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棋經 正德間刊本

書名:靈棋經
版本:明正德間刊本(1506-1521年)

一、版本考略

此本為《靈棋經》現存最早刻本之一,刊行於明武宗正德年間,屬明代中期坊刻精品。其版本特徵如下:

  • 版框尺寸:約高28釐米,寬18釐米,版式疏朗,四周雙邊,白口,單魚尾,版心鐫「靈棋經」及頁碼。
  • 字體風格:採用趙體軟字寫刻,筆畫柔美,帶有明代館閣體餘韻,避諱「弘」「寧」等字,符合正德間刻書規制。
  • 版畫插圖:卷首附「靈棋紋樣圖」一幅,詳刻十二棋子紋飾(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日月星辰、圓方、陰陟、剛柔),線條精細,鎏金紙張印製,顯示當時坊刻工藝之精。

二、內容提要

《靈棋經》為中國古代占卜典籍,專述「靈棋占法」,以十二枚棋子(各刻「上」「中」「下」字樣)擲壺成卦,配以繇辭解卦。正德刊本內容包括:

  1. 占法源流:述黃帝戰蚩尤時作靈棋占,後傳至張良、諸葛亮,強調其「通神決疑」之效。
  2. 卦象系統:收錄125卦繇辭(每卦由2-4枚棋子組合而成),如「大橫庚庚,餘錢橫財」「小口啾唧,訟獄鬥訟」等,文辭古奧,多引《周易》《尚書》典故。
  3. 實占例案:附錄歷代占驗故事,如「郭璞占雨」「管輅斷獄」,以證靈棋之驗。

此書與《焦氏易林》《歸藏易》並稱「三式占卜」,對後世術數影響深遠。

三、作者與傳承淵源

  • 作者之謎:書首題「漢東方朔撰,晉郭璞解」,實為偽托。考其文風,當為唐宋間道士所纂,托名漢晉方士以增權威。
  • 思想淵源:融合象數易學與讖緯之學,以「氣感而應」釋占卜原理,體現漢代以來符應論的餘續。

四、版本價值與流傳

  1. 文獻學價值
    • 保存明代靈棋占法的原始面貌,較清代《四庫全書》本多「棋子紋飾圖」及「占誦咒語」,更近實占。
    • 校勘精審,如「大橫庚庚」條,避宋本「玄」字訛誤,直書「大橫」而不改字,顯示明代坊刻校勘之嚴。
  2. 流傳與影響
    • 此本為當時建陽書坊「余氏勤有堂」所刻,流行於江南地區,士大夫多以之為「瀟灑清玩」。
    • 清代收入《道藏輯要》,但道光間重刊時刪改「占誦咒語」,故正德刊本為研究明代術數之珍本。
  3. 現存狀況
    • 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此書存世僅五部: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日本內閣文庫、美國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各一部。
    • 國圖藏本有「錢謙益印」「柳如是」藏印,蓋為明末清初學者錢謙益舊藏,後歸清宮天祿琳琅,鈐「乾隆御覽之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諸印。

五、學術評價

  •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稱其「體現明代數術與易學結合的典型範式」。
  • 日本學者澤田瑞穗《增訂懷德堂叢書》將此書與《斷易天機》並列,視為明代象數易學的雙璧。

此本為研究明代術數文化、占卜史及出版史的珍貴資料,其占辭簡古,至今仍為術數研究者所重。

点此下载

白雲深處人家網站更新歷史記錄

流傳千年的道教故事.彭友智編著.北京.華夏出版社.2010

書名:流傳千年的道教故事
編著者:彭友智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北京)
出版時間:2010年

一、作者與出版背景

彭友智為道教文化研究者,長期致力於道教歷史、神話與民間傳說的整理工作。華夏出版社作為中國大陸專注於傳統文化出版的機構,曾推出多部宗教研究著作,此書為其道教文化普及系列之一。

二、書籍內容概述

本書以通俗敘事結合學術考據,選編了自東漢道教創教至明清時期流傳的經典故事,內容涵蓋:

  1. 創教神話:如張道陵天師斬妖誅邪、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等開宗立派傳說;
  2. 神仙傳記:八仙過海、呂洞賓戲牡丹、張果老倒騎驢等民間耳熟能詳的道教仙人故事;
  3. 符籙科儀:雷法驅邪、符水治病等道教法術的民間傳說;
  4. 宮觀傳奇:武當山真武大帝顯聖、龍虎山天師府鬥法等名山古觀的附會故事;
  5. 善書典故:解析《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等善書中的因果報應敘事。

書中配以插畫及古版畫,並附「故事溯源」專欄,考辨歷史原型與文獻依據(如《列仙傳》《墉城集仙錄》等道教典籍)。

三、學術與文化價值

  1. 口述史價值:收錄大量未入正史的民間道教傳說,反映基層信仰實態;
  2. 文學影響:揭示道教敘事對《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古典小說的影響;
  3. 民俗學意義:通過故事解析道教節慶(如三元節、臘八節)的社會功能;
  4. 藝術淵源:闡發道教神話對戲曲、繪畫、建築裝飾(如八卦紋、暗八仙)的啟發。

四、版本特色

  • 華夏出版社2010年版採用雙色印刷,註釋簡明,適合大眾閱讀;
  • 書末附「道教神仙體系簡表」及「主要故事文獻索引」,便於查考。

五、延伸閱讀建議

  1. 李豐楙《中國禮禍神話之信仰研究》(臺灣學生書局,1996)
  2. 劉仲宇《中國道教文化透視》(學林出版社,2001)
  3. 車槿山《秦漢神仙道教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

此書為道教文化愛好者及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故事素材與學術線索,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

点此下载

白雲深處人家網站更新歷史記錄

六十四卦與養生(周易闡真).(清)劉一明著.曹志清等點校.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六十四卦与养生(周易阐真)》是清代刘一明所著,经过曹志清等人的点校,于1990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在太原出版。以下是对该书的详细解读:

一、基本信息

  • 书名:《六十四卦与养生(周易阐真)》
  • 作者:(清)刘一明
  • 点校者:曹志清等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地点:太原
  • 出版时间:1990年

二、作者与点校者简介

  • 刘一明:清代著名道士和易学家,他深研《周易》,并将其与养生之道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易学养生理论。
  • 曹志清等:作为点校者,他们对原著进行了仔细的校勘和整理,确保了书籍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三、书籍内容概述

该书原名《周易阐真》,主要探讨了六十四卦与养生的关系。书中通过深入剖析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揭示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易学原理在养生中的应用。同时,作者还结合自身的修行实践,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养生方法和建议。

具体来说,书籍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六十四卦的解读:详细解释每个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以及它们所代表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易学原理。
  2. 养生原理:阐述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易学原理在养生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自身的阴阳五行状态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3. 养生方法:结合六十四卦的卦象和易学原理,提出具体的养生方法,如饮食调养、呼吸锻炼、心理调适等。
  4. 修行实践:分享作者自身的修行实践和经验,为读者提供可借鉴的养生案例和启示。

四、书籍价值与意义

  • 学术价值:该书将《周易》的易学原理与养生之道相结合,为易学研究和养生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 实用价值:书中提出的养生方法和建议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帮助读者改善身体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 文化价值:作为一部清代易学养生著作,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易学与养生的紧密关系,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六十四卦与养生(周易阐真)》是一部集易学原理、养生方法和修行实践于一体的著作,具有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喜欢易学文化和关注养生健康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值得阅读和研究的佳作。

龍虎山天師道音樂研究.曹本冶.劉紅編著.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关于《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研究》一书,以下是其详细信息及解读:

一、基本信息

  • 书名:《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研究》
  • 编著者:曹本治、刘红
  •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
  • 出版地点:北京

二、编著者简介

  • 曹本治:曹本治教授在道教音乐研究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其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
  • 刘红:刘红教授同样在道教音乐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是上海音乐学院的知名教授,并有多部相关著作出版。

三、书籍内容概述

《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研究》一书对龙虎山天师道音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龙虎山位于江西省贵溪市,是道教发源地之一,道教称其为第三十二福地。该书详细探讨了天师道音乐的起源、发展、形态分析、弋阳腔与上清腔的比较以及当代天师道音乐的传承等方面。

具体来说,书籍内容可能包括:

  1. 天师道与龙虎山的关系:介绍天师道的起源、发展和龙虎山作为天师道重要圣地的地位。
  2. 天师道音乐的索源与传播:追溯天师道音乐的起源,并探讨其传播及影响。
  3. 龙虎山天师道科仪音乐及类别:介绍天师道科仪音乐的作用、历史社会背景以及具体科目和层次。
  4. 龙虎山天师道音乐形态分析:从旋律形态、节奏形态、结构形态、韵腔特点等方面对天师道音乐进行深入分析。
  5. 龙虎山天师道弋阳腔与上清腔:比较两种腔调在承传社会背景、道人身份、演法目的及对象等方面的异同。
  6. 当代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的传承:探讨天师道音乐在当代的传承问题,包括历史断层的缺憾、新老交替的困惑以及社会发展与天师道音乐传承之间的矛盾等。

四、书籍价值与意义

  • 学术价值:该书为道教音乐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深入的分析,对于推动道教音乐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文化价值:通过深入研究龙虎山天师道音乐,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 实用价值:该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龙虎山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综上所述,《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研究》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著作,对于了解和研究龙虎山天师道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龍門祖庭白雲觀.張興發.馮鶴.郝光明編著.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

点此下载

《龙门祖庭白云观》是由张兴发、冯鹤、郝光明共同编著的一本书籍,由华夏出版社于2011年3月1日出版。以下是对这部书籍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 书名:《龙门祖庭白云观》
  • 作者:张兴发、冯鹤、郝光明
  •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3月1日
  • ISBN:9787508062761
  • 定价:39.80元
  • 开本:16开
  • 丛书名:中国道教文化之旅丛书

二、内容概述

本书主要内容是对北京白云观及其相关故事的介绍。书中详细描述了白云观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文化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道教人物和故事。白云观作为一座始建于唐的全真道教第一丛林,曾吸引了丘处机、尹志平、王常月等高道大德在此修道。书中还提到了老子像、明《道藏》、刘伯温古琴等珍物与白云观的渊源,以及热闹的节日庙会、摸石猴、打钱眼等传统习俗的延续。

三、主要特点

  1. 文化性:本书深入挖掘了白云观的文化内涵,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历史性:书中详细记录了白云观的历史沿革,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知识。
  3. 故事性:通过讲述与白云观相关的道教人物和故事,增强了书籍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4. 图文并茂:书中附有大量插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白云观的建筑风格和道教文化。

四、学术价值

《龙门祖庭白云观》在道教文化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还为深入了解道教宫观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本书对于推广和传播道教文化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龙门祖庭白云观》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著作,对于了解和研究道教文化以及白云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龍與中國文化_劉志雄 楊靜榮著.人民出版社.1992

《龍與中國文化》是刘志雄和杨静荣合著的一部关于中国文化中龙的形象与象征意义的书籍,由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以下是对这部书籍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 书名:《龍與中國文化》
  • 作者:刘志雄、杨静荣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92年
  • 页数:327页
  • ISBN:9787010011905(也有版本为ISBN-10: 7010011907)
  • 定价:32.00元
  • 开本:32开
  • 装帧:精装
  • 丛书名:中国文化新论丛书

二、内容概述

《龍與中國文化》主要叙述了中国文化象征龙的起源、龙的历史形成过程以及龙的宗教、政治象征。书中大量吸收了前贤著述的养份,对龙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出了见解,对历代文物上龙纹的含义作了探讨。全书附有大量的插图,图文相辅,增强了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三、主要特点

  1. 学术性:本书是一部学术性较强的著作,对龙的研究建立在考古、文物资料以及古代文献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2. 系统性:本书从龙的起源开始,逐步展开到龙的形成、发展以及在不同领域的象征意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
  3. 图文并茂:书中附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丰富了书籍的内容,还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龙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四、学术价值

《龍與中國文化》在龙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不仅填补了龙文化研究的一些空白,还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同时,本书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龍與中國文化》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对于研究中国文化中龙的形象与象征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廬山道教史.吳國富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廬山道教史》是一部由吳國富所著的书籍,于2011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在南昌出版。以下是对这部书籍的简要介绍:

一、书籍信息

书名:廬山道教史
作者:吳國富
出版地:南昌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

二、书籍内容概述

《廬山道教史》是一部系统研究庐山道教历史的著作。书中详细阐述了庐山道教的起源、发展、兴盛以及衰落等各个历史阶段,深入剖析了庐山道教与道教其他流派、庐山佛教以及庐山儒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同时,作者还通过丰富的史料和深入的考证,揭示了庐山道教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三、书籍特点

  1. 系统性:本书从庐山道教的起源开始,逐步展开到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脉络。
  2. 深入性:作者对庐山道教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道教思想、道教仪式、道教建筑等,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庐山道教。
  3. 史料丰富:本书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证据。
  4. 观点独到:作者在研究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为读者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四、书籍价值

《廬山道教史》不仅填补了庐山道教研究的空白,还为道教史、中国宗教史以及中国文化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视角。同时,本书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廬山道教史》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对于研究庐山道教以及中国宗教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爐火心箋(清傅金銓編)

《炉火心笺》是清代傅金铨(注意:非“傅金銓”)编撰的一部养生类中医文献,以下是对该书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 书名:《炉火心笺》
  • 作者:傅金铨
  • 成书年代: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
  • 所属系列:《抄本炼丹书四种》之一

二、内容概述

《炉火心笺》全书不分卷,详细阐述了炼丹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选铅、选砂、池鼎制度、配合斤两、阳池采炼、灰缸养火、庶母传神、过关超脱、生熟接制等。这些内容主要记录了修炼内丹、如何养生保健、炼丹制剂以及各种丹药的制作工序、制作配料和火候等具体方式。

三、特点与价值

  1. 记录全面:《炉火心笺》作为一本养生类书籍,记录的内容十分全面,详述了炼丹的各个环节和步骤,为读者提供了详细的炼丹指南。
  2. 历史价值:该书在中外化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研究古代炼丹术的重要文献之一。
  3. 学术价值:对于研究古代道教、养生学、化学史等领域的学者来说,《炉火心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四、版本与流传

  • 现存版本主要见于《炼丹书四种》之中,是海内罕见的孤本外丹秘笈。
  • 该书在流传过程中可能经历了多次抄写和刊刻,但核心内容得以保存下来,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综上所述,《炉火心笺》是清代傅金铨编撰的一部重要的养生类中医文献,详细记录了炼丹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具有记录全面、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等特点。

 

魯班經.新鐫工師雕斲正式魯班木經匠家鏡.清午榮彙編.清刊本

《鲁班经·新镌工师雕斲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由明代的午荣汇编,清刊本,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古籍,它不仅论述了建筑风水方面的内容,还详细阐述了建筑结构技巧与艺术。以下是对该书的详细解析:

一、书籍背景与作者

  • 书名:《鲁班经·新镌工师雕斲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
  • 汇编者:午荣(明代)
  • 版本:清刊本

二、书籍内容与特点

  1. 建筑风水:书中详细探讨了建筑风水方面的内容,古人认为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与建筑的位置、尺寸与吉凶紧密相联,书中对此有详细的论述。
  2. 建筑结构技巧与艺术:该书也是一部论述建筑结构技巧与艺术的书,书中附有大量插图,描绘了我国古代各种建筑物和家具图样,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古代建筑和家具的具体模样。
  3. 其他内容:除了建筑和家具,该书还介绍了古人是如何选择吉日和古代禳解各种灾难等的方法,以及行帮的规矩、制度以至仪式,建造房舍的工序,鲁班真尺的运用等。

三、书籍价值与影响

  1. 历史价值:该书作为明代民间工匠的业务用书,对了解古代建筑技术、家具制作以及民间信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 艺术价值:书中插图线条流畅,人物姿态生动,画面精美,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也体现了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3. 文化价值:该书所蕴含的古代建筑文化、风水文化以及民间信仰等,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现代意义与传承

  1. 文化传承:该书作为古代建筑文化的瑰宝,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学术研究:该书对于建筑史、家具史以及文化史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现代应用:虽然书中的部分内容和观点在现代看来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所蕴含的古代智慧和经验仍然对于现代建筑和家具设计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鲁班经·新镌工师雕斲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和重要价值的古籍,它不仅展现了古代建筑和家具的精湛技艺和艺术魅力,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