反正常。神气烦促,趋翕去张,郁约而辞卑,拘制而体降,迫险而宾伏,悿怛而忠信,改容而易节,与君子同。罪定而言善,临死而爱身,一奉天数,变性易情,安贫乐困,卑贱为常,尊天敬鬼,视人如王,上比牛马,下列犬羊,天网以发,自然不听。吁嗟痛哉,为戒甚明。不善之人不以保身,乃以累真,及累之成,方悔不及。所谓临渴掘井,不若理於未乱。二者殊涂,皆由道行,在前在后,或存或亡。善人先道而存,凶人后道而亡。故言行者,治身之狱也。时和先后,大命之所属也。是以君子之立身也,如哈如聋,若朴若质,藏言於心,常处玄默,当言深思,发声若哭,和顺时适,成人之福,应对辞让,直而不饰。故言满天下而不多,振动四海而不速,连接万物而不有,辞动天下,各得所欲。美言可以市也。其经世也,气志窅冥而形容隐匿,居如惊恐,貌似不足,偆偆漻漻,消如冰释,遇时而伸,遭世而伏,与天同忧,中心恻恻,计画不行,随时反侧,谦虚止足,卑损自牧。乐下如水,久而不式,下之又下之,至於元极,天下应之,故能有国。尊行可以加人。夫何故哉?人之情性,乐尊宠,恶卑耻,损之而怨,益之而喜,下之而悦,止之而鄙,古今之通道而人心之正理也。贤者既然,小人尤甚,是故尊美言行,事无患矣。古之将民,何弃之有?桀纣之吏,可令顺善。秦楚之卒,可令顺善。所谓人所不善,何弃之有。故能得其心,天下可有;不得其意,妻妾不使。何以效其然也?夫爵尊天下,富有四海,威势无量,专权擅柄,人之所畏也。立天子也。去徒步,离卒伍,鸿举龙兴,起佐天子,发道扬德,施行所有,恩流万姓,光显祖考,人之所利。置三公也。以人之所畏,求人之所利,言不美,行不敬,虽执大璧、操珍物而进之,安车驷马而载之,则是贤者之心疑惑下否,玄圣深隐,君子不来。以天子有可畏之威,三公丰利人之禄,下修言利之美,但恃己以临人,执玉帛之惠,人不为之降,故云不如坐进此道也。言行修於内,则神气踰於外,无有驷马之劳、宝璧之费,海内之士响应风起,俊雄英豪辐至峰止,圣人下之,朝多君子。以坐进此道故。古之所以贵此道者,夫何故哉?言顺天地而不己,行合人心而不恃,名成而不显,功遂而不有。情性自然,不以为取,将以顺道,不以为己,万物归之,为天下宰。所谓不求以得,有罪以免,故为天下贵也。

为无为章

为无为为无形也,事无事事无声也,味无味味无名也。大小多少功德明也,报怨以德报未生也。图难於易虑未成也,为大於细作窅冥也。难事作於易毳生坚也,大事作於细巨始绵也,是以圣人谓明君也终不为大事微纤也,故能成其大功配人也。轻诺者必寡信不可然也,多易者必多难不可权也。圣人犹难之常计患也,故终无难始卒全也。

指归:神明之数,自然之道,无不生无,有不生有,不无不有,乃生无有。由此观之,忧不生忧,喜不生喜,不忧不喜,乃生忧喜。故居祸者得福,居福者得祸,祸福之主,在於元首。为之无形,听之无声,无形声则深远,故无功之功大而有功之功小,有德之德薄而无德之德厚。能体不无不有而生无有,非祸非福能转祸福。鉴在机前,为於未有,故深远大厚也。是以圣人不为有,不为亡,不为死,不为生,游於无有之际,处於死生之间,变化因应,自然为常。故不视而明,不听而聪,扶安天地,饰道养神,提挈万物,帝国治民,解情释意,俱反始真。所谓为无为之为,应变化之宜而已。未尝有知,故能无所不为也。不为生业,不为起事,不加以仁,不施以利,教以不能,导以无识,绝民所乐,以顺民情,纵民所恶,以得民意也。出夭伤之户,入长生之路,翱翔玄冥,优游太素,昧昧茫茫,莫知其故,敦若昏晦,天下无事。所谓事无事之事,变已然之意而已。未尝生思,故能至於无事。味之於无味,察之於无形,故能分同异之类,明是非之情。为之未有,定之未倾,勇功不见,知名不称,福不得起,祸不得生,无福之福,与於无声,无祸之祸,息於无名,主安民乐,天下太平。所谓味无味之味,察未萌之类而已。未尝有意,故能无所不遂。故主患而忧之,长福而救之,戮君而死之,辱父而雠之,造难而折之,作乱而灭之,召寇而杀之,招逆而伐之。勇功见而与天违,知名兴而与道反。动而民悦者,劳而德小;为而民喜者,为而恩少。若不能为无为,事无事,则夫前大多之利,获此小少之恩,大小有殊,咎患不免,故云大小多少也。是以忠信沮坏,正事消亡,自然伏窜,知故翱翔。窃功者显,偷权者彰,暴乱者利#1,邪伪者昌。是非覆逆,天下大倾,物失其命,家国以丧。故善除患者,不若无患之大也;起事致治者,不若默然者之贵也。此即不言之益,无为之贵。是以君子动未始之始,静无无之无,布道施德,变化於玄,怒於不怒,言於不言,攻於不敢,守於无端,威於不武,报怨未萌。德是理之根,怨是事之末。欲息末归本,唯修德反真,则事物未成而冥化矣。故云动於未始,言於不言,即报怨以德。图难於易,治其本根,绝之未兆,使不得然,事如秋毫,功如太山。为大於细,治之丝丝,敬而慎之,若始若新,不为所欲,不求所便,常与事反,独守其元,与时俱益,日进无疆,虽欲不大,事物自然。是图虽於易,为大於细矣。是故大难之将生也,犹风邪之中人。未然之时,慎之不来;在於皮毛,汤熨去之;入於分理,微箴取之;在於藏府,百药除之;入於骨髓,天地不能忧,而造化不能治。所谓难事作於易也。夫大事之将兴也,犹水之出於山也。始於润湿,见於涟涟,绵绵涓涓,流为汉谷,汨汨汤汤,济舟漂石,以成江海,深大不测。大事之作於细者也。是以圣人之建功名也,微故能显,幽故能明,小故能大,隐故能彰,志在万民之下,故为君王。威振宇内,四海尽匡,悬命受制,莫有能当,德与天地相参,明与日月同光。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也。故言多诺者,事众而信,不可然也;心多所易者,难积而变,不可推也。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理所然也。是以圣人心默。而不动,口默而不言,目默而不视,耳默而不听。动如天地,静如鬼神,不为而成,不言而信,进则无敌,退

则不穷,身无纤介之忧,国无毛发之患。圣人体道,不事有为,与真合德,自然无患,故终无难。夫何故哉?危於不危,亡於。不亡,昭然独见,运於无形。不危之时,常以为危,不亡之时,常以为亡,战战栗栗,为之未有,故免危亡也。

其安易持章

其安易持国与身也,其未兆易谋祸与患也,其脆易破患始生也,其微易散患未宁也。为之未有然未然也,治之未乱化本原也。合抱之木人手连也,生於毫末如未萌也;九重之台积如山也,起於累土生无根也;百仞之高干云霄也,始於足下起无分也。为者败之败所成也,执者失之所欲离也。故圣人无为则无败知自来也,无执则无失福自来也。民之从事动有之也,常於几成而败之败所治也。慎终如始反其初也,则无败事举无尤也。是以圣人谓明君也,欲不欲思无思也,不贵难得之货珠玉财也;学不学事虚无也,复众人之所过去末华也。辅万物之自然助天地也,而不敢为奉素真也。

指归:未疾之人,易为医也;未危之国,易为谋也;萌牙之患,易事也;小弱之祸,易忧也。何以效之?庄子曰:任车未亏,僮子行之,及其倾覆也,颠高堕谷,千人不能安。卵之未剖也,一指摩之;及其为飞鸿也,奋翼凌云,罶缴不能连也。胎之新乳也,一绳制之,及其为牡也,罗网不能禁也。虎也执群兽,食牛马,剑戟不能难也。故涟滴之流,久久而成江海;小蛇不死,化为神龙。积微之善,以至吉祥;小恶不止,乃至灭亡。是故继体之君,无怨无恶,将相和一,百姓宾伏,邻国交市,无有谗贼,平易不动,上下和集。当此之时,守之不用威,持之不用力,无为无事,莫之能克。其安易持。及至国家将危,万民将殆,患害将兴,萌而未兆。当此之时,安危在己不在於彼,谋之不必圣人,忧之不必力士,正之於枕席,而患祸以亡矣。其未兆易谋也。及至人君失道,大臣怨憝,邻国不市,百官衰废,祸患已生,小弱柔毳。当此之时,贤人深谋,生事起势,未动而患危,不加而祸碎。其脆易破。及至人君失正,大臣谋误邻国怨恨,百姓犹豫,患祸已起,根本末据,奸雄将兴,未得人助,或合而不结,或结而不固。当此之时,尊贤下众,折肝胆,听微练,求过於己,患心不怨,谋士底兵,未发而散。其微易散,然已难於未兆。故祸福作於无名,存亡生於微妙,二者云错,变动风号,屈伸波浑,进退殽乱,听之不可闻,视之不可见,机巧不能事,智慧不能判。存亡祸福之机,微妙浑般难见。是故圣人化之以道,教之以身,为之未有,治之未然,不置而物自安,不养而物自全,动与福同室,静与祸异天,窅窅冥冥,莫睹其元。治之未乱,正之未倾,禁奸之本,制伪之端,闭邪之户,塞枉之门。萌牙未动,形兆未生,绝之未见,灭之未存,教以无教,导以无名,知以无知,状以无形,治不得起,乱不得生,天下无为,性命自然。此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也。夫太山之木,本据於阴,末托於阳,垂枝布叶#2,华实青青,大而合抱,高连百寻者,生於无大,成於不为。所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者也。九重之台,广大拟於丘陵,百仞之高,昭昭冥冥,干於青霄者,以为卑小,不为高大也。九重之台,起於累土;百仞之高,生於足下是也。故为大者不大,为小者不小,为高者不高,为卑者不卑,不大不小,乃生大小,不高不卑,乃生高卑。故为之者,不为之迹也;不为者,为之涂也。不大不小,不高不车,即不为者是为之涂也。而大小高卑,即为者是不为之迹也。是以为成者败,为利者害,为生者死,为兴者废。执所欲者所欲亡,执所思者所思逝,执其身者其身段,执其神者其神退。所得无为之涂而执有无之迹,所谓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者也。故圣人无为为之以生万物,无执执之以制所欲,犹二匠之造高台,而天地之生巨木,自然而已。无为无败,无执无失。夫道德不嫉,神明不贼,和无不通,大无不克,存亡自从,吉凶自得。同道而道得之,同失而失得之。人穷事败者,释自然而任知力,去其反而处其覆。夫何故哉?以求所求而欲所欲。人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者,以有求欲而失根本故也。夫诚能慎终如始,为所不欲,守所不处,动於未元,反於未始,为若不为,有若不有,虽若不成,物自然也。始背於道,终不失之,故无败也。夫使神扰精浊,聪明不达,动失所求,静丧所欲者,货与学也。唯能炼情易性,变化心意,安无欲之欲,乐无事之事者,道与德也。货则扰神,学则生伪。能欲不欲则不贵於货,学不学则日损归真,斯乃合於道德,何众过之不复也。是故想道如念亲#3,恶货如失身,思无思之思,求无求之求,明白四达,以学不知,巧雕万物,以学不能,反众人之所务,而归乎虚无。欲不欲而造虚玄,学不学而穷妙极,达人之所不能通,穷人之所不能测,成人之所不能为,有人之所不能得。心志玄玄,形容睦睦,卧如死尸,立如槁木,不思不虑,若无所识。使物自然,令事自事,空虚寂泊,身无所与,万物纷纷,各如其处,魁如阜楬,澹如巨表,举错废置,常与物反,万物应之,故能深远。天下大覆,与神运转,辅天助地,不敢生善。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

善为道者章

古之善为道者自治然也,非以明民无所信也,将以愚之塞其心也。民之难治不可均也,以其知之去忠信也。以智治国益事文也,国之贼伤害民也;不以智治国守素真也,国之福民命全也。知此两者祸福门也,亦楷式正之元也。常知楷式施王身也,是谓玄德莫见闻也。玄德深矣不可见也,远矣不可存也,与物反与神殊也,至於大顺天下淳也。

指归:道德神明,清浊太和,天地人物,若末若根。数者相随,气化连通,逆顺昌衰,同於吉凶。道德之意,天地之心,安生乐息,憎恶杀伤,故命圣人为万物王。利物受其福,不利则获其恐,圣人大惧,恐后有患,深原所由,莫善自然,自然之路,要在无形。何以明之?庄子曰:夫天地不知道德之所为,故可为然也;万物不睹天地之所以,故不可存也#4,万民不识主之所务,故可安也;四肢九窍不谕心之所导,故可全也。夫万物之有君,犹形体之有心也。心之於身,何后何先?流行血脉,无所不存,上下表里,无所不然,动与异事,虚以含神,中和外否,故能俱全。是以昔之帝王经道德,纪神明,总清浊,领太和者,非以生知起事,开世导俗,务以明民也,将以涂民耳目,塞民之心,使民不得知,归之自然也。所谓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是以立民於昭昭,而身处乎混冥,教以不知,导以无形,孝悌不显,仁义不彰,君王无荣,知者无名。无教之教,洽流四海,无为之为,通达八方,动与天地同节,静与道德同容,万物并兴,各知其所,名实俱起,各知其当。和气流通,宇内童蒙,无知无欲,无事无功,心如木土,志如死灰,不睹同异,不见吉凶,故民易治而世可平也。是故安者民之所利也,生者民之所归也,民之所以离安去生而难治者,以其知也。民知则欲生,欲生则事始,事始则功名作#5,功名作则忿争起,忿争起则大奸生,大奸生则难治矣。所谓人之难治,以其知多故也。故以知为国,则天下智巧诈伪滋生,奇物并起,嗜欲无穷,奢淫不止,邪枉纤纤,豪特争起,溪谷异名,大祸兴矣。臣惑其主,子乱其父,以白为黑,以亡为有,名变实异,劫杀生矣。恍恍不可安,易易不可全,卷甲轻举,海内相攻,死者无数,血流成川。悲痛怨恨,气感皇天,星辰离散,日月不光,阴阳失序,万物尽伤,山枯谷竭,赤地数千,天下穷困,至於食人。非天之辜,上好智能而教万民也。好智之过遂至於此,所谓以智治国国之贼,信不虚也。废弃智巧,玄德淳朴,独知独虑,不见所欲,因民之心,塞民耳目,不食五味,不服五色,主如天地,民如草木,岩居安处#6,安乐山谷,饮水食草,不求五谷。知母识父,不睹宗族,沌沌偆偆,不晓东西,男女不相好,父子不相恋,不贱木石,不贵金玉,丛生杂处,天下一心,八极共旨,九州同风。蠹虫不作,毒兽不生,神龙与人处,麟凤游於庭。翔风□□,醴泉涓涓#7,甘露漠漠,朱草荣荣,嘉禾丰茂,万物长生。非天之之福,主知不知而名无名也。不知之知,不名之名,同乎道矣,岂不然也。是以暗智识愚,与道同符,知愚知智,与道同旨。政教由之,或病或利,明於病利,大平自至,明於利病,万物自正。用智治国,为祸为则;不用智理国,为福为德。此两者之行,可为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是故愚智之识,无所不克,清净宁地,为类阴福,众世莫见,故曰玄德。玄德深矣,不可量测;远矣,不可穷极;与物反矣,莫有能克。所谓玄德深远与物反矣。玄德之沦,罔荡挽遁,恍惚无形,反物之务,和道德,导神明,含万国,总无方。六合之外,毫厘之内,靡不被德蒙仁,以存性命,命终天年,保自然哉。所谓至於大顺者也。

江海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所因然也,以其下之下百川也,故能为百谷王无不臣也。是以圣人谓明君也,其欲上民处至尊也,以言下之顺民心也;其欲先民无祸患也,以身后之先安民也。故在上为人元也,而民不重民以存也,居民之前为民倡也,而民不害民以明也。天下乐推而上之民以全也,而不知献民以安也。非以争去其身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不胜也。

指归:道德不生万物,而万物自生焉;天地不合群类,而群类自托焉;自然之物不求为王,而物自王焉。故天地亿万而道王之,众阳赫赫而天王之,阴气漻漻而地王之,裸者穴处而圣人王之,羽者翔虚而神凤王之,毛者跖实而麒麟王之,鳞者水居而神龙王之,介者泽处而灵龟王之,百川并流而江海王之。凡此九王,不为物主而物自归焉,无有法式而物自治焉,不为仁义而物自附焉,不任知力而物自畏焉。夫何故哉?体道合和,无以物为而物自为之化。是故江海之王也,非积德政,累仁爱,流神明,加恩惠以怀之;又非崇礼义,广辞让,饰知故,设巧能以悦之也;又非出奇行变,起权立势,奋武扬威,重生累,息百事以制之也;清静处下,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百川非闻海之美,被其德化归慕之也;又非拘禁束教,有界道,画东西而趋之也;然而水之所以贯金触石,钻崖溃山,驰骋丘阜,以赴随江海无有还者,形偶性合,事物自然也。由此观之,卑损之为道也大矣,百害不能伤,知力不能取,不战而强,不威而武,默然无为,与万物市。夫溪谷为卑不为东西,故能达而不穷;江海处下不为广大,故能王而不休。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信矣夫。是以明王圣、王之欲尚民也,以自然之性,盛德之恩,容卑辞敬,比於庶人,视身如地,奉民若天,昭然独知而不可测,卓尔独能而不可原,深察博达而不可塞,聪明并流而不可壅,不以役物,反以后民。圣人虽有如此之能,不以上人,以其言下之,不以先人,以其身后之,故人乐推而不厌也。故民履之如地,托之若神,常在民上,王土配天。其欲先人,处穷宠,秉至尊,长生久视,乐以无患,则去志无身,以安万民,身劳而民佚,身后而民先,在上而民以生,在前而民以安。民以生,故戴之而不以为重;民以安,故后之而不以为患。人所以戴之而不为重者,以其於人有益,故居人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推而上之,引而先之,喜而不倦,乐而不厌。故圣人之王也,非求民也,民求之也;非利民也,民利之也;非尚民也,民尚之也;非先民也,民先之也。故能极弊通变,救衰匡乱,以至太平,上配道德,下及神明,沦唐唐,含冥冥,驰天地,骋阴阳。夫何故哉?以去心意而后其身也。是故不争之德,因人之力,与道变化,与神穷极,唯弃知者,能顺其则。夫如是者,岂有人与争也。故王事自然,不得妄起,得之全命,持之有理,圣知有性,治之有道。失其理则王事不成,去其道则性情不则,是以圣人信道不信身,顺道不顺心,动不为己,先以为人,无以天下为,故天下争为之臣。诚哉是言。为国之宝,千帝万王不能行,唯得少分即为物主。有始无终,还复困穷。能同其妙,不遗身殃。是谓袭常,永无疆也。

天下谓我章

天下谓我与我名也大似不肖象无形也。夫唯大德隆盛也,故似不肖反类病也。若肖众所荣也,久其小矣逆天行也。我有三宝道之用也,持而保之心所从也。一曰慈悲初伤也,二曰俭慎微己也,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托后行也。慈故能勇弱生强也;俭故能广俭生长也;不敢为天下先任自然也,故能成器长后生先也。今释慈且勇为坚刚也,释俭且广为大彰也,释后且先为物唱也,则死矣大命丧也。夫慈,以战则胜民用情也,以守则固得民诚也。天将救之与敌殃也,以慈卫之苞以生也。善为士者不武去强梁也,善战者不怒忠威暴也,善胜敌者不与反为常也,善用人者得其心也为之下言行尊也。是谓不争之德福自萌也。用人之力获其功也。是谓配天与天同也,古之极圣道穷也。

指归:物有同而异,有异而同,有非而是,有是而非,此君子之所以无患,而众世之所以忧悲也。日月出入异而明同,贤愚形容同而心异,君子则能同尘而无患,小人则欲出众,故有忧。故云有同而异,有是而非。何以效之?庄子曰:夫日月之出入也同明,人之死生也同形,春秋之分也同利,玄圣之与野人也同容,通者之与闭塞也同事,道士之与赤子也同功。凡此数者#8,中异而外同,非有圣人莫之能明。是以天下嫌疑,眩耀结构,纷缪是非,是以圣人似不肖。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也。夫何故哉?得道之士,外亡中存,学以变情,为以治己,实而若虚,浑浑冥冥,若无所以,容疏言讷,貌朴而鄙,情达虚无,性通无有,寂泊无为,若无所止,遁名逃势,与神卧起,执道履和,物无不理,不合时俗,与天地友。众人僭伪,以直为丑,殃涂异指,谓之病矣。夫唯大,故似不肖,所以人谓之为病。夫小人则不然,博学多识,以钓智名,异行显功,以疑仁贤,诈世治俗,饰辞盛容,卑体阿顺,以揄爱恩,先指承意,以获众心,朋党相结,多挟贼人。劳鲜而禄重,功寡而爵尊,国贫而家富,主微而身贵。动权生变,窃乘盛势,名号隆盛,震动境外,憍奢暴逆,纵恣不制,顺心而卑,情忤而夺,动丧民命,静生物秽,张目而物伤,开口而民害。此时俗之所荣,而世之所谓肖者也。若然者,道德所离,神明所去,天地所憎,阴阳所恶,物类不比,民人不附,动无所不终,静无所不得,生为患害,死为福喜,众俗迷妄,浸以相导,所获者微,其日甚久。若肖久其细也。故得道之士则不然,体虚积慈,视物如己。一曰慈。检形促容,归於微纤。二曰俭。玄默托后,不为物先,合和顺理,以应自然。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动静与众反,出入异门户,不以勇勇,故不怒而天下恐。慈故能勇。不以广广,故不施而天下往。俭故能广。不以先。先,故不言而天下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也。是故出慈入勇,出俭入广,释后且先,反和逆神,动违自然,福与之远,祸与之邻,大命以绝,神气散分,天地不能安,道德不能存,临死不觉,怨命尤天。非命薄也,非人贼也,安憍乐势,废道而上力也。所谓释慈且勇,释俭且广,释后且先,则死者也。夫慈之为行也,甚和以真,动得人力,静合天心,卑损弱小,为万物君,匡世救俗,和顺天人,战不可败,守不可攻。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者也。夫何故哉?天地并生,变化无穷。方战之日,地为之动,天为之震,天降变怪,地出风盲,鬼神并见,为敌起殃,佑我将相,助我万民,怒我士卒,以至群生。牛绝其纼,马绝其粮,飞禽拊翼,兽下而行,虎兕可战,攫鸟可将,敌人惊恐,伏甲受兵。天将救之,以慈卫也。故贤佐胜将之立身也,不强不大,不坚不刚,柔弱畏武#9,敌即消亡。善为士者不武。战则损心外意,崇体和平,辞小托后,动静应天,不以愠起怒,不以武兴兵。善战者不怒也。其欲胜敌,常以反行,计运无形,以收敌神,动因彼之所有,变因彼之所为,反之覆之,以处其奇。故使彼邪我正,彼言我听,彼怒我喜,彼动我静,开其所利,以利其命。善胜敌不争也。用人则下之以言,示之以利,陈之以诚,使之自至。善用人者为下。是以不争不求,以得民意,以顺民心,秉其要忌。是不争之德也。彼人离散而我顺比,敌欲不亡而不能,我欲不存而不得。是用人之力也。当此之时,道为之无,德为之始,神明为经,太和为纪,清浊为家,万物为子,三光为佐,四时为辅,静为物根,动为化首,物类托之,无有患咎,德与天齐,久而不殆。自今及古,圣智之道,变化终始,自天而王,皆由此矣。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十一竟

#1暴乱者利:原作『暴乱先利』,据秘册本改。

#2垂枝:原作『双枝』,据秘册本改。

#3是故:原作『是人』,据秘册本改。

#4不可存也:『不』字疑衍。

#5功名:原作『坊名』,据怡兰本改。

#6安处:疑作『穴处』。

#7涓涓:原作『涓须』,据怡兰本改。

#8此数者:『此』原作『比』,据秘册本改。

#9不坚不刚,柔弱畏武:原作『不坚不柔,刚弱畏武』,据秘册本改。

7-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十二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十二

蜀郡严遵字君平撰谷神子注

用兵章

用兵有言陈纪纲也:吾不敢为主不为唱也而为客后民行也,不敢进寸不忍丧也而退尺幸彼还也。是谓行无行志反行也,攘无臂亦不伤也,执无兵敌无应也,仍无敌前无人也。祸莫大於轻敌自恃专也,轻敌几丧吾宝失自然也。

指归:道无不有,有无不为,体和服弱,括囊大威,生育群类,莫有能违,无有形象,为万物师,得之者安,失之者危,天地体之,久而不衰。何以效之?庄子曰:夫阴而不阳,万物不生;阳而不阴,万物不成。由此观之,有威无德,民不可治;有德无威#1,宗庙叉倾;无德无威,谓之引殃,遭运时变,身死亡国。故人主者,国之腹心也;兵者,国之威神也。夫天地之间,万国并兴,小大愚智,皆愿为君,智尽而服,力屈乃穷,非有余力,而屈膝乐为人臣也。是以明王圣主,放道效天,清静为首,和顺为常,因应为始,诚信为元,名实为纪,赏罚为纲,左德右威,以应不祥,天下仰制,莫能毁伤,故国可保而民可全也。夫德之与兵,若天之与地,阴之与阳,威德文武,表里相当,隐之玄域,不得已而后行。故人君失道,好战自损,正事不修,邪事作起,强大憍奢,纪灭钢弛,雕琢官室,盈饰狗马,高台大囿,声色在后,刳屠忠谏,尊宠姣好,简傲宗庙,欺侮诸父,残贼暴虐,孤人稚子,反逆天地,刑戮阴阳,黥劓道德,破碎神明,和气溃浊,变化不通,冬雷夏霜,万物夭伤。纵横击搏,谋图不祥,大国惊怖,小国奔亡,老弱离散,啼哭而行,天下愤怨,万民思兵,相率而起,我为后行。夫何故哉?惟彼先祖,皆有神明之德通於天地,圣智之劳加於万民,故剖符丹书,受土赐姓,列为君王,光显祖考,业流子孙。是天地之心,万载之功。而继体者不务屈身厉节,摩精炼神,修道行德,以奉其先,乃忽小善而易小恶,日以消息,月以陵迟,宗庙崩弛,国为丘墟,族类离散,长无所依,鬼神孤魂,无所栖息。乎嗟夫,岂不衰哉。是以喻我豪俊,说我士卒。用兵有言。卷甲释兵,且令休息,激役心移,幸於反覆,改过自新,变容易则。不敢为主而为客也。遂往不反,为天下贼,百姓穷极,财殚力屈,海内之忧,日以长息,苍天降应,祸集其国,虽欲未诛,自然不得,天人同心,我不能克。不敢进寸而退尺也。故事为而神否,身往而志还,形反我志,事逆我身。行无行也。悲彼先圣,伤彼万民,无罪於天,遇此何辜。虽曰忽然,民命在兵,发号申令,效以信诚。先服者赏,后服者伤,小下者利,大下者昌,壤邑者爵,降城者封,城邑不下,未克勿丧。有罪者免,有能者官,老弱得养,死者得葬。攘无臂示不伤。德泽洽润,恩爱流行,慈惠和结,众情发扬,默然为之,神气相通。执无兵也。彼三军与我同心,奸为我使,盗为我工,教我以其计虑,告我以其地形。因彼所有,奇变乃通。法律不苛,险阻虚空,天人相得,胜出若神,前无留敌,计谋不丧,敌虽众多,与我构因,两军相距,前若无人。仍无敌也。战虽万全,敌不可易。易敌生奸,亡时失利,福去祸来,为天所疾。祸莫大於侮敌。是故虽获天佑,得人之助,犹守之以忧,持之以畏,出险乘虚,宿舍有备,休息处便,叉依水草,填隙塞恶,与敌相距。若侮敌则亡,故不得不尔。变运无形,奇出无眹,错胜无穷,功战无有,深微窅窅,变化无始,自我亲近,不知我之所为,彼之知力,何得於己。故在家者晏然而乐,在师者欣然而喜。人怀至诚,若为其子,去家越境,若众趣市。疾耕力织,暮休早起,奇入模列,不敢独有,以供师徒,如奉父母。悬权争胜,敌人不起,未战而海内正,不攻而诸侯下。天地所覆载#2,日月所照睹,皇皇莫莫,各安其土。夫何故哉?慈哀发动,因天之心,不敢由於我也。兵相望,哀者胜。

言甚易知章

吾言甚易知明无明也,甚易行行无行也。而天下莫能知寡能通也,莫能行鲜能从也。言有宗祖不言也,事有君归自然也。唯无我知与我殊也,是以不吾知不我知也。知我者希谓人民也,则我贵矣我独真也。是以圣人谓明君也被褐薄其身也而怀玉厚其神也。

指归:夫无形无声而使物自然者,道与神也。有形有声而使物自然者,地与天也。神道荡荡而化,天地默默而告。荡而无所不化,默而无所不告。神气相传,感动相报,反沦虚无,甚微以妙,归於自然。无所不导。故言言之言者,自然之具也。为为之为者,丧真之数也。无为无言者,成功之至而长存之要也。是以圣人言不言之言,为不为之为,言以绝言,为以止为。绝言之道,去心与意,止为之术,去人与智,为愚为悫,无知无欲。无欲则静,静则虚,虚则实,实则神。动归於太素,静归自然,保身存国,富贵无息,群生得志,以至长存。此言之易知而事之易行者也,而天地莫能知莫能行也。夫何故哉?世主好知,务顺其心,不睹大道,不识自然,以为为为,以言言言,息知生事,以趣所安,寖复以为俗,终世被患,性变情易,深惑远迷,精浊神扰,外实内虚,强默生咎,强静生患。故视之而不见,告之而不闻,非以自嫉,以为不然。不闻忠告,非嫉己身,谓无此理,故不行也。夫圣人之言,宗於自然。祖於神明,常处其反#3,在默言之间。甚微以妙,归於自然,明若无见,听若无闻,通而似塞,达而似穷。其事始於自然,流於神明,常处其和,在为否之间。清静柔弱,动作纤微,简易退损,归於无为。此言有宗事有君也。虚无以合道,恬泊以处生,时和以固国,立教以畜民。养以无欲,导以自然,赠以天地,赐以山川,富以年岁,贵以有身,虞以无忧,宁以无患,无欲之不得,无乐之不存。民若无主,主若无民,亡於知力,依道倚天,万国和顺,并为一君。是事之盛而业以隆者也,而天下谓之不然。道使之然,理无所惑。智有昧者故不信之也。夫世之莫我知者,非我道小而不足以知也,又非我之事薄而不足为也,又非世之好败恶成、喜祸乐患而故不我从也。天性与我反,情欲与我殊,智陷於情欲,终世弱於所闻#4;神气不我我而心意不我然。是以不我知也。故其明不我能见,聪不我能闻,是以深言反而受谤,大行远而得毁,独见之明不用於世,独闻之聪见羞於民。事顺神明者不合於俗,功配天地者不悦於众。知我者希。夫至论大言者,总百变,要万方,剖判毫厘之内,明显虚无恍惚之外,周密无间,归於漭昧。此乃小节之士所不能闻,而隅曲之人所不能逮也。夫鸿鹄高飞,终日驰骛而不知宇宙之外;制法之人、拘教之士累年学问,终身谈论而不知道德之大也。且神明有所不能领,天地有所不能理,况乎守众世之论,不睹大要之所由,不亦宜乎?是故众俗之所薄贱,而得道者之所独遵也。则我贵也。是以圣人知而弗为,能而不任,仁义而不以为号,通达而不以为名,坚强而不以为显,高大而不以为荣。言不可闻,动不可形,心若江海,志若苍天,废为以立道,损善以益性。寂然荡荡,莫之能明,皎然昭昭,莫睹其情,颓然默默,魁然独存,薄外厚内,贱己卑名,去众离俗,与道为常。被褐怀玉。

知不知章

知不知,上反无意也;不知知,病识无识也。夫唯病病无巧利也,是以不病害不众也。圣人不病无忧思也,以其病病道不知也,是以不病患不比也。指归:道德之教,自然是也。自然之验,影响是也。凡事有形声,取舍有影响,非独万物而已也。夫形动不生形而生影,声动不生声而生响,无不生无而生有,覆不生覆而生反。故道者以无为为治,而知者以多事为扰,婴儿以不知益,高年以多事损。由此观之,愚为智巧之形也,智巧为愚之影也。无为,遂事之声也;遂事,无为之响也。智巧,扰乱之罗也;有为,败事之纲也。愚以无为,若形与声,本也,故能生智巧。有为若影与响,末也,故乱败。故万物不可和也,天地不可适也。和之则失和,适之则失适。弗和也而后能和之,弗适也而后能适之。言有为智用,逐迹波生,和适之理,与时湮灭。故为则不可,不为则可也。故安不知危#5,乱不知治。若影随形,无所逃之也;不动求影,无所得之也。故知而绝知,不困於知。自能亡也,故不困也。不知用知,亦不困於知。虽亡其用,亦不知用之为用,所以俱不困也。其所以不困则异矣,而於为不困则一也。二俱不用则一也。然绝知则为己,用知则为人,故异也。是故圣人操通达之性,游於玄默之野,处无能之乡,托不知之体,寂若虚空,奄忽如死,心无所图,志无所治,聪明运动,光耀四海,涂民耳目,示以无有,庖厨不形,声色不起,知故不生,祸乱息矣。不言而宇内治,无为而天下已,民俯而无放,仰而无效,敦悫忠正,各守醇性,惘惘洋洋,皆终天命。死者无谥,生者无号,若此相继,亿万无量。以能知不知,有此之益,故称上者也。其次情无所乐,性无所喜,心无所安,志无所利,疾不知孝,病不知弟,既不暗仁,又不识义,无有典礼,守其贞干,一如麋鹿,一如鸿雁,不在忧喜,亦不离乱,若盲若聋,无所见闻,主无宫室,民无城郭,国无制令,世无耻辱。以体不足之知,所以能为似病之行。故云不知知病,识无识也。病故不病,与道相托,不言不为,威德自作。天地和顺,浑沌磅礡,涸若浊流,焕若俨客,人物皆愚,归於寂寞,动无形脔,静无坼堮,主民俱昌,天下哑哑,亡於小利,而享大福。默而治者,计不能计,而度不能度。圣人常似於病,所以不病,故能与道通同,非所计度。若异於此,则知故生而邪伪作。何以效之?夫道德废,淳朴亡,奇物并作,知故流行,礼节起,分度明,万物有条贯,百事有纪纲。封疆画界,治邑屋,州乡里。国有忠臣,家有孝子,录内略外,双身为友,损彼益此,务以相厚,强大重垒,小弱亡有。郊祀天地名山大水,封於太山,禅於梁父,流渐相承,或然或否。断狱万数,黥人满道,臣杀其君,子杀其父,亡国破家,不可胜数,天下享其知故之利,获於死亡之咎。不知之知,而强知於不知,即有此之真知。由此观之,绝知为福,好知为贼,亦明矣。故使有德之君变志易心,生息万事以教其民,祷祝请福以至大治者,自然不听也。令有德之君暂背道兴欲,则福不成福,礼之所以然者也。使彼亡国之君废智去欲,绝为止事,修道行德,弃其心意而欲死亡者,形亦不从也。今亡国之君暂回心向道,则亡不成亡,故形不从。是故趋舍废置,王道之形声也。吉凶存亡,趋舍之影响也。夫圣人所以能动与天和,静与道合,既能保身,又能全国,翱翔乎有为之外,优游乎无事之内,取福於纤妙之中,而舒之於四海之外。圣人体不知之知,虽似於病而能无所不为,几微莫失,是以杜丧有为之小,而成无为之大,故云取福於纤妙,而舒之於四海。丧明者之目,杜知者之口,窒聪者之耳,斩巧者之手,与时相随,与和俯仰。不为而自成,不教而民治,恩加走兽,泽及飞鸟者,以其损聪弃智,废为而任道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若不病病,是以不为是也。是以顺情从欲,穷极心意,动导天地,静陶万事,神灵在己,不察不燎,身不降席而万国自备,虽欲不亡,自然不置也。苟背道而从欲,虽希全而必败,是强梁者不得其死,理故使然。故云自然不置。置,止也。

民不畏威章

民不畏威易为非也,则大威至身分离也。无挟其所居安卑弱也,无厌其所生安困危也。夫唯不厌甘之乐也,是以不厌不久为也。是以圣人谓人君也自知不自见不名贤也,自爱不自贵下万民也,去彼取此求诸身也。

指归:道德之旨,神明之务,太和之心,天地之意,祸莫甚乎亡,福莫甚乎存,非独天道,人物亦然。故存身之道,莫急乎养神;养神之要,莫甚乎素然。常体忧畏,栗栗震震,失神之卫,本於纵恣,丧神之数,在於自专。故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地,其次畏人,其次畏身。昌衰吉凶,皆由己出,不畏於微,必畏於章。不虑於小罪,必成於大过。患大祸深,以至灭亡,忧畏元始,至於无形运翔。戒慎未兆,其道大光,动得所欲,静得所安,福禄深微,沦於无方。戒慎所未兆,恐惧所未闻,故云忧畏於元始,致福禄深者也。正言若反,明而若昏,辽远潢洋,莫之能闻。伺命在我,何求於天,至福以祸,大吉若凶,天下醉饱,莫之能明。是以世俗见近闻浅,不识窅冥之道,蔽於微妙之常,塞於神明之理,察於毫毛之利,不睹丘山之祸,肆情行态,无所畏忌。言顺所然,行顺所善,力能而取,心顺妄与,骄奢瓷睢,自专损己。忠信所爱,欺殆父母,侵凌天地,简傲其主,将顺情欲,以违天道。故起巧立名,以代其身,施惠流恩,以获大咎,遁福天外,追患四海,福德求之,不能得矣,患奔祸驰,无所逃矣。以不畏威,则大威至。大威以至,乃始为善。当此之时,道德不能救,天地不能解,非天之罪也,乐高喜大,负威任势,亡忧失畏,不求於己也。故忧於身者不恐於人,畏於己者不制於彼,顺於小者不惧於大,诫於近者不悔於远。能自诫自励,日慎一日,故不祸远而至福近也。是以不小其位而居之以敏,不薄所处而厚修其礼,不苦卑微而革其大始,不厌困危而绝其所以,乐穷如达,安死如寿,虽欲且留,亦不得久。不嫌苦其位,处卑小,而更修理以革其大,如此甘之不厌,是以处之不久。何以明之?庄子曰:天地之道,始又有终,终铃有始。阳气安於潜龙,故能铄金;阴气宁於履霜,故能凝冰;木善秋毫,故能百寻;水乐涓涓,故能成海;飞禽逸於卵鷇,故能高翔;群兽预於胎挑,故能远走。是以圣人智达无穷,能与天连,变化运动,洞於大常,犹以积德重厚,释心意,隐聪明,忧於溷挽,畏於无形,窜端匿迹,遁貌逃情,反於虚无,归於玄冥,身重天地而不自高,德大阴阳而不自彰。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也。托微处寡,后下万民,饮食无味,衣服无文,方於自饰,志不敢淫。自爱不自贵也。秉道操德,与物浮沉,养民如子,遇众若君,德归之天,功移於人,天下辞让,恩厚固深,故祸不能祸而患不能患#6,福不能逃而德不能遁。非道有和而天地偏也,戒始慎微,和弱忠信,奉道顺天,与物相参,忧畏得意,安乐困穷,成败存亡,求之於身。去彼憍盈,取此卑损。

勇敢章

勇於敢则杀安败伤也,勇於不敢则活乐长生也。常知此两者训杀活也,或利或害有利病也。天之所恶易正名也,孰知其故莫能明也?天之道阴且阳也,不争而善胜因物形也,不言而善应固物声也,不召而自来物自彰也。坦然而善谋物自情也。天网恢恢密若亡也,疏而不失留无丧也。

指归:天地之道,生杀之理,无去无就,无夺无与,无为为之,自然而已。正直若绳,平易如水,因应效象,与物俱起,损益取舍,与事终始,深浅轻重,万物自取,殊形异类,各反其所#7。生为杀元,杀为生首,二者相形,吉凶着矣#8。故知生而不知杀者,逆天之纪也;知杀而不知生者,反地之要也。故喜怒有分,生杀有节,受天之殃,得地之罚。当怒不怒,子为豺狼,弟为兕虎;当斗不斗,妻为敌国,妾为大寇;当杀不杀,受天之害,为物所制;当喜不喜,蒙天之灾,获地之咎;当生不生,人君失国,庶人没命。故君子杀民如杀身,活人如活己,执德体正,不得已而后然。存身宁国,在於生杀之间,生杀得理,天地佑之,喜怒之节,万物归之。故刚毅质直,操击深酷,疾邪养正,勇敢先失。达於守战,明於开塞,长忿美快,安静乐杀,便国利民,不避强大,威振百蛮,权倾境外,得善之半也。勇於敢之故。柔弱畏敬,恐情损言,深思达虑,临正讨怨,务长寡和,博厚积恩。利而不害,以明其善;与而不夺,以显其名;赏而不罚,以立其惠;生而不杀,以成其仁,得善之半。勇於不敢。凡此二功,勇敌敢均,计策桀驰,射身相非,与天异意,与地异心,奋情舒志,各肆所安,或以千乘变为亡虏,或以匹夫化为君王。故物或生之而为福,或生之而为祸;或杀之而为福,或杀之而为贼。二者深微,莫能穷测。二者,或利或害。不能穷测者,是未达窅冥之情,不知祸福之分。唯得道者洞晓未然,方能制始,非常所及。故云二者深微,莫能穷侧者也。故生之而为福者,天下之所佑。生之而为祸者,天下之所恶也。养天下之所恶者,伤天下之所佑;养天下之所佑者,伤天下之所恶。一反一覆,或为玄德;一覆一反,或为玄贼。父事天地,子孙是得。故长养而后世昌者,生当生也;生物而后亡者,生当亡也;杀戮而福至者,杀当亡也;丧物而祸来者,杀当生也。天之所恶,不敢活也;天之所佑,不敢杀也;天之所损,不敢与也;天之所益,不敢夺也。夫当与不当,唯天乃定;杀与不杀,非人所知。故勇於敢者多有伤败,勇於不敢,与天同符者也。是故敢於不敢者之敢,动与天同符,静与地同极。天心所恶,莫之能辩。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夫天地之道,一阴一阳,分为四时,离为五行,流为万物,精为三光。阳气主德,阴气主刑,覆载群类,含吐异方,玄默无私,正直以公。不以生为巧,不以杀为工,因应万物,不敢独行,吉之与吉,凶之与凶,损损益益,杀杀生生,为善者自赏,造恶者自刑。故无为而物自生,无为而物自亡,影与之交,响与之通,不求而物自得,不拘而物自从,无察而物自显,无问而物自情。此天之道者也。故不争而无所不胜,不言而无所不应,不召而无所不来,寂然荡荡,无所不图。所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不言而自谋者也。惚恍之罗设,而无状之网施,泛淫瀇漠,辽远留迟,密察无间,与物推移。故在前而不可远,在后而不可先,静作而不可闻,进退而不可见,终始祸福,吉凶自反,非出天外,莫之能遁也。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民不畏死章

民不畏死轻其身也,奈何以死惧之不能禁也。若使民常畏死得其安也,而为奇者作福人也,吾得执而杀之诛巧淫也,夫孰敢矣严刑信也。常有司杀者杀谓大臣也。而代司杀者杀谓人君也,是代大匠断事非宜也,夫代大匠斲,希不伤其手戒内民也。

指归:人之情性,不知而忠信,有知而诞谩;得意而安宁,失意而图非;穷困而轻死,安宁而爱身。何以明之?庄子曰:夫婴见未知而忠信於仇雠,及其壮大有识,欺殆兄嫂。三军得意则下亡虏,穷溪之兽不避兕虎。其性非易,事理然也。由此观之,民心不得,性命不全,则号令不能动也;忧愁惨怛,乐非轻死,则刑罚不能恐也。是故好知之君,忧世劳民,祭燎天地,除祸去患,招善请福,祷祝鬼神,变化万事,动以悦民,家知户辫,里有仁贤。违天之像,专任人心,以所见为明,以所论为当,废名实,背事情,道理塞而非誉兴,天下大扰,百姓遑遑,劳若痕极,困穷生奸。敢败者荣而有功,轻死者肥而安宁,积善者瘦而多忧,畏法者饥而多患,寡弱者苦而思死,众强者乐而君王。是以天下趋名争势,不计是非,析毫剖芒,视死如归,乃始告以峻法严刑,则是禁以所易而制以所轻也。以至於此,则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言不可也。故刑戮并作,奸邪不止,赏禄施行,而大臣不使,万民不附,诸侯不市,国非其国,身非其身也。是以圣人之牧民也,人主无为而民无望,民无获而主无丧也。其业易得而难失也,其化难犯而易行也,其衣易成而难弊也,其食易足而难穷也。故天下除嗜废欲,乐生恶死者,皆重其神而爱其身,故形可制而势可禁也。人畏死而重生,所安者然也。是以使雄英豪达通之人,不敢作福,不敢起威,故法立而不用,赏设而不施。夫何故哉?身重天地,物轻鸿毛,法峻刑严,知不敢淫也。众人共畏而独不畏者,有司孰德而杀之,孰敢犯也。是故帝王之道,无事无为,目无所视,耳无所听,心无所图,口无所言。前后左右,各有所任,因应以督,安其成功,授以所怀,归以所行,爵加明主,禄施进贤,作福者身死,窃威者宗亡,百官趋职,主无与焉。各有司存不可越代,付物以能,是君之道。释臣任主,则疏远隐匿,亲近尊显,君道隔塞,政事亡矣。威严两立,邪伪并起,陪臣升进,君者得咎。君之威势,灭而不扬,奸雄豪特,令行禁止。百姓冤结,万方失理,忠臣悲忧,佞巧大喜,名实失当,赏罚妄举,是犹使尸起哭而代大匠断也。若不付物以能,而主代臣任,是代大匠断而死尸起哭,真可怪者也。夫死人无为而子弟悲者,以为死而不为哭也。不与方圆而处大堂者,任大匠面身无作也。夫大匠运斤为主人也,子弟悲泣为死尸也。若无尸自哭,则无人哭之矣,人自斯则工人拱手矣。工人拱手则大厦不成,哭考既无则丧礼废矣。使尸起哭则哭者亡,主人代匠斲则功不成。必然之理,尚被伤手,安得成功。是以明王圣主,正身以及天,谋臣以及民。法出於臣,秉之在君;令出於君,饰之在臣。臣之所名,君之所覆也;臣之所事,君之所谋也。臣名不正,自丧大命。故君道在阴,臣道在阳,君主专制,臣主定名,君臣隔塞,万事自明。上下之分,必不可监。故君臣位定,而万事自明。故人君有分,群臣有职,审分明职,不可相代。各守其圆,大道乃得,万事自明,寂然无事,无所不克。臣行君道,则灭其身;君行臣事,必伤其国。

8-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十二竟2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十二竟2

#1有德无威:『威』原作『为』,据秘册本改。

#2天地所覆载:『所』字原脱,据秘册本补。

#3常处:原作『堂处』,据秘册本改。

#4弱:秘册本作『溺』。

#5安不知危:原作『安世不知危』,『世』衍,据秘册本删。

#6祸不能祸:『不能祸』三字原脱,据怡兰本补。

#7各反其所:『其』字原脱,据怡兰本补。

#8吉凶着矣:『着矣』原脱,据怡兰本补。

9-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十三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十三

蜀郡严遵字君平撰谷神子注

人之饥章

人之饥也不充饱也,上食税之多为美好也,是以饥衣食少也。百姓难治盗贼起也,以上有为动为己也,是以不治国乱扰也。民之轻死不自有也,求生之厚欲不止也,是以轻死易患咎也。无以生为同生死也,是贤於贵生安宁久也。

指归:道德之生人也有分,天地之足人也有分,王侯之守国也有分,臣下之奉职也有分,万物之守身也有分。禀受性命,陶冶群形,开导心意,己得以生,藏府相承,血气流行,表里相应,上下相任,屈申便利,视听聪明,道德之所以分人也。含吐覆载,云行雨施,雷风动作,日月更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阴阳和洽,万物丰盛,民人动作,皆足以生,天地之所以分人也。因道修德,顺天之则,竭精尽神,趣时不息,抱信效素,归於无极,纤微损俭,为天下式,各守其名,皆修其德,乐生安俗,四海宾伏?侯王之所以守任也。大通和正,直方不曲,忠信顺从,奉其分职,善善恶恶,不变名实,不小其位,不贱其服,臣下之所以守贞也。小心敦朴,节俭强力,顺天之时,尽地之力,适形而衣,和腹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止,不薄所处,不厌所食,万民之所以守其身也。动静失和,失道之分;耕识不时,失天之分;去彼任己,失君之分;创作知伪,失臣之分;衣食不适,失民之分。失道之分,性不可然;失天之分,家不可安;失主之分,国不可存;失臣之分,命不可全;失民之分,身不可生。道德、天地、君臣、吏民,动静所为,各有分部。得其分部,上下俱全;失其所为,大小俱困。守分如常,与天地通,损己余分,与道俱行,祭祀不绝,后世繁昌。过分取大,身受不祥,重累相继,后世有殃。此古人之所以弃损形骸,饥寒困穷者,以其动静不和,耕识不时,适情顺性,嗜欲不厌,食穷五味,衣重文彩,丽靡奢淫,不知畏天,功劳德厚,不克其分,衣食之费,倍取兼人也。夫人之所以饥者,由上食税之多,更不安其分而相学奢侈故也。是以身获其患,事及子孙,故布衣弊而不周,疏食乏而不厌,百姓之所以偷利化恶,公废私行。营家者富,图国者贫,直者先死,廉者困穷,风流俗败,是伪非真,豪乱丰扰,君子深藏,众寡相暴,强弱相凌,贫者臣役,富家如王。以其淫主乱君,不暗自然,反情纵欲,违道去天,饰知创作,以顺其心也。百姓之难化,以上之有为。以是淳消朴灭,巧故孳生,奇物日进,不可胜形,佞馅亲幸,邪伪者封,臣术大胜,君道浸壅,弊欺之路饰,灭危之患生,忠正之士疏而日远,诈世之人群而并翔。煞人不死,奸禁不论,权立势行,威动三军,目之所视,意之所指,应声而至,在所欲存,俱过於世,或如彼,或如此,恍惚悒悒。存不如亡,生不如死,志勇胆横,瞋目相视,君臣相谋,父子相揆,汤镬不能畏,鈇銊不能止。民之所以细其命而大财宝,乘危狭,触重禁,赴白刃,冒流矢,不顾其身得利为右者,以其欲名之荣而求生之厚也。所谓人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失财亡爵,或伤肠折肝#1,狂易绞颈,损精弃神,心常乐死,擢刃自刑,或赴深水。是以轻死。是以自然之道,常与物反。无身者生,有身者死,趋利者逢患,求福者得祸,不召自来,不迎而遇,我虽欲勿,然世不得解。故生生趋利为死之元也,无身去利为生之根也。雌下无名,可以无患;卑贱污辱,可以无咎;蔬食藜羹,可以长厌;布衣鹿裘,可以长好;无以民为,可以康宁;无以生为,可以长久。是无以生为也。是故能除分损己,至於无取,卧则如尸,立则如表,不异变化,不殊生死,不贵侯王,不贱奴虏。唯在所遇,听造化者,煞之不忧,生之不喜,然后与道为人,与天地友,长生久视,终而复始,富贵无期,为天下市。是贤於贵生也。

生也柔弱章

人之生柔弱神在身也,其死坚强神去身也。草木之生柔脆阳气在也,其死枯槁阳气遁也。故坚强者死之徒亡之形也,柔弱者生之徒存之容也。故兵强不胜敌四应也,木强则共生者众也。强大处下其道穷也,小弱处上和得中也。

指归:有物俱生,无有形声,既无色味,又不臭香,出入无户,往来无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清静不改,以存其常,和淖纤微,变化无方,与物糅合,而生乎三,为天地始,阴阳祖宗,在物物存,去物物亡,无以名之,号曰神明。生於太虚,长於无物,禀而不衰,授而不屈,动极无穷,静极恍惚,大无不包,小无不入,周流无物之外,经历有有之内。天犇地驰而不能及,阴骋阳骛而不能逮,响穷竭而不能应,影糜散而不能类,取而不能以息,予而不能以费。去取有分,无所憎爱,留柔居弱,归於空虚,进退屈伸,常与德俱,为道先倡,物以疏瞿,受多者圣智,得少者痴愚。故神明圣智者,常生之主也;柔弱虚静者,神明之府也。所谓人之生柔弱,即神明在身也。夫神明之在人也,得其所则不可去,失其所则不可存,威力所不能制,而智惠所不能然。苟能摄之,富贵无息,常在上位,久而益安。是以人始生也,骨弱筋柔,血气流行,心意专一,神气和平,面有荣华,身体润光,动作和悦,百节坚精,时日生息,旬月聪明。何则?神居之也。及其老也,骨枯筋急,发白肌羸,食饮无味,听视不聪,气力日消,动作月衰,思虑迷惑,取舍相违。及其死也,形槁容枯,舌缩体伸。何则?神去之也。其死坚强也。草木之始生也,枝条润泽,华叶青青,丰茂畅美,柔弱以和。何则?阳气存也。其衰也,华叶黄悴,物色焦殃。及其死也,根茎枯槁,枝条坚刚。何则?阳气去之也。草木之生柔脆,其死枯槁也。故神明所居,危者可安,死者可活也;神明所去,宁者可危,而壮者可煞也。阳气之所居,木可巷而草可结也;阳气之所去,气可凝而冰可折也。故神明阳气,生物之根也,而柔弱,物之药也。柔弱和顺,长生之具而神明阳气之所托也。万物随阳以和弱也,故坚强实满,死之形象也;柔弱滑润,生之区宅也。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凡人之性,憎西邻之父者,以其强大也;爱东邻之儿者,以其小弱也;燔烧枯槁者,以其刚强也;簪珥荣华者,以其和淖也。人爱幼而憎老者,由生气所在多少。是故上无天子,诸侯相侵,敌国争权,举兵相临,柔弱者胜,坚强者穷。夫何故哉?强大之兵,非以顺天地,本和弱,主慈爱,诛骄暴,救不足,破贪叨也。将恃国家之势,民人之众,好起功名,效其态,故利人壤土,欲人财货,乐煞安伤,夷人宗庙,丧人社稷,以显其威重。屈约而畏下,乘人之利而申其志,亲之者死,事之者祸,咎责绝逆人心,煞戮不合天意。生而天下病,死而天下利,众弱为一,同忧共谋,虽有强名,实不得胜。所谓兵强则不胜也。夫何故哉?毒流死结,天道不佑也。何以明之?昔强秦大楚,灭诸侯,并郡邑,富有国家,贵为天子,权倾天下,威振四海,尊宠穷极,可谓强矣。垂拱而诸侯忧,蹻足而天下恐,发号而天心悲,举事而神明扰,亡国破家,身分为数。夫何故哉?去和弱而为刚强也。及至神汉将兴,遁逃龙隐,万民求之,遂不得免。父天母地,爱民如子,赏功养善,师於天士,当敌应变,计如江海,战胜攻取,降秦灭楚,天下欣欣,立为天子。夫何故哉?顺天之心而为慈小也。非独人事,万物然矣。夫巨木高百寻,大连抱,头剖中门,尾判中户,不蒙华实,常在於下;千枝万木,舒条布叶,青青葱葱,共生其上者,以其形大而势强也。所谓木强则共。是故神明之道,天地之理,小不载大,轻不载重。故强人不得为王,强木不得处上。强大处下。何则?强人为王,万国愁忧;强木处上,则根本枯槁。众人为大,故居下;圣人为小,故居上。强大居下,小弱居上者,物自然也。小弱处上,理数必然#2。

天之道章

天之道阴且阳也,其犹张弓有煞生也。高者案之剂大长也,下者举之辅始生也。有余者损之破满盈也,不足者补之予虚空也。天之道,损有余均为常也,补不足资寡亡也。人之道则不然所不行也,损不足夺弱蒙也,奉有余与大众也。孰能损有余明达通也而奉天下福并生也?唯有道者为无名也。是以圣人谓明王也为而不恃无所望也,成功不居去显荣也,不欲见贤畏大殃也。

指归:天地未始,阴阳未萌,寒暑未兆,明晦未形,有物参立,一浊一清,清上浊下,和在中央,三者俱起,天地以成,阴阳以交,而万物以生。失之者败,得之者荣。夫和之於物也,刚而不折,柔而不巷,在天为绳,在地为准,在阳为规,在阴为矩,不行不止,不与不取,物以柔弱,气以坚强,动无不制,静无不与。故和者,道德之用,神明之辅,天地之制,群生所处,万方之要,自然之府,百祥之门,万福之户也。故智者见之谓之智,仁者见之谓之仁,天下以之,日夜不释,莫之能睹。夫何故哉?以其生物微而成事妙也。是以天地之道,不利不害,无为是守,大通和正,顺物深厚,不虚一物,不主一所,各正性命,物自然矣。故盛者自毁,张者自弛,隐者自彰,微者自显,不足者益,有余者损,存者自亡,生者自死,是非自反,吉凶自取,损不可逃,益不可距,祸无常留,福无常处,各受一分,不得兼有。故鳞者无毛,毛者无羽,椪邿o牙,角者无齿,见於昼者灭於夜,得於前者失於后,再便重利,未之尝有。事不并兴,利不两来。不大不小,固一不变,已中其惘,不可得解。是以日中而昃,月满而缺,四时变化,一消一息。高山之下,必有深谷;大泉之流,又有激波。烁金汤石,存于凝冰,裂地之端,阴阳所成。此天之道阴极而阳,阳极而阴。百工所为,靡不由然。夫弓人之为弓也,既煞既生,既翕既张,制以规矩,督以准绳。弦高急者宽而缓之,弦弛下者摄而上之,其有余者削而损之,其不足者补而益之。弦质相任,上下相权,平正为主,调和为常,故弓可抨而矢可行也。天道亦然,故云其犹张弓。夫按高举下,损大益小,天地之道也。反天以顺民,逆民以顺道,贤者为佐,圣人为主,务爱有余,以为左右,智者居上,痴者居下,能大爵高,伎小官卑,功鲜赏微,劳大禄重,侯王之道。人道之所然也。欺敦愁,侮忠信,侵暴寡弱,臣役愚民,夺弛以与张,损小以益强,逆微顺显,以容其身,此众人之道也。所谓损不足以奉有余。以大居小,以明居晦,以强居弱,以众居寡,以达居穷,以高居下。故高而不可剂,盈而不可毁,大而不可破,满而不可损,刚而不可折,柔而不可巷,孤而不可制,弱而不可取,愚而不可贱,无而不可有。天地佑之若子,人民助之若母,与和常翔,与道终始,天人交顺,神明是守,至人之道也。至人常自不有而恒有余,同道洞物以奉天下,所以为有道者也。是以圣人之动,无名为务,和弱为主,隐而不穷,荣而不显,辞贵让富,余力不取,盈国不入,盈人不友,怛若有失,惕若遭咎,履道合和,常与物友,通天之经,达地之理,成功不居,德流不有。所谓为而不恃,成功不居。逃名遁势,玄冥是处,灭端匿迹,无形是守,寂寞虚空,莫能夺与,魁然独立,与天同道。夫何故哉?惮道之殃,不敢见贤也。虽有盖天之功,而不欲见,所谓不欲见贤,圣哲之行也。

柔弱於水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体和淖也,而攻坚强者有磨凿也,莫之能先待水成也,其无以易之矣无可若也。夫水之胜强沉万物也,柔之胜刚既不弊也,天下莫不知事明白也,莫之能行寡能弱也。圣人言云传国式也:受国之垢蒙丑辱也,是谓社稷之主为侯伯也;受国不祥蒙祸映也,是谓天下之王为帝王也。正言若反与事舛也。和大怨咎怨人也,必有余怨及善民也,安可以为善失天心也?是以圣人谓明君也执左契德符信也,不以责於人道自然也。有德司契求诸身也,无德司辙求之人也。天道无亲正和钧也,常与善人德相通也。

指归:道德所包,天地所载,阴阳所化,日月所照,物类并兴,纷缪杂乱,盛衰存亡,与时变化。积坚者败,体柔者胜,万物之理,自然之称也。是故水之所以能触石贯金,崩山溃堤,周流消息,沦於无赀,广大无穷,修远无涯,明不可蔽,强不可加,浊而能清,少能复多,危能复宁,疾能复迟,与时变化,死而复生。浸濡万物,养育群形,布施而不费,赡物而不衰,注四海而不有功,配天地而无以为,优游毫厘之内,翱翔九野之外,泽及苍天之上,盘积黄壤之下,强扶天地,弱沉毛羽,微积集少,以成江海。上下无常,终而复始,进退屈伸,近於道者也,以其形体柔弱,动静待时,不设首向,和淖润滑也。故百工之治,殊事异方,沤烂金石,破坚折刚,平微正妙,解缓群形,和调五味,荡涤臭腥,攻坚陷大,非水不行。所谓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夫何故哉?众物态能,莫之与双也。故水之灭火,砥之利金,角齿伤折,舌耳无患,卑损制骄暴,雌辱胜大怨,天下莫不知,世俗莫不闻,皆用私心不已,莫有能行。夫水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也。故言为祸匠,默为害工,进为妖式,退为孽容,劳而无德,苦而无功,长去昭昭,久陷冥冥,大变为小,存化为亡。是故明王圣主将传国家,必有誓言:受国之垢,为社稷之主;受国不祥,为天下王。所谓圣人有言。何谓受国之垢?曰:食民所吐,服民所丑,居民所使,乐民所苦,务在顺民,不遑适己。故民托之如父,爱之如母,愿为臣妾,与之俱死。是以处寒磬之地,沙石之壤,僻迥之国,阨狭之野,因辱为荣,存其宗祖,变祸为福,长为民主。是谓受国之垢,故为社稷之主。何谓受国不祥?曰:忍民所丑,受民所恶,当民大祸,不以为德,计在丧国,不失天心,虑在杀身,不失民福,天地与之俯仰,人物与之反侧,随之东西,附之南北,所加者亡,所图者服,天下荡荡,并为一域,向风仰化,靡不蒙泽。故能矫邪振乱,无所不克,变化淫败,以为敦朴,功德至大,名势穷极。是谓受国不祥,故为天下王。夫何故哉?柔心弱志,轻己重民,安於丑辱也。是故正言若反,莫之能覆;近而若远,莫之能测;求之大远,莫之能得。皆在於己。何则?奢侈在己,素俭於人,邪枉在躬,求正於民,息祸生我,请福於天,天地示之不能见,神明告之不能闻。释是废然,好用和心,身动於此,事应於天,去己怨彼,天下大昏。罔以明法,诛以信刑,名实有孚,赏罚得中,公平无私,逾失天意,正直不邪,益失民心,刑戮并用而奸益起,赏深赐重而乱益生。当此之时,善人中罔,贤者陷刑,虽得名实,何可善焉。所谓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道之符,操德之信,合之於我,不以责人。故有德之主,将欲有为,必稽之天,将欲有行,必验符信。求过於我,不尤於民,归祸於己,不怨於人。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者也。故是非自定,白黑自分,未动而天下应,未令而万物然。有德司契。无德之人,务适情意,不顾万民,政失乱生,不求於身,专司民失,督以严刑,人有过咎,家有罪名,百姓怨恨,天心不平,其国乱扰,后世有殃。无德司辙。是故天地之道,与人俱行,无适无莫,无疏无亲,感动相应,若响与声,静作相随,若影与形,不邪不佞,正直若常,造恶与之否,行善与之通,柔弱与之相得,无为与之合同。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信不虚也。

小国寡民章

小国寡民狭以少也。使人有什伯之器殖财宝也而不用使遵俭也,使民重死得其所也而不远徙安乡里也。虽有舟舆家富厚也,无所乘之民朴鄙也;虽有甲兵充库府也,无所陈之大治起也;使人结绳而用之反太古也。甘其食无味美也,美其服无色好也,乐其俗便生道也,安其居自保有也。邻国相望各自守也,鸡犬之声相闻道理人也,民至老死天年尽也,不相往来友者鲜也。

指归:国有大小,地有险易,民有众寡,货有多少,形有高卑,涂有远近,势有强弱,权有轻重。大胜小,易胜险,富胜贫,众胜寡,高胜卑,近胜远,强胜弱,轻胜重,物之理也。强弱在将,安危在相,得失在主,存亡在道。天无常与,民无常处,有德者归之,无德者见背,自然之道也。故地广民众,将勇主严,不足以为强;甲坚士练,城高池深,不足以为安;辩利听察,甘言浮说,假借阿顺,不足以为亲;割地献宝,结纵连横,党众兴盛,不足以为全。唯有道者无所不制,德厚泽深,无所不胜,小变为大,弱转为强,轻化为重,寡易为众。故君子所处,虽小必存;小人所居,虽大又亡。是以小国之君,地狭民少,德薄权轻,诸侯不市,刑制不禁,无有丘阜之阻,江河之险,邻国之亲,孤特独处,存乎大国之间,地寒礊而不足割,宝币轻而不足献,将相不附,百姓轻往,邻人重求,故无盘石之固,山陵之安,常处乎累卵之危。然则伐之不足以为暴,德之不足以为多,故小国者,危亡之枢而安宁之机也。小国寡人,易为危败,则谦光以道,日益其高,故云危亡之枢安宁之机也。是以圣人之治小国也,转祸为福,因危为宁。富以舟舆,实以甲兵,器械便利,衣食有余,牛马蕃息,畜积充满,什伯邻国,以固民心。能而不为,知而不作,滋味不治,庖厨不饰,绝身灭色,身为之式,饮而后食,劳而后息,暑服一单,寒衣一复,期於和适,不厚其服,务以便生,不为口腹,赋鲜摇寡,民有余力。并兼之原绝,而增加之流息,风俗敦厚,遵俭忠殷,有而若亡,能而若劣。此有道之君能使小国寡人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夫何故哉?建之以道,抱之以德,劳佚危宁,与民若一。平心适和,听以督实,敬顺逊辞,以褒其神,聪明盛德,以匡流失,邻国不动,百姓和集,乐生安寿,恶为盗贼。当此之时,无钟鼓而万物足,百姓和洽#3,臣主相得。安土乐生,故死於岩穴。迁徙去乡,利虽百倍,不离其国。是使人重死而不远徙者。家有舟舆,无所运乘;户有甲兵,无所施力。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何则?将相明知,人君有道,民务耕织,多积为好,鄙朴在上,柔弱为右,贵忠敬信,下力贱巧,法明俗定,上下相保,未令而民从,不战而敌恐,求利者不议难胜,趋名者不图无罪。块然独安,百姓不扰,捐知弃伪,复归太古。结绳而识期,素情而语事,约物修文,亡言寡志,皆合自然,各得其所。所谓复结绳而用之者也。蔬食藜羹,无味为甘,布衣鹿裘,无文为好。甘其食,美其服。危狭险阻,栗栗为宁,寒礊僻迥,厉以为厚,安乐谣俗,便习水土。乐其俗,安其居。道隆德盛,和睦鳏寡,接地邻境,各自保守。邻国相望。精神不耗,魂魄不毁,性命全完,意欲穷尽。鸡狗之音相闻,民人薪菜,登山相视,涧汉共浴,相去甚近,君臣不相结,男女不相聚。各自止足。自生至老,老而至死,非传主命,莫有来往。人至老死不相往来者,以至无为而人无欲故。

信言不美章

信言不美苦以直也,美言不信甘以谩也。知者不博归本根也,博者不知务多端也。善者不辩质默醇也,辩者不善上饰言也。是故圣人无积其道明也,既以为人道施行也,己愈有我益深也,既以与人尽道传也,己愈多我益盈也。天之道阴且阳也,利而不害务以生也;圣人之道逃显荣也,为而不争辞功名也。

指归:虚实相归,有无相生,寒暑相反,明晦相随。阴消而阳息,阳息而阴消;本盛则末毁,末毁则本衰。天地之道,变化之机也。凡此数者,聪明之门,情伪之根,嫌疑之尺寸,眩耀之权衡也。因其本,修其无,开以天心,督以自然,要而推之,约而归之,察近知远,观覆睹反,闻名识实,见始知卒,听声见形,以喻得失。则是千岁之情同符,而万世之为共术,天地之心可见,而鬼神之意可毕,况乎人事哉?此天下之常然,故众人之所共体也。人怀自然之道,达人情之理,秉造化之元,明异同之纪,故苦言中适,淡淡和德,谓之信者。下之所仰於上,彼之所取於此,强大之元,威令之始,民人所助,成功之首,权势所因,名号所起也。夫道淡淡无味,故信言不美,然事由之成,理而显。故一人唱而千人和,一人动而万人随,破强敌,陷大众,赴水火之危亡,死不旋踵而民不恨者,信也。信虽不美,有此之益。甘言流说,众诺美大,谓之不信。何谓不信?言而不然,谓之不信。人而不信,德泽不立,威势不行,权重不显,名号不明,赏之不使,罚之不禁。故上下不附,举事无功,虽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孤特独处,社稷不宁,天下望幸,尽遇罪刑者,美言也。甘言无实,美而不信。反本归根,离末去文,元元始始,寡以然众,一以应万,要以制详,约守真一,谓之少闻。少闻故能知。知者不博。何谓知?达人之情以及神明之谓知。知者,保身之数,全国之具也。上之所依,下之所附,导天之经,达道之路也。故总安危之大范,秉治乱之至要,使海内之士尽忠竭能,分职奉公,以宁其上,权势流行,威德隆盛者,知也。知者虽不博而有此之功,所谓子能知一,则万事毕也。心识万端,目窥人事,无所穷极,众臣分散,谓之博闻。博闻故不知。博者不知。何谓不知?嫌於天道,疑於人事之谓不知。不知之徒,安乐万事,内多思虑,外多喜欲,既有所憎,又多所恶,易诱以生,可胁以死。故见奇而动,临危而畏,眩耀物类,诡诳时变,违通背达,归於穷困,动与患邻,静与祸比,宗庙危殆,万民散离者,博闻也。此博者不知之遇也。四通博达,容疏言讷,谓之不辩。挽挽而成,默默而信,故能成善。善者不辩,故成善。何谓成善?动合天心,静得地意,言无不通,默无不利,谓之善。夫善者,君子所本,百行所长,吉祥所合,万福所往,流而不竭,用而不绝,万王不变,异俗不易,天地所与,神明所益。故上以顺天,下以顺人,为治元始,事之怛常,成理万物,覆载群生,天下怀慕,继之无穷者,善也。善者虽不辩,而有此之功。不识元首,不睹根本,诬天诬地,诬人诬鬼,属辞变意,故谓之辩。抱嫌履疑,顺心妄动,尚言美辞,故生不善。辩者不善。何谓不善?动与天逆,静与地反,言伤人物,默而害鬼,之谓不善。不善之人,分道别德,散朴浇醇,变化文辞,依义托仁,设物符验,连以地天,因主熊罴,世俗所尊,反指覆意,逃实遁名,耀人寂泊,惑人无端,废直立伪,务以馅君。饰辞以愉其上,朋党以趋主心,开知故之迹,闭忠正之门,操阿顺之术,以倾国家之权,生息暴乱,长育大奸,天下上舌,世浊主昏,壅蔽闭塞,以之危亡者,辩也。辩者之不善,而有此之害。是故圣人慎戒其始,绝其未萌,去辩去知,去文去言,虚静柔弱,玄默素真,隐知藏善,导以自然。是非白黑,昭如日月,同异真伪,如地如天,空虚无积,与物俱变。是圣人无积也。无为为之,与物俱然,畜之不盈,散之未既,包裹万方。博者深思,不见其绪,辫者远虑,不闻其端,施而不屈,变化不穷,终而复始,大明若昏,既以为人己愈佚,尽以治人己益明,既以生人己愈寿,尽以教人己愈益。所谓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也。既阳且阴,阴而又阳。天之道也。利而不害,与天地同,生而不杀,与神明通。建德流泽,常处显荣,辞巧让福,归於无名,为而不恃,与道俱行。天道既利而不害,圣人则为而不争。天人虽异,利益是同。则天同道,吾无间矣。

道德真经指归卷之十三竟

#1折肝:『折』原作『析』据怡兰本改。

#2理数必然:『理』字原脱,据怡兰本补。

#3百姓和洽:『和』原作『知』,据秘册本改。

#4故能成善:『善』原作『喜』,据怡兰本改。

道德真经指归辑佚#1

道可道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本《老子》第一章)

(一)太上之象,莫高乎道德,其次莫大乎神明,其次莫大乎太和,其次莫崇乎天地,其次莫着乎阴阳,其次莫明乎大圣。夫道德所以可道而不可原也,神明所以可存而不可伸也,太和所以可体而不可化也,天地所以可行而不可宣也,阴阳所以可用而不可传也,大圣所以可观而不可言也。故,度之所度者知,而数之可数者少;知之所知者浅,而为之所为者薄。至众之众不可数,而至大之大不可度;微妙穷理,非智之所能测;大成之至,非为之所能得;天地之间,祸乱患咎,非事之所能克也。故不道之道,不德之德,政之元也;不名之名,亡功而功,化之根也。

是故王者有为而天下有欲,去醇而离厚,清化而为浊,开人耳目,示以

声色,养以五味,说以功德,教以仁义,导以礼节,民如寝觉,出於冥室,登丘陵而盼八方,览参辰而见日月,故化可言而德可列,功可陈而名可别。是以,知放流,而邪伪作;道德壅蔽,神明隔绝;百残萌生,太和消竭。天下徨徨迷惑,驰骋是非之境,失其自然之节。情变至化,糅於万物;悴憔黧黑,忧患满腹;不安其生,不乐其俗;丧其天年,皆伤暴虐。是以,君臣相顾而营营,父子相念而恋恋,兄弟相忧而凄凄,民人恐惧而斏怼%斏硐嘟Y,死不旋踵,为患祸也。父子恋恋,兄弟凄凄,昏定晨省,出辞入面,为夭伤也。臣见其君,五色无主,疾趋力拜,翕肩促肘,稽首膝行,以严其上者,为不相亲也。故可道之道,道德彰而非自然也;可名之名,功名显而非素真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引)

(二)有名,非道也;无名,非道也。有为,非道也;无为,非道也。无名而无所不名,无为而无所不为。(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引)

(三)无名无朕,与神合体,天下恃之,莫知所以,变於虚无,为天地始。(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四)有名者之为化也,遵道德,贵神明,师太和,则天地,故为万物母。(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五)无欲者,望无望;观其妙者,镒太清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六)心如金石,形如枯木,默默隅隅,志如驹犊者,谓无欲之人。复其性命之本也。且有欲之人,贪逐境物,亡其坦夷之道,但见边小之缴,迷而不反,丧失真元。(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引)

天下皆知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王弼本《老子》第二章)

(七)人之聪明可绝而不可散,人之情欲可逆而不可顺。饬人之容,伤人之性;养人之欲,损人之命。世人所谓美善者,非至美至善也。夫至美,非世所能见;至善,非世所能知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八)无以有亡,有以无形。难以易显,易以难彰。寸以尺短,尺以寸长。山以谷摧,谷以山倾。音以声别,声以音停。先以后见,后以先明。故无无则无以见有,无有则无以知无;无难无以知易,无易无以知难;无长无以知短,无短无以知长;无山无以知谷,无谷无以知山;无音无以知声,无声无以知音;无先无以知后,无后无以知先。凡此数者,天地之验,自然之符,陈列暴慢,然否相随,终始反覆,不可别离,神明不能遁,阴阳不能违。由此观之,帝王之事不可以有为为也。(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九)昭昭不常存,冥冥不常然。荣华扶疏,始於仲春;荠麦阳物,生於秋分;冬至之日,万物滋滋;夏至之日,万物愁悲。(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一○)夫唯不敢宁居而增修其德者,则忘功而功存,故不居而不去。化与道均,不望其功,德与天齐,不求其报,遁功逃名,深隐玄域。虽欲不居,是以不去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不尚贤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王弼本《老子》第三章)

(一一)世尚礼义则人争,而不逮则为伪。(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一二)盛德者为主,微劣者为臣,贤者不万一,圣人不世出。(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一三)譬如使驽马、骅骝并驰於夷道,鸿鹄、鹑鴳双翼於青云,则贤不肖可知矣。(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一四)藏珠宝玉则人求,而不赡则为盗。发扬三五则人悦,悦而不穷则邪乱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一五)世不尚贤则民不趋,不趋则不争,不争则不为乱。世不贵货则民不欲,不欲则不求,不求则不为盗。世绝三五则民无喜,无喜则无乐,无乐则不淫乱,此自然之数也。(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一六)虚心以静气,专精以积神。寂然无为,泊然无治。(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一七)无爵禄以劝之,而孝慈自起;无刑罚以禁之,而奸邪自止。反真复素,归於元始,世主无为,天人交市;翱翔自然,物物而治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道冲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王弼本《老子》第四章)

(一八)道以至虚,故动能至冲,德以至无,故动而至和,万物得之莫有不通冲和者。道德之用,神明之常,天地所遵,阴阳所宗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一九)为冲者不冲,为和者不和,不为冲和,乃得冲和。冲以虚为宅;和者,无为家。能虚能无,至冲有余;能无能虚,常与和俱。(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二○)有志而无锐,有心而无思,设无设之设,图无图之图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天地不仁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王弼本《老子》第五章)

(二一)天高而清明,地厚而顺宁,阴阳交通,和气流行,泊然无为,万物自生焉。天地非倾心移意,劳精神,务有事,凄凄恻恻,流爱加利,布恩施厚,成遂万物而有以为也。明王圣主,秉道统和,清静不改,一以变化,神明默达,与道同仪,天下应之,万物自化。圣人非竭智尽能,扰心滑志,损精费神,不释思虑,徨徨显显,仁生事利,领理万人而有以为也。(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二二)天地释虚无而事爱利,则变化不通,物不尽生。圣人释虚无而事爱利,则德泽不普,海内不并,恩不下究,事不尽成。何则?化爱之为术也有分,而物类之仰化也无穷,操有分之制以授无穷之势,其不相赡,由川竭而益之以泣也。(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二三)虮虱动於毛发,则寝之不安;蚊f着於皮肤,则精神骚动,思虑不通;外伤蜂虿之毒,则中心为之之惨痛;未害於耳目,而百节为之不用。(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二四)天地不言,以其虚无,得物之中,生物不穷。圣人不言,法令虚而合物则。天狱空而无禁,鬼神静而无为。天下荡荡,不识不知而大治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二五)言出则患入,言失则亡身。(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引)

谷神不死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王弼本《老子》第六章)

(二六)太和妙气,妙物若神,空虚为家,寂泊为常,出入无窍,往来无间,动无不遂,静无不成,化化而不化,生生而不生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二七)牝以雌柔而能生,玄犹幽远而不见,虽子物如母,莫暗其形。(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二八)太和之所以生而不死,始而不终,开导神明,为天地之根元。(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二九)动静玄妙,若亡若存,成物遂事,无所不然,光而不灭,用之不勤者,以其生不生之生,体无形之形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天长地久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王弼本《老子》第七章)

(三○)圣人威震八表,聪明四达,委虑於无欲,归计於不为,卑身以尊天,后己以安人,故不为而成,不言而信,人愿为主。故先人逆身以顺道,外己以安人,功大无外而不可见,德高如盖而不可闻,化与神明通流,寿与山川为常,故存。(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上善若水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王弼本《老子》第八章)

(三一)人者,体柔守弱,去高处下,受辱如地,含垢如海,言顺人心,身在人后。人之所恶,常独处之,恬若无心,荡若无己,变动无常,与道流止。去己任因,莫过於水,帝王体之,用之为治。其德微妙,有何忧矣?(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持而盈之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王弼本《老子》第九章)

(三二)污众趣时,以致财货,财货愈重,神明愈耗。财货累积以生患咎,不如未盈而止者矣。(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三三)砥心锐志,运筹策着,智能爵尊,名达身进。神去,安可长保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三四)富贵之於我也,犹登山而长望也;名势之於我,犹奔电之忽过也。(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三五)金玉之与身,而名势之与神,若冰若炭,势不俱存。故名者,神之秽也;利者,身之害也。养神之秽,积身之害,损我之所成,而益我之所败,得之以为利,失之以为害,则彼思虑迷而趣舍悖也。(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三六)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患生於我,不由於人;福生於我,不由於天。(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三七)富贵而不骄,易言而难行;身愈尊贵,志愈高远。而富贵而骄,犹炬得火,举明愈大,炬明愈尽,可不慎乎!(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载营魄抱一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王弼本《老子》第十章)

(三八)不有不恃,不以不宰,变化冥冥,天地自理。去华离末,归初反始,祸绝於我,乱亡於彼,福起於天,德生於地,然默默挽挽,万物齐均。其德玄冥,莫之见闻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三十辐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涎坛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主弼本《老子》第十一章)

(三九)太古圣人之牧民也,因天地之所为,不事乎智巧,饮则用瓢,食则用手,万物齐均,无有高下。及至王者有为,赋重役烦,百姓罢极,上求不厌,贡献辽远,男女负载,不胜其任,故智者作为推毂,驾马服牛,负重致远,解缓民劳。复世相承,巧作滋生,雕琢斑毂朱轮,饰以金银,加以翠玑,一车之费,足以贫民。是以老氏伤创作之害道德,明为善之生祸乱也,故举车、器、室三事,说有、无、利、用之相资,因以垂戒云。(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四○)道德衰废之时,忧患攻其内,阴阳贼其外,民人薄弱,嬴瘦多疾,是故,水火齐起,五味将形,生熟不别,乾渍不分,故智者涎土为器,以熟酸咸,遂至田猎奢淫,残贼群生,刳胎杀卵,以顺君心,雕琢珠玉,以为盂盘,朴散为器,一至於斯。(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四一)人心既变,万物怨恨,虫蛇起,毒挢鳎禽兽害人,於是岩穴之中,不足以御患难,全性命,终天年,故智者作为居室,上楝下宇,穿窗侯望,坚关固闭,开阖疾利,蜂虫不得入,禽兽不得至。而后遂至华台、危阁、阿房之殿,大关守险,筑城为固,士卒疲倦,死者无数。然而上世以为治、后世以为乱者,此乃有、无、利、用相因之弊盖在乎人尔!(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五色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王弼本《老子》第十二章)

(四二)淫於五色之变,视不见祸福之形色者,陷目之锥也。佚於五音之变者,听不闻吉凶之声者,塞耳之椎也。美於五味之变者,口不中是非之情味者,斩舌之器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四三)乐於田猎之变者,思不免於狂惑。田猎者,狂惑之帅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四四)贪於货财之变,虑不免於邪倾。财货者,害本之物矣。(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四五)夫圣人者,服无色之色,听无声之声,味无味之味,驰骋无境之域,经历无界之方,发无形之网,获道德之心矣!(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宠辱若惊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王弼本《老子》第十三章)

(四六)休心道德,记志神明,和为中主,澹若不生。无计之计,经营天地;无虑之虑,翱翔混冥;存忘变化,不以为异;尊宠卑贱,无所少多。贵大亡於身,故大患不能得,天网不能取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视之不见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诂,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王弼本《老子》第十四章)

(四七)夫鸿之未成,剖其卵而视之,非鸿也。然其形声首尾皆已具存,此是无鸿之鸿也。而况乎未有鸿卵之时而造化为之者哉!由此观之,太极之原,天地之先,素有形声端绪而不可见闻,亦明矣。不以视视者,能见之;不以听听者,能闻之;不以循循者,能得之;不以言言者,能辩之。是故,无形之形,天地以生,谓之夷。无声之声,五音以始,谓之希。无绪之绪,万端以起,谓之微。(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四八)沉沉泛泛,复归虚空,曲成万物,皆得以存,穷微极妙,尽得以然,周流上下,莫睹其无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四九)无状之状,无所不状;无象之象,无所不象;光於惚恍,无所不显;大而若小,存而若亡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五○)执古自然以御於今,不为夷狄变则,不为中国改容。一以知始,一以知终,仰制於道,物无不悬。无所不主,无所不临,其职溥大,无所不然。为虚纲纪,天地祖宗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古之善为士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王弼本《老子》第十五章)

(五一)上通道德之意,下达神明之心,秉天地之常,挟阴阳之变,犹以隐匿形容,绝灭端绪,作事由反,不可识知。(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五二)无留碍尔。客者,因应而不创,顺道从天。常如俨客,不为主人易堂宇、改妻妾尔。冰者,常阴而不阳,静而不哗,随事变化,与物推移。柔弱润滑,无所不可,犹冬积为冰,春释为水,天顺时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致虚极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王弼本《老子》第十六章)

(五三)道德虚无,故能禀授;天地清静,故能变化;阴阳反覆,故能生杀;日月进退,故能光曜;四时始终,故能育成。释虚无,则道德不能以然;去清静,则天地不能以存;往而不反,则阴阳不能以通;进而不退,则日月不能以明;终而不始,则万物不能以生。是故,有而反无,实而归虚,心无所载,志无所障,无为如塞,不忧如狂,抱真履素,捐弃聪明,不知为首,空虚为常,则神明极而自然穷矣!动作反身,思虑复神;藏我於无心,载形於无身;不便生者不以役志,不利天者不以滑神;事易而神不变,内流而外不化;覆视反听,与神推移,上与天游,下与世交;神守不扰,生气不劳,趣舍屈伸,正得中道。(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五四)始於无为,动於无形,发於时和,以遂成功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五五)天地反覆,故能长久;人复寝寐,故能聪明;飞鸟复集,故能高翔;走兽复止,故能远腾;龙蛇复垫,故能章章;草木复本,故能青青。化复,则神明得位,与虚无通,魂休魄息,各得所安,志宁气顺,血脉和平。(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五六)失道之人,废弃经常,事其聪明,纵其志欲,妄作凶行。故,知以受祸,明以造殃,深察以死,博辩以亡。夫何故哉?不反元始,不复本根,动与道乖,静与神殊。存,故不能存也;然,故不能然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五七)游心於虚静,结志於微妙,委虑於无欲,归指於无为,故能达生延命,与道为久。(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二引)

太上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王弼本《老子》第十七章)

(五八)人乐为主,曰帝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绝学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王弼本《老子》第二十章)

(五九)俗学则尊辩贵知,群居党议,吉人得之以益,凶人得之以损。天地之内吉人寡而凶人众,故学之为利也浅而为害也深。夫凶人之为学也,犹虎之得於羽翼,翱翔游於四海,择肉而食。圣人绝之,天下休息,不教而自化,不令而自伏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曲则全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王弼本《老子》第二十二章)

(六○)侯王虽圣,犹以为曲,任百官而理,其德则全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六一)所约者寡,所得者众,犹为寡少而物物自得当矣。(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六二)信己思虑,不取於人,多言多知,则狂乱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六三)圣人不自矜见其明,任天下之目以视天下,故离娄不得齐其明矣。(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六四)伐犹攻伐也。因天下之怒以伐天下,故黄帝不能与并威;因天下之力以战天下,故汤武不能与之量功,是以普天下可任,诸侯之后可臣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六五)夫影之随形,响之应声,既不与物争,谁争之?(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希言自然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王弼本《老子》第二十三章)

〈六六)事从於道,道从於事;事从於德,德从於事;事从於失,失从於事。(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六七)信不足,谓主身也;有不信,谓天人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企者不立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惑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王弼本《老子》第二十四章)

(六八)万人未动,天下未应,为之起兵,失君之道。为兵之道,失君之机,万民怨恨,天心不平,宗庙危殆,终身无功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有物混成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本《老子》第二十五章)

(六九)功德同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重为轻根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王弼本《老子》第二+六章)

(七○)言君好轻躁,如树之根本而摇动。根摇动,则枝木枯而槁矣。人主不静,则百姓摇荡,宗庙倾危,则失其国君之位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知其雄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

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王弼本《老子》第二十八章)

(七一)於婴儿复归於志。於婴兄蠢然无而无知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七二)反於未生,复於未始,与道为常,归於无极矣。(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七三)道德是佑,神明是助,道足德足,则万物大淳朴矣。(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取天下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王弼本《老子》第二十九章)

(七四)天下者,神灵所成,太和所遂。神灵所察,圣智所不能及而威力之所不能制。(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道德真经指归辑佚纂疏》引)

(七五)甚有为也。奢不中和也。泰,高大也。故去之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佳兵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王弼本《老子》第三十一章)

(七六)君子者,有土之君也。贵左者,尚生长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知人者智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王弼本《老子》第三十三章)

(七七)不知人,则无以通事,不通事,则无以交世。不自知,则无以知天,不知天,则无以睹未然。不胜人,则无以在上,不在上,则无以为王。不自胜,则无以自得,不自得,则无以得人。不知足,则无以知富,不知富,则无以止欲。不强行,则无以顺道,不顺道,则无以得意。动作非任,无以得和,不得和,则无以久生。不久生,则无以畜精神,精神不积,无以得寿。故,立身经世,兴利除害,接物通变,莫广乎知人。摄聪畜明,建国子民,达道之意,知天之心,莫大乎自知。柄政履民,建法立仪,设化施令,正海内,臣诸侯,莫贵乎胜人。奉道德,顺神明,承天地,和阴阳,动静进退,曲得人心,莫崇乎自胜。治家守国,使民佚乐,处顺恭谨,慈孝畏法,莫高乎知足。游神明於昭昭之间,恬怆安宁,尊显荣华,莫善乎得意。任官奉职,事上临下,成人之业,继人之后,施之万民,莫过乎可久。天地所贵,韦生所恃,居之不厌,乐之不止,万福并兴,靡与争宠,莫美乎寿。(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执大象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王弼本《老子》第三十五章)

(七八)道无形,故天地资之以生;道无有,故阴阳资之以始;道无法,故四时资之为业;道无象,故万类资之以往。故,大法无法,大象无象,大无不无,大有不有。为生於不生,为否於不否,故道无为而天地成,德无事而万物处。夫何为哉?不无不有,不为不否,道自得於此,而万物自得於彼矣。(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将欲歙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一不人。(王弼本《老子》第三十六章)

(七九)此四者明,绝圣而德自起,废智而化自行,翕天下之心而使自张,弱天下之志而使自强矣。(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八○)道德所经,神明所纪,天地所化,阴阳所理,实者反虚,明者反晦,盛者反衰,张者反弛,有者反亡,生者反死,此物之性而自然之理也。故反覆之便,屈伸之利,道以制天,天以制人君,人君以制臣,臣以制民,含气之类,皆以活身。虎豹欲据,反匿其爪;豺狼将食,不见其齿;圣人去意以顺道,智者反世以顺民;忠言逆耳以含其正,邪臣将起务顺其君。知此而用之,则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皆福也。不知此而用之,则闺门之内、骨肉之间皆贼也。故子之与弟,时为虎狼;仇之与雠,时为父兄。然中有否,然中有然,一否一然,或亡或存。故非忠,虽亲不可信;非善,虽近不可亲。

(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

#1本篇据中华书局一九九四年出版,王德有《老子指归》点校本,可略补《道藏》本前六卷之缺。

道德真经(道藏无注本)

经名:道德真经(道藏无注本)。此本经文及分章与《河上公章句》本相同,约出於宋代。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参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道德真经卷上

体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养身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侍,功成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安民章第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无源章第四

道冲,而用之或似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虚用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成象章第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韬光章第七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易性章第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运夷章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能为章第十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无用章第十一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检欲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厌耻章第十三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赞玄章第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复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显德章第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俨若客,换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归根章第十六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役身不始。

淳风章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犹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谓我自然。

俗薄章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还淳章第十九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异俗章第二十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始享大牢,如登春台。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纯纯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若晦,飂兮似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我独异於人,而贵求食於母。

虚心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益谦章第二十二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虚无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信不足,有不信。

若思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於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名象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重德章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柰水不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巧用章第二十七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犍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披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返朴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1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无为章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煦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俭武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偃武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憺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圣德章第三十二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王侯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天亦将知之,知之,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辩德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任成章第三十四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仁德章第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微明章第三十六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为政章第三十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道德真经卷上

#1:按原本『圣』字下,出现拼版错误,插入两页半共十版傅奕《道德经古本篇》文字。今据《河上公章句》改正。不复出校记,以免烦琐。

道德真经卷下

论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法本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蹙。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去用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同异章第四十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太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道化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亦我义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徧用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於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立戒章第四十四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洪德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俭欲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鉴远章第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忘知章第四十八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任德章第四十九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之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贵生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养德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归元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无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益证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修观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玄符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玄德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伺。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淳风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天下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

顺化章第五十入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祆。民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守道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居位章第六十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民。非其神不伤民,圣人亦不伤民。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谦德章第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交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为道章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恩始章第六十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守微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淳德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是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尝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后己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后之。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三宝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配天章第六十八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一,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玄用章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则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一反者胜矣。

知难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知病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爱己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惟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任为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制惑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希有不伤其手矣。

贪损章第七十五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人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戒强章第七十六

民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故坚强居下,

柔弱处上。

天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而奉不足於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不处,其不欲见贤。

任信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言: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任契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独立章第八十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显质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与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真经卷下

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

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

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本)

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